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7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7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投射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2.
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投射至大鼠孤束核的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脑干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将荧光金注入一侧孤束核的中尾段,逆标神经元分布于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大部分核团。结合5-羟色胺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发现:荧光金/5-HT 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被盖网状核、脑桥尾侧网状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等核团,其中中央灰质腹外侧区、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等处的荧光金/5-HT 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占脑干向孤束核投射的5-HT 阳性神经元总数的近70% (69.91% );荧光金/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A7、蓝斑及蓝斑下核(A6)、A5、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A1 等核团,其中中央灰质腹外侧区、A5、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A1 内的荧光金/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数量占脑干向孤束核投射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总数的88.17% 。本研究提示,大鼠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形成了至NTS中尾段的以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及中缝大核、?  相似文献   

3.
HRP注入大鼠一侧终纹床核,存活48小时,再将1%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内脏伤害刺激,存活2小时后,灌注取材.对延髓切片进行HRP是色和抗FOS(ABC法)、抗TH(PAP法)免疫组化反应的三重反应.在光镜下发现“延髓内脏带”内出现七种阳性细胞,包括HRP阳性、TH和FOS免疫反应阳性;TH/HRP、FOS/HRP、FOS/TH等双重阳性以及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这些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内脏带背内侧部的孤束核,其次是腹外侧区的腹外侧网状核(VLR),中间部较少.TH和FOS免疫阳性细胞以及TH/FOS双重阳性细胞为双侧分布,HRP/FOS、HRP/TH以及HRP/TH/FOS阳性细胞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为多。  相似文献   

4.
陈良为  张建华 《解剖学报》1995,26(3):256-260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PPE)mRNA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与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PPEmRNA的神经元胞体,多数分布在孤束核、腹外侧压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等形成的一条从背内侧到腹外侧区的弧形带内。M-ENK与L-ENK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也主要密集分布在该带内。本结果对ENK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区的逆行追踪技术结合用盐酸溶液刺激大鼠口、舌粘膜的方法,观察了FOS、HRP单标记和双标记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证明脑干内除臂旁核、孤束核、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脑区外,大量FOS样阳性神经元聚集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Ⅰ、Ⅱ层,三叉旁核(间质核)有中等量分布而Ⅳ、Ⅴ层内仅见散在标记细胞.HRP逆行标记细胞主要位于注射对侧的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束核.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逆行标记细胞局限于背外侧部Ⅰ层,多为沿外缘呈切线方向走行的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细胞.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背外侧部浅层内,可见到一些胞浆内含HRP反应产物、核为FOS样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本文结果提示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存在大量对口、舌粘膜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痛感受神经元,其中部分神经元将伤害性感觉传入信息传递至丘脑.  相似文献   

6.
将HRP注入下丘脑外侧区进行逆行追踪,并将之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外侧区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出现七种不同的反应阳性细胞,即:HRP、FOS、TH单一反应阳性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和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七种反应阳性细胞中以FOS、TH单一反应阳性细胞和FOS/TH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其余的各类均较少.HRP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注射侧,对侧偶见。上述七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的孤束核内侧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中少见.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少量向下丘脑外侧区投射,其中少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了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或调控.  相似文献   

7.
用原位杂交法对孤束核尾侧部内生长抑素mRNA(SOMmRV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SOMmRNA位于不同平面孤束核内的神经元胞体和近端树突中,从SOMmRNA阳性神经元一般为中小型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背侧亚核、背外侧亚核、连合亚核、中间亚核、腹侧亚枝和腹外侧亚核,其中以最后区上段及其吻侧平面的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背侧亚核和背外侧亚核最为多见。结果提示SOMmRNA阳性神经元在该核尾侧部各亚核内的广泛分布可能与该核参与对血压、心血管、呼吸、胃肠道等内脏活动的中枢控制有密切关系。生长抑素作为一种神经调制物可能在上述孤束核参与的植物性神经复杂整合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贤奎  梅俊 《解剖学杂志》1998,21(4):308-3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和衰老变化。材料和方法:实验用青年(2-3月)中年(15-18月)和老年(26-30月)三组SD大鼠,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和脑桥上部,延髓分布极少。上丘浅灰质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外侧部、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和桥脚被盖核内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横截面积没有显著性变化。老年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CB-JRP逆行追踪技术,对15只雄性大鼠(体重250 ̄350g)的球海绵同运动元胞体及树突进行了形态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1)支配大鼠球海绵体肌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的L5 ̄S1节段的Onuf核,大多位于该核的背内侧亚核(DM),少量位于背外侧亚核(DL)。(2)位于背内侧亚核的标记神经元,其树突呈束状,向背侧、背外侧、腹外侧等方向伸延,在其抵止区域可能构成广泛的突触联系。也有向对侧背  相似文献   

10.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与c-fos蛋白的共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下丘脑内一氧化氮与应激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应用NADPH-d组化法和C-fos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c-fos蛋白的分布以及两者的共存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鼠在束缚应激4h后,(1)室旁核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可见密集深染的NOS阳性大细胞;(2)室旁核小细胞部、背内侧核、穹窿周核、环状核、腹内侧核腹外侧部、结节内侧核、外侧区、室周区、乳头体前核和内侧核的外侧区等核团出现疏密不等和深浅不一的NOS阳性细胞;(3)C-fos蛋白以室旁核表达最为强烈,视前区、背内侧核、弓状核和外侧区亦有较强的表达;(4)在外侧区、室旁核小细胞部及其附近的室周区、背内侧核及乳头体前核腹侧部约有10%~15%的中、小型NOS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fos蛋白,室旁核大细胞部则仅有较少的NOS阳性大细胞表达C-fos蛋白,在结节区、结节内侧核和视上核视交叉后部则偶见双标细胞。结果提示上述下丘脑核团内的部分一氧化氮能神经元与束缚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雄性大鼠球海绵体肌运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CB-HRP逆行追踪技术,对15 只雄性大鼠(体重250~350 g)的球海绵体肌运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进行了形态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1)支配大鼠球海绵体肌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的L5 ~S1 节段的Onuf核,大多位于该核的背内侧亚核(DM ),少量位于背外侧亚核(DL)。(2)位于背内侧亚核的标记神经元,其树突呈束状,向背侧、背外侧、腹外侧等方向伸延,在其抵止区域可能构成广泛的突触联系。也有向对侧背内侧亚核方向伸延者,可能与双侧肌肉的协调作用有关。另有向前索的白质及软膜下伸延者,可能构成旁侧回路。(3)位于背外侧亚核的标记神经元,其树突主要伸向背内侧亚核,提示可能与其功能的协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1α亚型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1α亚型(mGluR1和mGluRlα)的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其在大鼠脑内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mGluR1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Calleja岛、伏核、斜角带核、外侧隔核背侧部、齿状回、下丘脑外侧区、内侧视前区、乳头体核、丘脑中线核团、脚周核、脚间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被盖背外侧核、面神经上核和小脑Purkinje细胞层。mGluRlα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嗅球的小球层、副嗅核、斜角带核、外侧隔核背侧部、隔海马核、伏核、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海马、外侧缰核、底丘脑核、下丘脑内侧核、外侧嗅束核、黑质网状部和小脑分子层。mGluR1和mGluRlα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如此广泛,说明mGluR1和mGluRlα在大鼠脑内谷氨酸能纤维联系通路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隔区向缰核的传出及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投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WGA-HRP顺逆行追踪法和WGA-HRP与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相结合技术,观察了39只大鼠隔区主要亚细胞群神经元和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向缰内侧核和缰外侧核的投射。结果表明:隔区向缰内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亚细胞群是隔三角核、隔伞核及斜角带核垂直支腹侧部;隔区向缰外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亚细胞群为斜角带核垂直支背、腹侧部和斜角带核水平支。其中斜角带核垂直支和斜角带核水平支向缰核发出投射纤维的细胞约二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正常和秋水仙素预处理后的血管活性肠肽、加压素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胞体和纤维在SD大鼠交叉上核的分布。(1)血管活性肠肽:在交叉上核嘴侧部的腹外侧部有少量阳性胞体和纤维分布;在交叉上核中部,大量阳性胞体集中在腹外侧亚核,相当多的阳性纤维分布于整个核区;在交叉上核尾侧部可见少量阳性胞体和中等密度的阳性纤维。(2)加压素:在交叉上核嘴侧部和尾侧部可见中等密度的阳性胞体和纤维,以核的背内侧为多,大量阳性胞体和纤维见于交叉上核中部的背内侧亚核。(3)生长抑素:阳世胞体较少,散布于交叉上核的背内侧亚核,以核的中部为多,中等密度的阳性纤维遍及交叉上核全长。(4)双标显示血管活性肠肽、加压素和生长抑素存在于交叉上核的不同神经元之中,没有共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对大鼠下行抑制系统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a部向孤束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将荧光金分别注入到孤束核的吻段、中段和尾段后,上述核团内出现的逆行标记神经元分布如下:(1)在冠状切面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的荧光金标记细胞群集存在;在吻尾方向上呈柱状分布.三个实验组中,除吻段注射组的标记细胞数量少于其它2组外.在分布上完全一致。腹外侧区的标记细胞数量最多,但从尾侧到吻侧逐渐减少;背内侧区的标记细胞数量较少,以中、吻段较多;背外侧区的标记细胞出现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中、尾段,尾段最多,吻段内未见标记细胞.所有实验动物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内侧区均未出现标记细胞.(2)中缝背核内的标记细胞,多数位于其吻段的背侧都与收侧部的移行部,并且以注射区在孤束核的吻段者标记细胞较多;中缝背核的中尾段标记细胞量少,且散在于背外侧部,以注射区在孤束核的中段者标记细胞较多.(3)中缝大核内的标记细胞以核的尾段较多,吻段较少;巨细胞同状核a部内的标记细胞在吻尾方向上分布均匀。此两核团内的标记细胞数量以注射区在孤束核的中、尾段者较多。(4)上述脑区内标记细胞的数量均为注射区的同侧多于对侧。本研  相似文献   

16.
用双重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大鼠孤束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神经末梢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呈棕色,主要分布于孤束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在孤束核的尾侧部、连合亚核的腹外侧部及背侧周边区观察到蓝绿色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和棕色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其中一些神经元内两者共存。电镜观察结果:酪氨酸羟化  相似文献   

17.
内脏伤害性刺激后Fos在大鼠脑内NOS阳性神经元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倪晶晶  凌树才  朱晞 《解剖学杂志》2004,27(5):514-517,F00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上的分布。方法:给予大鼠内脏伤害性刺激后,采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脑内NOS和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脑内Fos/NOS双标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中缝背核,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室周核、背内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背外侧部,臂旁内侧核,内侧缰核,杏仁复合体内侧部等部位。结论:NO是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通路上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PAP法研究P物质样的亮氨酸脑啡肽样免疫反应性(SP-LI,L-ENK-LI)物在大鼠臂旁核各亚核内的分布。在外侧腹亚核、外侧背亚核、外侧外亚核、背侧臂旁区、间质部、内侧臂旁主核尾侧段的背侧部及K-F核中有大量的L-ENK-LI终末和纤维,外侧中央亚核和外侧上亚核内为中等量;在这些核中,除背侧区、外侧上亚核、间质部和内侧臂旁主核外均有许多L-ENK-LI胞体。SP-LI终末和纤维的分布与L-ENK-LI有些类似,但在某些核中的量较少;SP-LI胞体少量见于外侧亚核、外侧中央亚核和内侧臂旁核等的咀侧段。  相似文献   

19.
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呈双侧性分布,定位于胸髓(Rexed Ⅰ、Ⅱ、Ⅴ和Ⅹ层)、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臂旁外侧核、脑桥室周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楔形核、中缝背核、下丘、丘脑(中线核团、背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外侧缰核、内侧膝状体大细胞部、下丘脑(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室周核等)、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伏核、外侧隔核、梨状区皮质等。本文对以上部位的c-fos表达规律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ABC法)对5-HT样结构在生后2天的新生儿脑干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脑干内的5-HT样阳性胞体可分为延髓中缝群、延髓外侧群、桥脑中脑中缝群和桥脑中脑外侧群。延髓中缝群分别位于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和中缝大核。延髓外侧群位于网状结构,又可分为腹侧亚群和背侧亚群,前者位于下橄榄核与锥体之间,自内侧向外侧伸展;后者在下橄揽核的背侧,自背内侧向腹外侧斜行排列。桥脑中脑中缝群包括中缝桥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吻侧线状核以及第四脑室底灰质和中脑中央灰质。桥脑中脑外侧群位于桥脑以及中脑尾段的网状结构内,也可分为腹侧亚群和背侧亚群,腹侧亚群沿内侧丘系分布;背侧亚群位于被盖背侧,自背内侧向腹外侧斜行分布。本文观察到粗有膨体、粗无膨体、细无膨体、细有膨体以及颗粒线状等几种纤维。5-HT样终末有的与非5-HT样胞体或树突接触,有的与5-HT样胞体或树突接触,有的伸至第四脑室室管膜,有的与脑内小血管接触。此外也见到5-HT样胞体或树突与脑内小血管接触。5-HT样纤维或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以及网状结构外侧部比较密集,而黑南内则很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