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伴有Rathke囊肿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全切9例,次全切除2例,囊肿均切除,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8~52个月,术前视力下降的7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其中6例患者视力恢复正常,3例月经紊乱患者月经恢复,1例头痛患者术后头痛消失。术后复查垂体磁共振未见肿瘤或囊肿复发。结论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临床罕见,垂体MRI提示肿瘤内存在囊性信号应考虑合并Rathke囊肿的存在,压迫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高密度垂体Rathke囊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1 104例垂体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Rathke囊肿186例,而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CT为高密度的Rathke囊肿9例.结果 9例CT呈高密度的垂体Rathke囊肿中,垂体柄上型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催乳素腺瘤合并Rathke囊肿(RC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催乳素腺瘤合并RCC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术前MRI示腺瘤中存在无强化囊性结构,经蝶窦入路手术均在切除肿瘤时见到典型Rathke囊肿囊液。结果 1例术后病理提示催乳素腺瘤合并RCC,2例因囊性组织被吸引器吸除,病理仅见催乳素瘤组织。3例病人随访26~78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催乳素腺瘤合并RCC较罕见,两者间可能无因果关系。RCC因体积小在术前MRI诊断中易遗漏,当MRI提示垂体腺瘤中存在无强化的囊性结构时,应考虑合并RCC可能。此病变经蝶窦入路手术可确诊,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并通过病检确诊为垂体Rathke囊肿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术前诊断、手术技巧和术后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囊肿完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率84.6%(11/13)。术后患者头痛及视觉障碍全部得到改善;7例术前有内分泌症状者中,6例恢复正常;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月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垂体Rathke囊肿在临床上易与垂体腺瘤、囊性颅咽管瘤等混淆,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讨论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2.8岁,平均病程为20.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2.5%)。垂体功能紊乱(55%),视功能障碍(32%)等。CT及MRI检查发现鞍区囊性肿物。39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2例采用开颅手术,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 术前正确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仅为7例。术后随诊3月至8年,头痛患的症状全部缓解,垂体功能紊乱患55%得到改善,视功能障碍患75%得到改善,41例患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讨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09年6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Rathke囊肿病例,均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并术中辅助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7例Rathke囊肿手术治疗过程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1~2个月患者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随访6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CT与MRI检查有一定特异性,但难以与其它鞍区囊性病变相鉴别。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目前Rathke囊肿的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释“液-液平面”征象在鞍区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266例,进行MRI影像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本组266例中,垂体腺瘤209例(48例伴液平面形成,其中1个液平面24例,2个液平面9例,3个及以上液平面15例);颅咽管瘤35例;Rathke囊肿19例;垂体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1例.液平面发生率在囊性垂体腺瘤中为54.5% (48/88),明显比颅咽管瘤(2/35)、Rathke囊肿(1/19)等病变高(P<0.01),颅咽管瘤与Rathke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液平面”最常见于垂体腺瘤,尤其是伴多个液平面者,且以无功能型、促性腺激素型、催乳素型和多功能型垂体腺瘤多见.“液平面”常提示垂体腺瘤出血亚急性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斜坡异位泌乳素垂体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斜坡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高泌乳素血症,MRI检查发现斜坡病变,术前诊断为脊索瘤。采用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肿瘤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泌乳素阳性,术后未完全降至正常,口服溴隐亭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斜坡异位垂体腺瘤临床罕见,误诊率高;仍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Rathke囊肿(附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Rathke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分泌检查、手术疗效及病理结果 ,探讨其特点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1例Rathke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 Rathke囊肿女性多发(男:女=1∶1.5).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障碍为主.蝶鞍X线检查扩大者3例,其余正常.MRI检查T1WI可为高、低、等信号,T2WI 71.2%为高信号,部分病例增强后囊壁强化.术后33例头痛症状、25例视力视野障碍、6例内分泌障碍症状缓解.术后垂体功能低下者2例,一过性尿崩症8例,电解质紊乱7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诊断困难.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症状性囊肿应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Rathke囊肿蛋白小体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Rathke囊肿蛋白小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12例含有蛋白小体的垂体Rathke囊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术前影像学特点。结果 75%的含有蛋白小体的Rathke囊肿CT呈高密度,平均CT值(58.45±11.62)Hu;蛋白小体最大直径平均(4.53±1.62)mm。蛋白小体MRI平扫T1相中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T2相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依据形态,蛋白小体可分球体型、块状型和干涸型。蛋白小体在Rathke囊肿内的位置可以分为悬浮型和贴壁型。结论 蛋白小体为Rathke囊肿内一种特有的内容物,CT和MRI具有多元的影像学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Rathke囊肿的精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讨论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2.8岁,平均病程为20.6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2.5%)、垂体功能紊乱(55%)、视功能障碍(32%)等。CT及MR检查发现鞍区囊性肿物。39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2例采用开颅手术,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仅为7例,术后随诊3月至8年,头痛病人的症状全部缓解,垂体功能紊乱病人55%得到改善,视功能障碍病人75%得到改善。41例病人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检查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者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和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101例行手术切除治疗,9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全切除91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9例,1例为肿瘤凝固性坏死。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垂体腺瘤。随访78例,时间12~47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4个月出现垂体脓肿1例,手术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功能垂体腺瘤进行MRI检查,功能性垂体腺瘤进行激素复查。51例手术病人中,复发3例;5例未行手术病人中,2例行替莫唑胺治疗肿瘤缩小,3例无变化;余22例术后症状改善,未定期行MRI及激素复查。随访期间病人无死亡。结论老年垂体腺瘤起病隐匿,出现视功能障碍时应尽早行垂体MRI检查。在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后,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分析和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鞍区Rathke囊肿,其中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31岁。平均病程28.7个月。采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囊内容物,囊壁部分切除,开放囊腔。结果随访半年至3年,头痛及视功能障碍的病例的症状全部得到缓解,11例内分泌症状者中8例恢复正常。结论 鞍区Rathke囊肿术前易与垂体腺瘤、囊性颅咽管瘤混淆,较难作出正确诊断。高分辨率MRI检查有助于鉴别。经鼻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7例非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直视下病变切除手术,其中Rathke囊肿2例、颅咽管瘤、垂体脓肿、脑膜瘤、空蝶鞍、脊索瘤各1例.结果 病灶全切除 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觉障碍明显或部分改善4例,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及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 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Rathke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至2013年8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23例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术中发生2例脑脊液漏。23例术后均未行辅助放疗,随访3个月到2年,复查CT或MRI仅有1例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偶发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垂体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有头痛等症状,12例无任何症状。4例有内分泌功能;无功能型49例病灶小于1.0 cm者27例,1.0~1.5 cm者13例,大于1.5 cm者9例;29例经鼻蝶手术切除病变,术后病理结果示垂体腺瘤21例(18例无功能,2例生长激素型,1例泌乳素型),3例垂体增生,3例Rathke囊肿,2例垂体囊肿。53例中,失访4例;49例病人随访1~5年,手术切除病例均无复发,保守治疗病例中2例增大,其余病例无变化。结论 对于头痛病人需重视垂体MRI检查;对于大于1.5 cm或1.0~1.5 cm随访有增大者,建议手术切除;而1.0 cm以下无内分泌功能者可以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半年~7年,术后26例头痛患者中24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2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中22例得到改善。结论鞍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在垂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6年~2009年垂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22例,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结果22例病例中,17例术前诊断为垂体腺瘤,经网状纤维染色证实,15例为垂体腺瘤,1例为结节性垂体细胞增生,1例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3例囊性病变病理诊断为Rathke裂囊肿,其中1例经网状纤维染色证实伴有微腺瘤;另2例证实为垂体卒中,网状纤维染色勾画出了腺瘤的基本形态。结论应用网状纤维染色能很好地反映出病变中网状纤维的分布,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对垂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1例颈静脉孔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异位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颈静脉孔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患者临床表现为左耳耳鸣及间断性枕部疼痛,无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头颅MRI示左侧颈静脉孔区不规则椭圆形肿瘤影像,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尚清楚,周边可见囊变,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果 行左侧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恢复顺利,病理回报ACTH型垂体腺瘤.术后化验ACTH值为23.7 pg/ml,其他内分泌指标均正常.结论 异位于颈静脉孔的垂体腺瘤少见,术后病理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治疗效果好,如有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在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可合理选择放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thke囊肿是起源于垂体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良性上皮性囊肿,其发病率占鞍区疾病的7%~8%,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或者颅咽管瘤。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