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盔式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小血肿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术前把定位仪放在患者头颅上行CT扫描 ,根据CT片中血肿与定位仪 4个游标的参照关系确定穿刺点。然后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小血肿 5 0例。结果 术后 1个月有41例肢体恢复到ADL1、ADL2 ,9例达ADL3 ,无死亡。结论 应用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小血肿有定位准确、简单 ,手术安全、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脑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方法。方法 淄博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应用简易立体定位法幕上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共60例,术前应用普通CT、角尺、分规、记号笔等工具在病人体表标记穿刺靶点的三维投影及所在的冠、矢、轴位平面,画出穿刺点与穿刺靶点体表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穿刺辅助线来确定穿刺方向,根据体表测量结果计算穿刺深度,以此为指导并完成穿刺。结果 本组患者的穿刺误差范围为0~29 mm,平均为8.4±7.1 mm。血肿腔引流天数为0~10天,平均为3.6±1.8天。尿激酶注入次数为0~10次,平均为4.0±2.2次。术前血肿体积为12.0~135.3 ml,平均为49.2±24.9 ml。术后残留血肿体积为1.0~35.4 ml,平均为9.7±9.3 ml。残留血肿百分比为2%~69%,平均为20.9±16.8%。病人术前GCS评分为3~15分,平均为9.3±3.3分。术后5例病人加重,其中1例病人死亡。存活病人出院时GCS评分为4~15分,平均为12.3±2.9分,GCS评分平均改善为3.0±3.3分。结论 本简易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法是一种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盔式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小血肿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术前把定位仪放在患者头颅上行CT扫描,根据CT片中血肿与定住仪4个游标的参照关系确定穿刺点。然后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小血肿50例。结果 术后1个月有41例肢体恢复到ADL1、ADL2,9例达ADL3,无死亡。结论 应用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小血肿有定位准确、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CT引导穿刺置管引流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象与方法我院2001年6月~2004年10月采用CT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6~84岁,平均57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病程2~26年,平均6年。血肿部位:基底核区26例,其中破入脑室者8例;脑叶6例。出血量20~120 ml。发病至手术时间20 min~6 h。手术方法:定位及穿刺操作在CT室内进行, 采用锥颅啐吸术,根据首次CT图像进行血肿简易定位,贴细铁丝标记后复查CT,确定穿刺点无误[1]。局麻下锥颅,用带芯脑室引流管抽吸血肿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固定引流管。再次行CT扫描,有残留血肿者,术后每日2次向血肿腔注入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徒手定位锥颅引流和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的效果.方法 自发性基底节血肿患者67例,采用徒手定位锥颅引流42例,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25例,术后均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 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与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组引流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置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对于小血肿徒手定位单孔引流疗效满意,但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引流管.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血肿在2周内自行吸收,66例行血肿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治疗,17例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行置管引流并加压包扎,15例骨化血肿全麻下行骨化血肿清除术。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未出现血肿腔感染;8例血肿穿刺后血肿腔再出血,行二次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后痊愈。全组患儿头颅外型均恢复正常,疗效满意。术后随访6月后行头颅CT检查示手术区域的颅骨恢复正常厚度。结论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应早期诊断,如血肿出现15d后仍未白行吸收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脑立体定位仪辅助下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5月纳入58例出血量25.52~39.98 ml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接受一次性脑立体定位仪辅助下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Locator组,29例)和头部CT联合"十"字激光发射器辅助下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CT+laser组,29例),计算眶耳线水平面、经双侧外耳孔冠状平面和正中矢状平面理论置管靶点与引流管末端实际位置的相对距离差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置管次数和术后尿激酶应用次数,测量残留血肿量并计算拔管前血肿残留比例,记录颅内血肿扩大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Locator组患者眶耳线水平面(t=-17.369,P=0.000)、经双侧外耳孔冠状平面(t=-18.381,P=0.000)和正中矢状平面(t=-13.540,P=0.000)穿刺误差均低于CT+laser组,术中置管次数(Z=-2.565,P=0.010)和术后尿激酶应用次数(Z=-2.434,P=0.015)均少于CT+laser组。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残留血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850,P=0.000),而Locator组与CT+laser组患者残留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0,P=0.991);进一步计算拔管前血肿残留比例,Locator组达优秀比例高于CT+lase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0,P=0.000)。两组颅内血肿扩大(校正χ~2=0.186,P=0.666)和颅内感染(校正χ~2=0.518,P=0.472)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脑立体定位仪辅助下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穿刺精度和引流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简易头皮下定位锥颅单孔引流与多孔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头皮定位单孔引流31例[血肿量(52.9±13.2)ml],头皮定位多孔锥颅24例[血肿量(55.3±15.4)ml],术后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引流时间、血肿残留量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多孔引流组引流时间[(6.5±2.7)d]明显短于单孔引流组[(10.6±3.2)d](P<0.05);在治疗后3个月,多孔引流组的Barthel指数(71.87±7.53)明显高于单孔引流组(50.62±17.20)(P<0.05).结论 对于较大的且形状不规则的血肿应该在定位下实施多点穿刺.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或超早期行颅内m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血肿腔内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在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后,使用含有血管收缩药的生理盐水冲洗液对血肿腔内进行持续冲洗、引流,观察出血情况和止血效果.结果 本组79例脑出血行早期或超早期手术时,经含1‰~2‰mg肾上腺素盐水持续冲洗,出血逐渐减少停止,引流液变清.结论 经YL-1型针型血肿粉碎器持续冲洗防治血肿腔继续出血或再出血,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有利于直接观察出血情况和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联合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对48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血肿腔置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引流,若血肿中有血凝块,则分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液引流的方法治疗.并对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 2.08%(1/48),为非张力性气颅1例.结论 采用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联合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钻孔引流术单纯微创冲洗引流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下置管引流在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术区再发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术区再发颅内血肿病人,超声引导下经骨窗区皮肤行血肿腔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中动态监测抽吸情况。术后复查CT,行尿激酶注入溶解残留血凝块。结果 10例病人均顺利探测到血肿腔,并完成置管抽吸。术后行尿激酶注入,血肿引流满意,无穿刺引起的并发症。术后死亡1例。随访GOS评分:恢复良好6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介入超声置管引流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术区再发脑内血肿,操作简便、损伤小、接受度高、可动态监测抽吸情况等,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简易碎吸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1例基底节压出血分为2组,简易碎吸组92例,采用直径5mm槽型手锥锥透颅骨,LXS-1型颅内血肿碎吸机负压吸引,硅胶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微创穿刺组189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正压冲洗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简易碎吸组术前(38.7±8.1),术后28d为(19.6±7.4);微创穿刺组术前(39.1±8.3),术后28d(11.48±5.4),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ADL优良率,简易碎吸组54.3%,微创穿刺组77.8%(P<0.005).病死率简易碎吸组42.4%,微创穿刺组21.2%(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近期、远期疗效均好,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穿刺一次性冲洗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在充电式手钻驱动下 ,于血肿最厚部位经皮锥颅 ,抬高引流管 15cm引流血肿 ,用引流出血肿液的 1/2~ 2 /3量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后再引流 ,反复冲洗 ,再闭式引流 48~ 72h拔针。结果  2 6例均为一次穿刺成功 ,全部治愈 ,无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颅内出血、癫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穿刺一次性冲洗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能显著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血肿清除器结合CT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WL—Ⅱ型血肿清除器和第四军医大学黄河厂生产的Fy—80型脑立体定位仪结合CT片对1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了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器械及方法 手术所用WL—Ⅱ型血肿清除器由步进式微电机,外径4mm吸引管,管的前方有侧孔,内有与电机相连的阿基米德螺旋钻,管的后方接负压吸引器。术前通过CT片确定靶点及穿刺部位及深度,至血肿靶点后,以100转/分的转速0.2个负压强度清除血肿,冲洗血肿腔,置胶管引流。  相似文献   

15.
微创治疗脑出血是当前神经内外科一种发展趋势[1]。我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开始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穿刺引流装置微创治疗颅内出血8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选用一次性输液器2个,引流袋1个,自制不锈钢探针一根,直径0.3cm,长22cm,带长度刻度,手锥一把,脑穿刺针一根,制成穿刺引流装置。经头颅CT确诊适用于本方法的病人多数在病房床头接受此手术。依据病人出血部位选择穿刺点,局麻下手锥钻骨孔并刺破硬脑膜,用脑穿刺针试穿,确定血肿部位和深度。取长度20cm的一次性输液管做为血肿腔引流管,用自制探针将其置入血肿腔或脑室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术式在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08—2014-06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30例,分为A、B、C 3组。其中A组采用穿刺不冲洗引流;B组采用穿刺成功后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引流出血性液体颜色明显变淡,回病房持续引流;C组采用穿刺成功后,予密闭式、加压冲洗方式,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引流液颜色明显变淡,回病房持续引流。对比术后引流时间及进入空气量,同时收集各组研究对象受伤至手术时间、血肿液化及肌化程度,临床症状等临床资料。3个月内对患者随访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及有无复发。结果 (1)穿刺术后继续引流时间数:A组1例4d,5例5d,2例6d,2例7d;B组5例3d,5例4d。C组:4例2d,3例3d,1例4d,2例1d。(2)术后颅内积气情况:A组少许积气,B组较A组明显增多,C组极少量或无明显积气。(3)临床症状缓解情况:3组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4)复发情况:3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密闭、加压冲洗方式可有效减少及避免颅内积气,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并对难以引流的血凝块有良好的粉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微创穿刺一次性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穿刺一次性冲洗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充电式手钻驱动下,于血肿最厚部位经皮锥颅,抬高引流管15cm引流血肿,用引流出血肿液的1/2~2/3量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后再引流,反复冲洗,再闭式引流48~72h拔针。结果26例均为一次穿刺成功,全部治愈,无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颅内出血、癫痈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穿刺一次性冲洗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Y-型双腔引流管+持续灌注与单腔引流管单纯引流治疗老年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随机分为Y-型双腔引流管+持续灌注组与单腔引流管单纯引流组,其中Y-型双腔引流管+持续灌注组17例,单腔引流管单纯引流组11例。比较2组术后1 d,2 d,3 d,14 d,3个月OM线上第5层面的中线偏移值。并比较两组引流液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Y-型双腔引流管+持续灌注组与单腔引流管单纯引流组中线偏移距离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 d两组中线偏移距离仍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2 d,3 d,14 d,3个月中线偏移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引流液清亮需要的中位时间为2 d,无1例复发。对照组引流液清亮需要中位时间为3 d,2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型双腔引流管+持续灌注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双靶点微创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的病例资料,采用已取得专利的立体定向微创器械,以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同时行丘脑血肿和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辅以尿激酶灌洗治疗。临床评价标准包括血肿清除率、脑积水缓解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率、30 d病死率及术后随访1-24个月GOS。结果术后病人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0±1.6)%,脑积水缓解率90%,平均手术时间(25.6±4.8)min,无血肿腔再出血,发生颅内感染2例,30d病死率10%。术后随访1-24个月,GOS5分3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2例。结论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重力位血肿穿刺定向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确定平卧位时血肿低重力部位和皮肤穿刺定位点,采用单孔定向血肿引流管进行反重力方向定向引流.结果 所有病人置管位置及方向与术前设计均吻合.脑内血肿充分引流55例,因颅内再次出血行开颅手术1例.拔管时间为术后2~5 d,平均3.8 d;病人平均住院15.6 d.术后随访1~6个月,GOS评分5分12例,4分27例,3分16例,2分1例.结论 使用血肿定向引流管行低重力位定向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有效、便捷、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