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1年以来,我们应用改进的示、中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损伤1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0例中,全拇指皮肤撕脱损伤5例,拇指掌指关节以远损伤3例,拇指近节以远缺损2例。均采用改进的示、中指近节背侧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发生皮瓣下化脓性感染,间断拆线引流后,皮瓣仍然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拇指外形良好,关节活动度正常,握持有力,拇指指端痛、触觉恢复正常,保持了正常虎口及第2指馍形态。1.2手术要点皮瓣远侧不直超越示、中指近侧指间关节,两侧从指侧中线延伸到第2…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宽蒂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畸形6例,其中虎口狭窄3例,手背、手掌瘢痕挛缩3例。手术方法:标出骨问背侧动脉与骨间掌侧动脉背侧皮支走向,设计皮瓣面积较受区创面大1cm。作S形切口,在真皮血管网下向两侧分离。保护骨间背侧动脉及骨间掌侧动脉背侧皮支。游离血管筋膜蒂。切开皮瓣桡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笔者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拇指皮损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修复,B组采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指腹质地感觉、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和两点辨别觉水平等。结果 B组指腹质地感觉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点辨别觉指标值显著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瓣应用于拇指皮损修复术中创伤小,操作简便,可有效改善指腹质地感觉,提高术后美观性,临床效果优于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皮瓣和肌皮瓣修复颈及四肢软组织缺损94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创伤造成的肢体皮肤缺损、骨缺损、复合组织缺损如处理不当 ,易导致创面和骨关节感染、肌腱坏死、瘢痕挛缩等严重并发症。自 1987年 4月至 1999年10月 ,笔者采用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修复颈、四肢软组织缺损 94例 ,均获得成功。临 床 资 料本组男 6 8例 ,女 2 6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44岁。病程 1h~ 30年。采用皮瓣种类及修复缺损部位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 2 4例 (逆行该皮瓣修复扩大虎口 5例 ) ;指背皮瓣修复邻指掌面缺损 18例 ;尺动脉岛状皮瓣再造拇指 8例 ;骨间背侧动脉皮瓣逆行修复腕部挛缩瘢痕切除、粘连屈肌腱松…  相似文献   

5.
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6例 ,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 1年 ,拇指及皮瓣感觉恢复良好 ,拇指指腹两点辨别觉为 4~ 10mm ,皮瓣外形好 ,病人能用拇指进行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技术在一期修复拇指末节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宜宾第一人民医院12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均因机械伤或重物砸伤等因素导致。根据选用皮瓣的不同将其分为示指皮瓣组65例,拇指皮瓣组57例。示指皮瓣组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24~49岁,平均38.4岁;缺损范围1.2cm×1.0cm~2.6cm×2.3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8h;拇指皮瓣患者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23~50岁,平均38.2岁;缺损范围1.3cm×1.1cm~2.5cm×2.2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6h。示指皮瓣组采用的治疗技术为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拇指皮瓣组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结束后护理和随访时间8~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皮瓣生存情况以及拇指外观、功能和感觉等。结果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皮瓣成活率均达到100%,创面一期愈合。示指背侧岛状皮瓣颜色红润,外观饱满,质地良好,与受区相差不大;拇指皮瓣皮温正常,血供较好,但有明显臃肿,可明显辨别两者差距。根据总关节活动度(TAM)功能评分,示指皮瓣组(14.9531±1.6948)功能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5.6985±0.8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皮瓣两点辨别觉,示指皮瓣组平均(4.9534±0.4325)mm,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的(15.8435±1.59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末节损伤后采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的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外观与受区相似,功能和感觉均有改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手部虎口挛缩,不论何种原因所致,均可造成拇指不能对掌和外展,从而影响手部功能。对虎口挛缩的手术方法众多。我们设计应用第二掌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蒂转移皮瓣重建虎口,共治疗22例,均取得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示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8例拇指电烧伤 ,外观及感觉功能良好 ,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4 7岁 ,均为男性。其中掌侧 2例 ,背侧 6例 ,均采用示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手术距电烧伤时间 ,最短 7d ,最长 4 5d。结果 1例皮瓣远端有 1cm× 0 5cm坏死 ,1例清创不彻底致皮瓣感染坏死 ,其余 6例均成活。随访半年 ,拇指感觉功能及外观良好。2 讨论拇指的掌侧及背侧均为重要的功能和感觉区 ,采用传统的皮瓣修复拇指烧伤创面 ,外观及感觉较差 ,而且恢复时间长。利用示指背侧动脉岛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创伤一科采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患者15例(随访12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0岁。左手9例,右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8.0h,平均3.5h。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范围5.0cm×2.0cm^7.0cm×2.8c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尺侧指固有神经血管损伤,骨及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6.0cm×2.5cm^8.0cm×3.0cm。结果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12例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非常满意9例,满意3例;拇指伤区皮肤感觉恢复S3,两点辨别觉恢复7.0~10.0mm,平均8.5mm,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皮肤溃破等并发症。手功能优9指,良2指,可1指,优良率91.6%。结论利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受区感觉恢复良好,是修复拇指尺掌侧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在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并切取以示指桡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为蒂的示指背侧带蒂皮瓣,经过开放皮道转移至拇指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供、皮肤质地及弹性、外观均良好.结论 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其技术要求低,效果切确,适合于各级医院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一次性修复拇长伸肌腱及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17例拇指指背侧皮肤缺损伴拇长伸肌腱部分缺失患者,均行改良的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一次性修复术,通过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皮瓣感觉和总主动活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7例患者手术顺利,可评价疗效。术后平均随访(15.3±5.1)个月,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感觉良好,拇指功能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为优12例(70.6%)、良5例(29.4%)、中0例、差0例。结论改良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可一次修复拇长伸肌腱及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捷,供区损伤小,随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多伴有指骨和肌腱外露,临床上可选用多种皮瓣修复.拇指尺背侧皮瓣是1999年首先由法国Brunelli等[1]报道.该皮瓣是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年来,对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供的研究深入,使其在创面修复中成为治疗的热点.2006年11月-2008年2月,我院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此类创伤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改进的食指背测岛状皮瓣转移一期修复拇指及虎口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手术方法 根据受区创面范围,在食指背侧进行皮瓣设计。先在远端及两侧切开,切至深筋膜下及伸肌腱浅面,将皮瓣向近端掀起。皮瓣蒂之切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手术方法:不驱血,上止血带,使皮下静脉充盈。根据掌指背动、静脉走行,在第二掌骨背侧作S形切口,潜行剥离,保护桡神经浅支及掌指背静脉,在桡侧带少许第一背侧骨间肌,在尺侧切开少许第二掌骨骨膜。从第一背侧骨间肌、肌膜深面向第二掌骨方向分离。按拇指创面大小做岛状皮瓣。于第一指蹼处做隧道,将岛状皮瓣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治疗的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入院次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示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观察组36例(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分析两组患者拇指远端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皮瓣优良率为91.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88%(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足端指尖关节(DIP)平均活动度(70°~72°)比例为91. 67%、皮瓣外观满意率94. 44%、无痛率94. 44%、手功能情况满意率97. 22%、皮瓣血运质地优率88. 88%、感觉分级S4 58. 33%、TAM分级优比例为61. 1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 87%、78. 12%、84. 37%、84. 37%、68. 75%、37. 50%、40. 62%(均P <0. 05)。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较灵活,对患肢、主要血管神经损伤较少,美容效果好,瘢痕较轻,感觉功能修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拇指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09例拇指指腹缺损的病例,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18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0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35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5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外形、感觉等方面分析,以掌短肌皮瓣色泽及质地最接近拇指指腹,皮瓣两点分辨率达5mm—11mm,平均7.3mm;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恢复为10mm~12mm,平均11.2mm;腹股沟皮瓣组织修复后色泽较深,质地较拇指指腹薄、软,两点分辨率为12mm~16mm,平均13.6mm。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最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6例,全部成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89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共收治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99例 ,其中选择应用带血管蒂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者 1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12~ 5 6岁 ,平均 2 2岁。16例拇指远端缺损均为外伤 ,其中切割伤 4例 ,绞轧伤 8例 ,爆炸伤 4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最长 9h ,最短 1.5h。 (2 )损伤类型 :拇指腹侧与背侧斜形切割伤后 ,远端完全性离断但无条件再植者 5例 ;单纯拇指远端皮肤撕脱 ,伸指肌腱与屈指肌腱外露 ,拇指甲床破坏者 6例 ;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合并远端指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2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8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感觉等分析。掌短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后,修复的拇指指腹色泽与原拇指无差别,质地正常,外形良好。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第一掌骨背侧-大鱼际联合逆行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手外科收治5例拇指末节皮肤缺损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2~50岁,平均36.8岁.其中末节脱套伤2例,末节离断伤2例,末节掌侧撕脱伤1例,缺损面积为7.0cmx5.0cm~4.0cmx5.0cm.采用第一掌骨桡背侧筋膜蒂皮瓣联合切取鱼际区逆行皮瓣修复,观察皮瓣外观、质地,供区瘢痕情况及感觉恢复、指腹胼胝体形成情况.结果 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患者均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接近正常皮肤,无破溃发生.拇指末节皮肤可见皮纹,尺掌侧均可见少许胼胝体形成.其中供瓣区3例直接缝合,2例行中厚断层皮片移植,供瓣区均恢复良好.修复效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按英国医师协会感觉评分,感觉恢复至S3 2例,S4 3例.结论 将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皮瓣与大鱼际区逆行皮瓣联合切取,手术操作简单,在同一麻醉下、同一术区内即可完成,桡背侧修复拇指背侧,鱼际区修复尺掌侧,修复后的拇指可获得背侧的保护性感觉及掌侧的耐磨性角质皮肤,是一种理想的适合拇指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