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八角茴香、樟树叶、花椒3种不同植物挥发油对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驱避效果.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3种植物挥发油稀释为2%、5%及10%3种浓度,分别喷洒小鼠全身,记录3h内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在小鼠身上的停留数量,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植物油的驱蚊效果;选取3种驱蚊效果最佳浓度挥发油两两复方混配(2∶1、1∶2),观察混配复方植物挥发油的驱蚊效果.结果:对白蚊伊蚊及致倦库蚊有效驱避率的3种植物挥发油的浓度依次为10%>5%>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浓度对两种蚊虫驱避效果最佳的是樟树叶和花椒;不同混配复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有明显的有效驱避效果,不同混配复方驱避效果相当(P>0.05),但白纹伊蚊驱蚊和致倦库蚊驱避作用最佳的混配复方植物挥发油是1∶2的樟树叶与八角茴香复方,有效驱避率高于单方.结论:复方混配植物挥发油对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的驱避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大链壶菌对三属蚊幼虫的比较灭蚊实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链壶菌对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实验感染和杀灭情况。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分别观察、比较三属蚊幼虫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同时比较蚊幼虫被大链壶菌感染后6、24、48、72h各时段的死亡率。结果:平均死亡率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中华按蚊幼虫两组无明显差别。三属蚊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两两有差别。平均死亡率致倦库蚊幼虫以感染后6、24、48h较高,白纹伊蚊幼虫以感染后48h较高。未观察到中华按蚊幼虫被大链壶菌感染的征象。结论: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对大链壶菌易感染,中华按蚊幼虫不易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PCRI地扩增与测定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细胞内共生菌Wolbachia 16S rRNA序列,分析其种系发生关系及传播方式。方法:从单只雌蚊中提取DNA,PCR法扩增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从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分别扩增出Wolbachia 16S rRNA序列,并克隆入pGEM-T载体,测序证明两序列长度分别为897bp.结论:成功克隆了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Wolbachia 16S rRNA序列,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为99.9%,提示Wolbachia在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可能存在水平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城区1992—1999年成蚊密度季节性消长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城区8年成蚊密度监测结果表明,城区蚊种由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构成,其中致倦库蚊占捕获数的88.46%为优势种;成蚊活动从5月初开始,至12月中旬消失,活动高峰期为8月。监测结果还显示,城区成蚊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受成蚊密度的影响,8年来,我市城区乙型脑炎、疟疾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得益于我市在“创卫”工作中加大了蚊虫综合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1983年5月、1984年和1989年8月,在瑞丽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5种100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蝙蝠乙脑病毒分离株GD1和HN2株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易感性。方法通过病毒液饲喂法使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经口感染蝙蝠乙脑病毒GD1株和HN2株,采用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GD1株和HN2株感染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后第4、6、8、10、12、14、16、18、20天病毒存在情况与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两株蝙蝠乙脑病毒在感染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后4~20 d内均能被检测到。Ct值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能感染乙脑病毒GD1株和HN2株,但致倦库蚊的易感性高于白纹伊蚊;两株毒株的毒力可能不同,HN2株毒力大于GD1株。结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能感染蝙蝠乙脑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7.
了解蝙蝠乙脑病毒分离株GD1和HN2株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易感性。 方法 通过病毒液饲喂法使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经口感染蝙蝠乙脑病毒GD1株和HN2株,采用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GD1株和HN2株感染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后第4、6、8、10、12、14、16、18、20天病毒存在情况与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 两株蝙蝠乙脑病毒在感染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后4~20 d内均能被检测到。Ct值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能感染乙脑病毒GD1株和HN2株,但致倦库蚊的易感性高于白纹伊蚊;两株毒株的毒力可能不同,HN2株毒力大于GD1株。结论 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能感染蝙蝠乙脑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转苏云金杆菌CrylVD基因蓝藻实验室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不同龄期幼虫杀灭效果. 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工程藻,分别作用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敏感品系Ⅲ龄幼虫,以及它们不同龄期的幼虫,并设计阴性及空白对照,分别于24H、48H计数死亡率,从而分析基因蓝藻的杀蚊幼毒效.结果 工程藻对三种蚊种Ⅲ龄幼虫均具有杀灭作用,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效果较高,对中华按蚊幼虫效果较差.48H对以上三种蚊虫Ⅲ龄幼虫的杀灭率分别为100%、100%和42%;工程藻对低龄幼虫的杀灭效果高于高龄幼虫,即龄期越低对工程藻的敏感性越高,杀蚊毒效与龄期呈负相关. 结论 转苏云金杆菌CrylVD基因蓝藻具有明显杀蚊幼效果,为今后蚊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登革Ⅱ病毒(DENV-2)识别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连接分子。方法提取不同发育时期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总
蛋白,用SDS-12% PAGE进行分析,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试验(VOPBA)筛选不同发育时期白纹伊蚊、致倦库蚊表达连接
DENV-2分子。结果VOPBA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白纹伊蚊显示:幼虫样品的泳道可见到25 000、35 000、50 000的DEN-2结合分
子,蛹样品的泳道可见到35 000、50 000分子,雄蚊样品可见到50 000分子,雌蚊样品中可见到35 000、50 000分子。DEN-2结
合蚊35 000分子在白纹伊蚊幼虫、蛹及成蚊的雌蚊的三个阶段均存在,而雄蚊的成蚊则缺少这一分子。VOPBA检测不同发育
时期致倦库蚊:幼虫样品可见100 000分子,蛹样品可见40、100 000分子,另外在50 000位置上下亦可见48 000、60 000左右的
多个条带,雄蚊与雌蚊样品均见40 000、100 000分子。结论35 000大小的蛋白分子分布与白纹伊蚊感染组织向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PCR法扩增与测定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细胞内共生菌 Wolbachia16SrRNA序列 ,分析其种系发生关系及传播方式。【方法】从单只雌蚊中提取DNA ,PCR法扩增 16SrRNA序列 ,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从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分别扩增出Wolbachia 16SrRNA序列 ,并克隆入 pGEM T载体 ,测序证明两序列长度分别为 897bp。【结论】成功克隆了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Wolbachia 16SrRNA序列。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表明 ,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为 99 9%,提示Wolbachia在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可能存在水平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等3种江苏省主要传病媒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虫期发育与繁殖情况,了解蚊虫完成全代发育的有效温度,为制定或实时调整蚊虫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用光照培养箱饲养法,设置10、15、20、25、30、35和40 ℃等7组不同温度,分别观察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生殖营养周期、卵期、幼虫和蛹期的发育繁殖和全发育时期情况。结果 在7组温度中,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在10、15和40 ℃时不能完成蚊虫全代发育,其余4组温度均能完成全代发育,其中在20、25、30和35 ℃时白纹伊蚊的平均发育时间分别为37.73、18.50、16.92和13.66 d,中华按蚊的平均发育时间分别为29.13、15.46、12.19和10.90 d;淡色库蚊除40 ℃不能完成全代发育外,其余6组温度均能完成全代发育,按照温度递增顺序平均时间分别为80.88、46.32、31.07、24.97、17.14和14.48 d。结论 一定温度范围内,蚊虫的发育周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过高和过低均对蚊虫发育繁殖起到损害作用;温度对3种蚊虫的发育与繁殖影响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中华按蚊初羽化和吸血后的涎腺及血淋巴中蛋白质的 PAGE 分析。结果表明,初羽化的两种蚊虫涎腺及血淋巴蛋白质区带分别为9和15条,8和22条。吸血第12d 涎腺蛋白区带分别为9和8条。吸血第5d 血淋巴蛋白区带分别是15条和26条。初羽化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血淋巴脂蛋白区带分别有2条和4条。  相似文献   

14.
羽化1~2天的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胸内接种马来丝虫微丝蚴,在接种后的第3、4、5和9天,分头、胸、腹3部解剖计算各种蚊虫体内黑化微丝蚴及发育各期幼虫。结果表明: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的微丝蚴黑化率分别为51·6%、86·1%和69·5%,差异显著;3种蚊虫体内的感染期幼虫率及感染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35.3%、1·6%、0%和83·9%、23·5%、0%。黑化微丝蚴较多地集中在蚊虫腹部,占黑化微丝蚴总数61·6%~78·4%。  相似文献   

15.
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我国重要蚊媒的防御素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致乏库蚊、中华按蚊的基因组DNA和总RNA。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和RT-PCR。结果分别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预期片段,将片段切胶纯化后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比较,显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扩增片段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段则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且不具备特征性的6 个半胱氨酸序列。结论克隆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防御素基因,蚊虫防御素基因的同源性高低与其遗传分类距离有一定的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6.
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克隆是我国重要蚊媒的防御素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致乏库蚊、中华按蚊的基因组DNA和总RNA。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 和RT-PCR。结果:分别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预期片段,将片段切胶纯化后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比较,显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纹的扩增片段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中华按蚊的拉增片段则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且不具备特征性的6个半胱氨酸序列。结论:克隆出运行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防御素基因,蚊虫防御素基因的同源性高低与其遗传分类距离有一定的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 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自贡市媒介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变化规律,并对自贡市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为科学选择和使用杀虫剂,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采集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经实验室饲养后,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试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2018—2020年自贡市媒介蚊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自贡市监测点年均蚊密度分别为1.11、10.71、4.81只/(灯·h),2018—2020年自贡市全年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均呈现单峰型,7月最高,不同生境间蚊密度差异明显,牲畜棚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毒死蜱、残杀威、噁虫威24 h致死率分别为70.71%和3.85%、26.53%和1.68%、19.79%和1.94%、40.80%和0.81%、97.98%和3.85%、100.00%和7.52%、100.00%和66.34%、96.15%和33.60%、100.00%和71.43%。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抗药性,对马拉硫磷、残杀威产生可疑抗性,对毒死蜱、杀螟硫磷、噁虫威敏感;致倦库蚊对所有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较高抗药性。应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减少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蚊密度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