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院从 1997年至今 ,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共15 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  15 0例患者 ,ASA(美国医师协会 )Ⅲ~Ⅳ级 ,男 138例 ,女 12例 ,年龄 37~ 78岁 ,体重5 9~ 10 8kg。术前均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 ,其中1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占 76 % )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笔者进修期间连续实施OPCAB麻醉40例及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30例,共计70例。多数病人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氯胺酮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复合小剂量异丙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调控基本稳定。本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2.3±0.8)小时,拔管时间术后(3.2±1.2)小时。ICU停留时间0.5天~1.0天,术后(7.0±1.6)天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7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严密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7例手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所有病人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 ,可避免或减少体外循环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 ,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和紊乱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术中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非常重要。现将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3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麻醉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均 5 9岁。有心肌梗死史 11例 ,左室射血分数 (EF) <0 .4者 5例 ,并发高血压 14例 ,心功能Ⅱ级 8例 ,Ⅲ级 16例 ,Ⅳ级 6例。冠状动脉造影示 ,二支病变 8例 ,三支病变 19…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干扰 ,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成为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热点[1,2 ] ,但对麻醉处理的要求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院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成功为2 6例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了OPCAB ,过程顺利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6例 ,男 2 4例 ,女 2例 ,年龄 4 3~76岁 ,身高 16 8~ 175cm ,体重 76~ 90kg。术前心功能 (NY HA)Ⅲ级 16例 ,Ⅳ级 10例。病程 1个月~ 2 8年 ,2 0例有不稳定心绞痛或频繁发作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麻醉处理要领.方法体外循环与手术:应用浅-中低温体外循环,血管桥用大隐静脉、左乳内动脉.麻醉:选择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复合麻醉.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等.围术期应用正性肌力药、血管加压/扩张药.结果冠状动脉搭桥9例,麻醉、体外循环、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16.7min、主动脉阻断平均为76.1 min;平均每例搭桥3.7根.围术期应用多巴胺、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米力农等维持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平稳;血气、电解质等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处理在于选择对心肌氧供/氧耗平衡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适时、适量应用正性肌力药、血管加压/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牛强  马传根  宋冬梅 《医学争鸣》2004,25(10):886-886
1临床资料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22(男16,女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42例,术前行降压、扩冠、控制心率等综合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随机分成两组,I组应用咪唑安定、氟哌啶、芬太尼小量分次静注诱导;II组诱导时加用氯胺酮,并在插管前应用2%利多卡因行声门、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观察不同时间段循环系统各参数变化。术中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硝酸甘油调控血压,多巴胺辅助循环,艾司洛尔控制心率。结果:全部病人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平稳。I组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较II组明显(P<0.05)。术中血压、心率控制满意。平均搭桥2.8支,平均手术时间218.6±18.4min。结论:冠脉搭桥手术麻醉处理关键是诱导平稳,术中血压、心率稳定,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6例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6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开始后静滴GIK溶液以改善心肌功能。术中应用微量泵静注硝酸甘油、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结果 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前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心肌缺血表现。停止体外循环后未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均恢复良好。结论 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自1994~1997年我院分别采用了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开展了8例搭桥手术,均取得了成功,现将其麻醉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例病人中6男2女,年龄46~67岁,体重51~85kg,均以劳累后胸闷气促间歇性心绞痛发作入院。2例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ASAⅡ -Ⅲ级 ,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 32例 ,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 ;术中观察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搬动心脏、上侧壁钳等时刻的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 ;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调控血压 ,硝酸甘油扩冠 ,多巴胺辅助循环 ,艾司洛尔控制心率 ,控制芬太尼总量在 30~ 4 0 μg/kg。结果 :全部病人麻醉过程顺利 ,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 ,心率控制满意。平均搭桥 2 4枝 ,平均手术时间3 5 6± 0 84h ,术后 6h内拔出气管导管。全部病例均顺利康复。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处理关键是麻醉诱导和术中平稳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中等剂量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选用何种搭桥材料直接决定着手术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关于自体静脉、自体动脉、组织工程材料等各种搭桥材料的文献以反映搭桥材料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段爱萍  蒯建科  姚立农  王刚 《医学争鸣》2006,27(20):1909-1909
0引言近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由于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 OPCAB手术的麻醉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01/2005-10完成OPCAB手术70例的麻醉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我院从 1997年至今 ,共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5 0例 ,效果满意。现就有关麻醉处理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15 0例患者中男 138例、女 12例 ,年龄 37~ 78岁 ,平均 (6 1 2 4± 5 90 )岁 ,体重 5 9~ 10 8k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其中 1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占 76 % ,合并陈旧下壁心肌梗死 16例 ,广泛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 12例 ,同时合并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 2例。 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为近期心肌梗死 ,其余为陈性旧心肌梗死。 2例合并二…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冠心病主要治疗手段已被公认,它能有效缓解或解除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作者回顾总结我科于1998年5月-2000年12月所做2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