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置管前后进行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北京电力医院普外科2007-05-2010-03置入PICC导管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导管相关性感染为4.4%,进行评估的患者并发症降低为5%,导管相关性感染为2.2%。结论加强每日对PICC导管的评估,可有效的降低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冯智超  张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25-632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的患者,尤其对于需要多次化疗的肿瘤患者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虽然PICC具有诸多优点,但对于静脉血管毕竟是一种异物,如操作或使用不当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其中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2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本院2005—05/2007—05发生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共进行中心静脉置管848例次,诊断为CRI28例(3.3%),男19例,女9例,年龄13~78岁。其中严重创伤5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肺复苏后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4例,恶性肿瘤晚期5例,其他3例。静脉留管的种类:导管由美国ARROW International Inc生产,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748例,颈内静脉置管68例,股静脉置管32例。  相似文献   

4.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但同时也引起了多种并发症。我科于2008—02收治1例经颈外静脉置管的患儿,在拔管后发生穿刺局部感染化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导管(CVC)改良消毒方式及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CVC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PICC置管时消毒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消毒组(A组)和改良消毒组(B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以及不同置管部位导管局部感染率情况.[结果]B组导管留置时间(32.96±14.51)d 明显长于A组(25.38±10.19)d ,B组导管局部感染率6.00%明显低于A组17.00%(P<0.05);两组CRI发生率分别为5.0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内静脉感染率、股静脉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CVC消毒方式有助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局部感染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蒋玉平  华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69-507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进行输液、营养支持、血液滤过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但随之而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也越来越多,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统计表明,在ICU中,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起血液感染高出20~30倍[1]。张淑香[2]经临床研究分析其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取决于操作人员和导管护理人员及配液人员的无菌消毒概念,也取决于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所患基础疾病的类型。此外,更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导管的护理及置管部位、留置时间密切相关。患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8例化疗间歇期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发现这些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临床上需要及时与感冒、输液反应等进行鉴别.高度重视携带PICC的肿瘤患者每一个感染征兆,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熟练掌握不同类型PICC导管的维护技巧,加强输液护理中的无菌操作和环节管理,是预防和治疗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关健.  相似文献   

8.
黄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7006-7007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入且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的限制,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可保留1a,一般为3~6个月。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消除了患者的反复穿刺,彻底杜绝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损伤,保护了皮肤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致肿瘤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及处理办法.方法 将2009-03-2011-04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124例、PICC导管的患者124例和股静脉导管96例分成3组进行对照,观察各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股静脉导管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2例(12.5%),PICC导管者8例(6.45%),锁骨下静脉导管者4例(3.22%);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PICC导管相比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股静脉导管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置管应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无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但PICC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置管风险系数低,操作技术难度小,因此选择PICC置管更好.  相似文献   

10.
李亚征  王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65-8666
目的 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包括picc)使用情况进行目标性检测,回顾性分析.结果 CRBSI千日导管感染率从7.98‰下降至4.31‰,感染病原菌共25株,革兰阴性菌23株,占92%,革兰阳性菌2株,占8%.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也随之增高.结论 做好医务人员培训,规范深静脉置管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手卫生,能有效预防和控制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杨兵  李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13-8613
近20a来,由于引进了各种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ns,CVC),保证了导管的通畅性及使用寿命,使长期的中心静脉通路变得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导管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胃肠外营养支持及血液净化治疗。尽管穿刺技术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材质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中心静脉置管仍然是菌血症的重要来源,占医院内与血管内装置相关的菌血症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预防效果。方法我院ICU自2011年1月在医院感染科的指导下对中心静脉置管实行严格的集束化干预,包括洗手、置管时全屏障预防措施、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合适的导管,尽早拔除导管。选择2011年1月~6月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57例为集束化组,进行集束化干预,观察其体温、血象、导管头培养结果和导管留置时间。同时选择2010年1月~6月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6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处理。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同等留置时间内患者CVC-RI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减少CVC-RI的发生,同时尽早拔除导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叶江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26-8626
目的 研究对化疗者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的安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120例需要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PICC安全护理,对照组行PICC置管化疗后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及舒适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PICC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舒适度等其他方面的情况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PICC导管留置的安全护理是肿瘤患者在实现成功化疗中理想的护理方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徐志香  顾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93-5493
目的掌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ctral catheter,PICC)的置入方法、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35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PICC置管患者出现导管送入困难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穿刺失败2例,导管拖出3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结论 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因此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真正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从而使PICC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戴幼竹  严洁  严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599-6600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catheter,CVC)在ICU已广泛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但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导管相关性感染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综合ICU近3a以来确诊的36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菌群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找预防及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专业,具有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不限制输注液体的渗透压等优点,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1],并大大减轻了频繁、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保证了其每日的输液量,为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和治疗的新生儿提供了安全的静脉通道。然而,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及血栓转归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5月1日—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 030例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并跟踪70 d,调查患者的血栓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在置入PICC 1个月内血栓患病率最高,为5.4%(56/1 030),其中无症状血栓占76.8%(43/56),39例患者经完整治疗后血栓消退。结论PICC相关性血栓多为无症状血栓,医务人员应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并对应处理,有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影响肿瘤化疗患者不愿留置PICC出院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重庆市肿瘤研究所2011-03-2011-10的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i01例患者参加调查,不愿留置PICC出院的患者61例,占68.40%,主要原因是出院后维护不方便、置管侧肢体舒适度差等。结论建议PICC实施规范化、集中管理,尽快完善互动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对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肿瘤化疗患者带管出院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血栓形成因素,制订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对行PICC的172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从性别、年龄、导管型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小板(PLT)各个方面对血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年龄、导管型号、穿刺血管、凝血及纤溶指标患者的血栓形成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导管型号、穿刺血管、FIB、PLT测定与血栓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