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冯菊华 《华西医学》2014,(9):1720-1722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一12月收治且行PICC置管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PICC置管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实施,并另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49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就实施CQI前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CQI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实施前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上升至87.8%,比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有利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药物,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输注药物,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费用、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2个月置管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ICC在呼吸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期了解PICC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存在呼吸衰竭的呼吸重症监护室45例进行PICC,选择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并行相应护理。结果45例患者一次PICC成功率为93%,其中贵要静脉成功率最高,置管平均时间为36.8天,无化学性静脉炎及导管所致全身感染发生。结论PICC在呼吸重症监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防治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发生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样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肿瘤患者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142例使用PICC的耳鼻咽喉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结果成功置管138例,置管成功率为97.18%。发生并发症14例(10.14%),其中穿刺口渗血2例(1.45%),导管异位6例(4.35%),机械性静脉炎5例(3.62%),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0.72%)。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和加强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增强PICC相关并发症和相关风险的防范意识,严格把握PICC置管的适应证,规范PICC置管的护理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使用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重症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患者,对其置管前进行评估、置管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置管后加强护理。结果:PICC导管留置时间2~19d。1例患者于置管第4天,由于护士冲管操作不当引起堵管予拔除导管,其余患者均保留至出院或治疗终期,未出现其他导管相关性合并症。结论:PICC为重症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PICC小组及流程管理在老年患者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取得PICC资质的护士组成PICC小组并引进流程管理模式,应用于67例老年患者PICC置管及护理管理。与采取此项措施前的53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实施流程管理模式组PICC插管成功率为98.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1%,非正常拔管率为4.5%,置管时间为(112.4±61.9)d,各项指标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建立PICC小组及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PICC在老年患者中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非正常拔管以及提高置管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就诊的PICC置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PICC置管维护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组PICC置管维护依从率0级和一级分别为31.11%和46.67%,总依从率为91.11%;常规护理组PICC置管维护依从率0级和一级分别为15.56%和22.22%,总依从率为68.89%。但心理护理组二级和三级依从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护理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PICC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降低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适用于PICC置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在降低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10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品见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品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PICC置管维护依从性、并发症、非计划拔管情况。结果品见组PICC置管维护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05);品见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品见组PICC置管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可提高肺癌PICC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和减少置管并发症,有利于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NICU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1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次置管成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NICU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保证置管效果,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例PICC置管患者给予认知、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前后对PICC置管患者的认知是否正确、是否感到焦虑和疼痛、血压是否过高及有无静脉炎发生5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动配合PICC置管率达100%,穿刺成功率为9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PICC置管患者共20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2组依从性、舒适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门诊PICC置管患者的舒适度和患者依从性,提高满意度,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PDCA)护理模式在乳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月行PICC置管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ICC置管后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留置3个月穿刺口感染、导管相关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因置管治疗产生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难置PI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难置PICC患者,先行上臂血管超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血管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术,术后给予常规置管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尤其适用于难置PICC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化疗4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护理措施,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化疗4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乳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实施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较为安全方便,给予患者并发症原因分析,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5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对照组发生静脉炎6例,静脉血栓4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破损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8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5,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92%,满意度为97.85%,高于对照组的82.61%和73.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82,5.846;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置管及维护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其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护理管理中产生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行PICC的患者80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2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 vs 42.5%,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2.5% vs 67.5%,P<0.05).结论 行PICC置管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能促进护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PICC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肝胆外科收治的8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3例应用CVC,研究组45例应用PICC,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不同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高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02%,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应用PICC深静脉置管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早日出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