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阳秀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80-218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婴幼儿多发的急性发热、皮肤黏膜发疹、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其重要。本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28例川崎病患儿,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冠状动脉损害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我科于2006—01/2008—12为37例川崎病患儿进行99mTc—MIBI心肌静息灌注显像,检查中采取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8-04~2004-08我科共收治川崎病患儿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9月龄~5岁,平均2.1岁。用丙种球蛋白治疗35例,因经济困难未用3例。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平均住院l6.5d,出现冠状动脉扩张1例。未用丙种球蛋白的患儿平均住院21d,出现冠状动脉扩张3例,均治愈出院,随诊0.5a,心脏受损恢复。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15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2001-03/2006—03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58例,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7例,女71例,年龄2月龄~8岁,平均3-12岁。均予以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对症退热、补液等支持治疗(其中2例加用皮质激素),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5.
蒋美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92-8692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方法针对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患儿在病程中出现的各种病状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 8例痊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2004/2007年我院收治小儿川崎病患者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4月龄-8岁,平均2.1岁。均符合1984年日本M CLS研究会制定的小儿川崎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小儿川崎病早期误诊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0~2004年间收治的非典型小儿川崎病早期误诊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有效的细节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措施.结果 20例治愈,2例自动出院,4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儿口腔、眼、皮肤护理要注重细节的护理,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1—06-2005—09共收住26例川崎病患儿,针对川崎病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5~2004年收治的川崎病6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1岁27例,2~5岁20例,〉5岁14例。发病季节:1~3月25例,4~6月8例,7~9月7例,10~12月23例。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其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本病不典型病例约20%,延误诊治是心血管受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1-01~2005-01收治的川崎病患者16例,误诊10例;占川崎病人总数60%左右,现就误诊1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误诊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8-08~2004-08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误诊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整体护理,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我院儿科2003-01/2006-05收治的19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19例川崎病患儿全部痊愈。结论:对川崎病患儿采取整体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8—02~2004—01收治川崎病(KD)58例,误诊18例,误诊率为31.1%。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幼儿高发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长期的恢复期,症状逐渐消退,偶尔可并发中枢神经障碍,心脏障碍和关节炎症。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期间,我科共收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又称急性发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科常见后天心血管病之一,本病对心血管损害明显,可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且男孩更易并发冠状动脉瘤。我科收治1例,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宋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622-3622
1病历摘要 例1:男,6岁。因发热2d就诊。体检:热病容,精神好,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扁桃体不大,充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左颈部可触及一蚕豆大小的淋巴结,压痛。WBC11×10^9/L,N0.76,L0.34,诊断为颈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2d后高热不退,伴恶心、呕吐。T41.2C,精神差,巩膜黄染,口唇干燥,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如前,触痛明显,局部皮肤不红,HR120次/min,律齐,腹稍胀,肝肋下2.5cm,质中,边缘稍钝,触痛(+),脾未触及。心电图示Ⅰ房室传导阻滞(PR—0.16)。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误诊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该病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儿童,由于川崎病的特点即多系统受累和症状体征的多样性,使该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对我院2008—01/2009—10川崎病误诊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1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01~2005-12我院收治患儿11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6例,女40例,男女比为1.9:1;年龄2月龄~1岁53例,>1~3岁32例,>3~5岁19例,>5~14岁12例。城市患者35例,农村患者81例。其中典型川崎病102例,不典型川崎病14例。1.2临床表现发热116例(100%);多形性皮疹75例(65%);口腔黏膜改变,口唇干裂、杨梅舌81例(70%);球结膜充血93例(80%);手足硬肿58例(42.5%);指趾端脱皮108例(93.1%);颈淋巴结肿大58例(50%);肛周发红、脱皮41例(35.4%),卡疤红74例(63.4%)原发病支气管炎、肺炎5例,大叶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KD)逐渐增多,由于其表现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易被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国内研究发现,19.4%的川崎病(KD)患儿的表现不典型或不完全[1]。本文对21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完全IKD的认识。本院2000-01/2008-08收治不完全川崎病2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4月龄~6岁。临床表现:本组具备典型KD 6项主要诊断标准[2]的2~3项,7例卡介苗接种瘢痕周围红晕、肿胀(简称卡瘢红),肛周脱屑12例。年龄均〈2岁。4例患儿仅表现为发热,弛张热,而无其他任何临床表现,入院后查C反应蛋白增高,ESR增快,PLT进行性增高且高于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冠状动脉扩张,病程2~3周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辅助检查:本组中有18例发病早期W BC升高(15~2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LT早期仅6例轻度增高,1周后均增高,有逐渐上升趋势。2例CRP、ESR病程中始终正常,余19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且有动态变化,ESR增快明显且持续时间长,2~4周能恢复正常,CRP增高但恢复较快,1~2周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