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呼吸功能重要物质,主要成分为多种甘油磷脂和非血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结合蛋白质(SP)。由于PS缺乏,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二者死亡率均很高,又无特效治疗。国外率先开展大量的PS基础研究,用外源性PS治疗NRDS取得成功。本研究重点在疏水性肺表面活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甘油减少,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升高,且与BALF表面张力增大相关。钌红染色见肺泡表面活性层失去连续,绒状结构,而以变性状态散落于肺泡腔。还见到纤维素阻拦肺表面活性物质,使之不能向肺泡表面解聚的特殊现象。以上结果表明,PS质、量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在实验性RD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蛋白性肺泡渗出物能破坏或抑制PS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单独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组),另一组在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上再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素(B组).期间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次数及撤机时间.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次数减少,撤机时间缩短.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对象为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与病情进展的资料。结果全部患儿中,其中治疗显效43例,有效13例(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次进行NCPAP治疗,其中有4例为家属拒绝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只进行NCPAP治疗,效果不佳后再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总有效率93.3%。结论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完全消退,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肺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是由一种肺泡上皮细胞(Ⅱ型细胞,下称)合成、分泌的磷脂一蛋白质复合物,对于维持肺泡扩张具有重要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含量的减少或活性的下降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下称RDS),又名肺透明膜病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介绍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研究技术方法,及与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的新生儿RDSI临床病理和实验病理研究。一、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 (一)表面活性物质的化学组成人和哺乳类动物肺泡表面有一层极薄的物质,在成分上很相近,即约90%的脂质和约10%的蛋白质,脂质中有大约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对保持肺脏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它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防止肺水肿,维持肺脏顺应性,减少呼吸功,还具有促进杀菌的防御功能。本研究首先建立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磷脂酰胆硷,总磷脂的检测方法,被检标用动物或人肺组织做成的肺匀浆,或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三氯甲烷、乙醚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表面活性物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效薄层色谱法测定ARDS病人(15例)肺泡灌洗表面活性物质前及24 h后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并与正常对照组(25例)做比较。并于灌洗前及以后24 h内连续观察ARDS患者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Tc SaO2),每6 h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调整并记录呼吸机相关参数。结果磷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而蛋白总量在治疗前后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ARDS组治疗前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胆碱(PC)、溶血磷脂酰胆碱(LPC)下降,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神经鞘磷脂(SPH)比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除PC、PG明显升高外(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肺泡表面肺泡灌洗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后6 h内PaO2/FiO2明显改善(P<0.05),12h达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ARDS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与主要活性成分减少。肺泡灌洗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后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氧合功能,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不超过24 h。量效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建华  陈淑靖 《上海医学》2007,30(10):796-799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覆盖于肺泡上皮内侧的脂质一蛋白混合物,由Ⅱ型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起减少肺泡张力、稳定肺泡形态的作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被认为是组成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主要的脂质成分,其磷脂含量高达90%,在肺泡表面形成一个气-液面。而发挥连接这些脂质以降低肺气-液面张力、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更新和内稳态等作用的便是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目前  相似文献   

9.
用肺表面活性剂吸附肺泡气液界面、降低表面张力,可以防止肺泡萎陷和肺水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就是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经呼吸道补充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补充疗法)可以提高患儿存活率。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表面活性物质异常,所以可以预测出表面活性剂补充疗法的有效性。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和种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来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就诊的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治疗后,显效20例(57.14%),有效13例(37.14%),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94.29%。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肺功能均明显改善,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顺应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用杂种犬14只复制淡水溺水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直接和间接损伤后肺组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损伤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均见降低,且因各损伤时期、损伤方式而各不相同(P<0.01),结合损伤各期肺组织的病理表现,可见呈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维持肺正常生理功能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保持肺正常功能必须的一种脂类复合物,用以减少肺泡气液面的表面张力,避免肺呼气末的塌陷,Avery和Mead在1959年证实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表面由脂质和表面活性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减小肺泡气-液交界面的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形态稳定的功能.研究表明先天性或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质或量的异常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s.ARDS)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是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肺泡水肿、肺不张;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增大,肺顺应性减低、肺气-血屏障和气体交换功能损害;肺部x线检查呈弥漫性肺浸润片状阴影的一组综合征。已经肯定在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与RDS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对PS组成,代谢及调节,生理功能及其在RD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以综述。1PS的组成PS是一磷脂蛋白复合物,磷脂约占85%以上,磷脂成分包括饱和卵磷脂和不饱和的磷脂…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该病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1]。我院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结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CPAP),早期  相似文献   

16.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 symdrom)简称RDS,是一种继发性肺微循环障碍引起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其病理特点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失、肺泡群的萎陷、肺间质水肿、肺泡通气及灌流失衡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小儿肺损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及明  杨艳敏 《上海医学》2004,27(8):618-620
肺泡表面活性性质对维持机体正常呼吸生理和呼吸道防御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急、慢性肺部疾病如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哮喘、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肺炎以及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等均不同程度伴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受限或活性降低,最终导致肺功能障碍、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气管内滴入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选取46例III-IV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分为研究组(布地奈德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气管内滴入)和对照组(单独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呼吸机主要参数、肺氧合功能主要指标、呼吸机使用情况等。结果显示布地奈德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单独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更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早撤机、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柳青 《医学文选》2003,22(4):538-541
肺表面活性物质 ( PS)是一种由肺泡 型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磷脂衍生物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维持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凡能使肺泡 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原因均可致 PS分泌减少。自从 1 980年日本学者 Fujiwara[1] 首先报道从牛肺中提取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NRDS)获得成功后 ,PS开始用于临床治疗。目前各国学者正对 PS在其它由于继发性 PS缺乏所致的疾病如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膈疝中的作用进行研究。1 PS概述1 .1 PS的组成 PS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中性脂肪、…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有了较大的改善。本文介绍了在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时的给药护理,同时强调呼吸道管理,做好病情观察与监测,保持体温及营养,预防交叉感染,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体会;通过全方位的护理,提高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