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临床研究发现,部分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升高[1],可能为患者发病前有糖尿病而未得到控制,或为急性期脑梗死应激性所致,临床上往往难以鉴别,给制定具体治疗措施带来了困难.为了判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原因和鉴别脑梗死高血糖状态,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血清果糖胺(FTM)及血糖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FTM联合血糖水平测定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糖原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中老年人空腹血糖和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187例住院病例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空腹血糖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少数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与血糖的交互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人群的尿酸水平与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病研究血糖异常与血压、血脂、血尿酸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中老年人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在应激性高血糖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将急症入院的患者分为糖尿病应激组和非糖尿病应激组,同时选同期来医院健康体检的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结果糖尿病应激组和非糖尿病应激组随即血糖均有升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糖尿病应激组和非糖尿病应激组空腹血糖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糖尿病应激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用于应激患者高血糖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丹  叶亦平  闵国清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56-115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的临床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糖变化。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及正常血糖组,比较分析病情程度及预后。结果: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率为24.6%(31/126)。脑出血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NIASS评分,即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94,P=0.00)。脑出血高血糖患者与脑出血正常血糖患者比较1年死亡风险高4.4倍,1年死亡/残疾风险高3.1倍。结论: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患者血清血糖水平的变化对其疗效的观察和预后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9例住院并有完整病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做标准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水平依次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餐后血糖增高组、糖尿病组。利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各组中的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心衰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血糖正常组及空腹血糖异常组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差别不显著,而餐后血糖增高组及糖尿病组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大于前两组(P〈0.05),但后二者差别不显著(P〉0.05)。血糖正常组及空腹血糖异常组心衰的检出率基本相同,餐后高血糖组心衰检出率高于前二组,但差别不显著(P〉0.05),糖尿病组心衰检出率为65.2%,显著高于前三组(P〈0.01)。住院期间糖尿病组共有5例死亡,占7.1%,余各组死亡率为0。以上各种异常检出率在性别间差别均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心衰检出率与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餐后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果糖胺(FRU)在应激性高血耱中的意义.方法 对70例应激高血耱患者及64名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RU及餐后2h血糖、FRU测定,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组FRU值为(245±40)μmol/L;糖尿病组FRU异常率91.6%,数值为(420±40)μmol/L,与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FRU与餐后2 h F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组与糖尿病组FR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RU可以反应患者测定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所致高血糖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31-13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对颅脑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来颅脑疾病住院患者共390例,与同期4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根据颅脑疾病的不同病种对hs-CRP浓度、血脂水平的差异作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病种Hs-CRP检测浓度不同,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颅脑外伤组、颅内占位性病变组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均较健康体检组高(P〈0.05)。血脂水平四组患者HDL-C、APOA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联合检测在颅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颅脑疾病患者所处的疾病状态等,有针对性的加强hs-CRP和血脂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入院的患者分组(糖尿病应激组、非糖尿病应激组,健康对照组),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应激组和非糖尿病应激组随即血糖均有升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应激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不仅可以用在在糖尿病确诊中,对应激患者高血糖的鉴别,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翠兰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39-740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梗死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并结合病史,将其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进行预后分析,并对脑梗死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及高血糖组,而高血糖组又高于糖尿病组。血糖水平越高,脑梗死灶面积越大。结论:高血糖及糖尿病对脑梗死预后有不良影响,血糖水平与梗死灶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脑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首都医药》2002,9(7):53-5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空腹血糖及脑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126例患者入院24小时内做脑电图检测及空腹血糖检测,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并将三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的脑电图异常、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正常血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病死率也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脑梗死在急性期应注意血糖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及时控制血糖,了解脑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病情及转归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及非糖尿病卒中的发病年龄、病情及预后进行比较 ,同时 ,根据血糖水平将 5 2例患者分为 3组 ,观察血糖水平及病情和转归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与非糖尿病脑卒中比较 ,发病年龄提前 11a,临床症状及预后较重 ,且并发脑梗塞较非糖尿病多见。而血糖≥ 16 .7m mol/ L ,重症者多 ,病死率高。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有关。若血糖≥ 16 .7mm ol/ L者 ,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 ,病情严重 ,是急性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因此 ,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151例CHD病人,其中急民生心肌梗死(AMI)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9例,心绞痛(AP)82例;脑梗死患者42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清Lp(a)浓度。对高Lp(a)水平随机分组用血脂康胶囊及维生素C治疗。结果:CHD及脑梗死组其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CHD组高于脑梗死组(P<0.01)。CHD组中,AMI组>AP组>OMI组(P<0.01或P<0.05)。用血脂康胶囊4粒/日治疗40例,12周末血清Lp(a)下降19.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示Lp(a)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脂康胶囊对高血清Lp(a)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并脑出血(C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ACI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CH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自由基、粘附分子(CD44)与贝赫切特综合征(BS)发闰同关系及选择较适合治疗方法。方法: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加常规疗法治疗21例BS病人,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自由基及粘附分子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的10例(药物组)及正常献血者10例比较。结果:BS病人行UBIO前CD3、CD4、CD8、SOD、GSH-PX、CAT及免疫球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CD44、LPO、MDA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种变化均以UBIO组显著。结论:BS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自由基代谢可能关,UBIO是治疗BS较适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期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表达水平,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平衡二甲基精氨酸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出血后不同时段(出血后1~3d、4~7d、14—21d)血浆ADMA水平。同期采用经颅多普勒测量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连续或间断监测脑血管的痉挛状况。根据有无脑血管痉挛将38例患者分为血管痉挛组与非血管痉挛组。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组血浆ADMA浓度明显升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血管痉挛组水平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痉挛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d出现2例,4~7d28例,14—21d以后1例。4~7d时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ADMA含量较时间段的患者明显升高,与其他2个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脑动脉瘤再破裂,1例重度脑挫伤脑疝死亡。6例治疗过程中新发脑梗死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疗效满意。结论ADMA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过程,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6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病残程度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明显,且未发现副作用,法舒地尔组患者在1周内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分析。方法:对某院收治的T2DM 210例患者根据病史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观察其体质指数(BM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126例(60.00%)住院T2DM患者伴NAFLD,NAFLD组有较高的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非NAFL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心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发生率高,并且血脂代谢紊乱、HbA1c升高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增加,NAFLD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袁如玉  梁爽霖 《天津医药》1999,27(3):147-148
目的:探讨女性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3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按常规方法测Lp(a),和其它血脂指标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G、TC、LDL-c、Lp(a)等均高于对照组,绝经期后患者Lp(a)明显高于对照组;绝经前后两组间比较Lp(a)水平差别则我统计学意义。结论:Lp(a)水平的升高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将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连用14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浓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增进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降低MDA,改善脑组织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