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腘绳肌腱上移至股骨内、外髁治疗脑瘫所致膝屈曲畸形的治疗体会。方法:对甘肃省康复中心2004年8月—2005年6月收治的脑瘫患者16例27膝行腘绳肌上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3年,优良率达85%。将腘绳肌腱上移至股骨内、外髁,可以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结论:将腘绳肌腱上移至股骨内、外髁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所致膝屈曲畸形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合内收肌后移、髂腰肌松解、胭绳肌腱近端松解或延长术治疗脑瘫之髋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对8例(16髋)年龄6~14岁的双下肢型痉挛性瘫痪患者采取将内收长肌、内收短肌、股薄肌起点后移至坐骨结节,同时松解髂腰肌。胭绳肌近端松解或Ⅱ期再行胭绳肌腱近端延长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髋内收、内旋、屈曲挛缩畸形改善,伸膝住屈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该方法既保留了髋内收功能,增加了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又改善了蹲伏姿势和剪刀步态。结论:该方法近期效果优于内收肌腱切除术和闭孔神经切断术,也优于单纯内收肌腱切断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合内收肌后移,髂腰肌松解,Guo绳肌腱近端松解或延长术治疗脑瘫之髋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对8例(16髋)年龄6-14岁的双下肢型痉挛性瘫痪患者采取将内收长肌,内收短肌,股薄肌起点后移至坐骨结节,同时松解髂腰肌,Guo绳肌近端松解或Ⅱ期再行Guo绳肌腱近端延长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髋内收,内旋,屈曲挛缩畸形改善,伸膝痊屈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该方法既保留了髋内收功能,增加了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又改善了蹲伏姿势和剪刀步态。结论:该方法近期效果优于内收肌腱切除术和闭孔神经切断术,也优于单纯内收肌腱切断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合内收肌后移、髂腰肌松解、绳肌腱近端松解或延长术治疗脑瘫之髋部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 8例 (16髋 )年龄 6~ 14岁的双下肢型痉挛性瘫痪患者采取将内收长肌、内收短肌、股薄肌起点后移至坐骨结节 ,同时松解髂腰肌。绳肌近端松解或Ⅱ期再行绳肌腱近端延长术。结果 :术后随访 6~12个月 ,全部患者髋内收、内旋、屈曲挛缩畸形改善 ,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该方法既保留了髋内收功能 ,增加了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 ,又改善了蹲伏姿势和剪刀步态。结论 :该方法近期效果优于内收肌腱切除术和闭孔神经切断术 ,也优于单纯内收肌腱切断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手部畸形的手术改进方法,最大限度改善患儿手部的正常功能。方法:采取患儿手部本身原有软组织的肌腱滑行延长和肌内延长方法,达到伸屈腕肌力的平衡恢复手的基本功能位。结果:2006~2011年收治24例手畸形患儿,术后随访1~4年,效果良好,无复发,家长满意。结论:肌力平衡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手部畸形适合4岁以上并且能主动配合功能锻炼的4岁以上患儿,手足徐动型不排除在指征之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取自体腘绳肌股骨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技术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8岁;经膝关节镜下确诊后,采用取自体腘绳肌股骨双隧道技术对后交叉韧带重建。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个月。Lysholm法评估,术前(42.3±4.3)分,术后(88.3±5.2)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取自体腘绳肌股骨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技术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可靠,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治疗脑性瘫髋内收畸形,对60例脑痉挛性瘫,年龄在5 ̄13岁之间的患者,进行内收长、短肌,肌薄肌,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术。术后40例随访5 ̄15年,内收肌痉挛、孪缩改善,肌张力下降1级以上,行走无明显髋内收畸形,髋关节稳定,疗效满意。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操作正确,此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髋内收畸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选择性周围神经(包括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结合传统的肌腱和骨性手术,对25例有行走潜能的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并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患儿术前术后的状态进行对比。结果 25例术后患儿肌张力高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缓解。剪式步态消失或缓解,尖足畸形得到矫治,下肢各肌群肌力趋于平衡,步态稳定性加强。6周拆石膏时足部及关节外形好且稳定性强,3月复查时各肌群力量恢复良好,锻练效果满意,姿势性痉挛大为改观,6月时可扶物行走或独立行走。结论 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效果良好。可行性高,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究 Ilizarov 外固定架和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矫正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 2011 年 1 月 -2016 年 6 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合并跟骨内翻畸形患儿 30 例,共 42足。住院期间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跟骨外侧柱矩形截骨,跟腱延长,胫前肌外移,伊式架外固定手术,充分解决跟骨内翻畸形。术后随访观察患儿患足形态特征、功能状况及 X 线情况,应用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评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8.6±4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4.8±26.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1.5)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5±3.0)个月。至末次随访未见严重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外形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患足背伸肌力良好。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拆除伊氏架外固定和末次随访时患足背伸角度增加,ICFSG 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末次随访时改善更加显著。结论 跟骨外侧柱矩形短缩截骨术可有效减少足外侧柱长度,使中足、前足内翻得到矫正,减轻跟骨内翻,增大了距下复合体的间隙,使距骨下沉,改善高弓足,达到弹性生理负重状态从而改善患儿的行走步态,是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临床效果满 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 膝关节屈曲畸形合并腘绳肌麻痹时,常需行股骨下后翻截骨术,改变行走时的力点,重心后移,患时走路时可伸直膝关节。由于上述手术使骨的连续性丧失,非固定时间长,愈合慢,为此我院从1988年6月开始应用“股骨髁上栅状截骨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术”治疗10例。手术方法介绍如下:1)大腿中上1/3处上驱血带扎紧。2)于股骨下1/3外侧作10公分长直切口,切开阔筋膜,从外侧肌间隔进入,分开股二头肌和股外侧肌,剥离骨膜后达股骨下端之外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45例创伤性浮膝治疗的经验,探讨创伤性浮膝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6月~2005年4月共收治45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治疗方法分为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将两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0·5~6年的随访(平均2.7年),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者优良率为92%,非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优良率为75%。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其疗效、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创伤性浮膝是一种重度不稳定损伤,在治疗中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结合CPM,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总体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for persistent rheumatoid synovitis of the knee joints. DESIGN: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SETTING: Kasturba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Manipal. PATIENTS: Fifty two knee joints in 46 patients. MEASUREMENTS: The effect of the procedure 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process on knee joints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reduction of pain, improvement in range of motion, improvement in functional activity and recurrence of synovitis with effusion. RESULTS: During the average follow up period of 5 years, the patients showed appreciable improvement (90% of knee joints) until 3 years of follow up. At the end of 5 years of follow up, it reduced to about 75%. CONCLUSIONS: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along with medical treatment can control the disease process and preserve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for up to 3 years.  相似文献   

14.
透明质酸钠与几丁糖在防治膝关节松解术后再粘连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防止膝关节松解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对64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进行手术松解,根据术中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组(术后关节腔内涂布2%几丁糖)22例,B组(术后关节腔内涂布1%透明质酸钠)21例以及C组(术后关节腔内涂布生理盐水)21例。手术后第2天行患肢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随访观察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以评定疗效。结果:随访时间8~26月,平均16月。A组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111.7±16.5)°比术前增加(86.0±10.7)°;B组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106.1±12.6)°,比术前增加(80.9±14.1)°,C组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到(80.0±15.1)°,比术前增加(56.1±11.5)°。经统计学分析A、B两组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增值均大于C组(P<0.05)。结论:生物材料透明质酸钠和几丁糖均具有明显的防止组织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 4 5例创伤性浮膝治疗的经验 ,探讨创伤性浮膝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 6月~ 2 0 0 4年 4月共收治 4 5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治疗方法分为交锁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将两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半年~ 6年的随访 (平均 2 .7年 ) ,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者优良率为95 % ,其疗效、预后优于非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 (P <0 .0 5 ) ,后者优良率为 75 %。结论 创伤性浮膝是一种重度不稳定损伤 ,在治疗中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结合CPM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 ,并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1996年 6月- 2 0 0 3年 1月 35例股骨骨折不愈合中 ,6例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2 1例采用通用股骨交锁髓内钉 ,8例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 (GSH)进行治疗 ;31例行植骨 ,4例行单纯闭合扩髓未植骨 ;8例同时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采用X线检查及膝关节KSS评分 (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 ) ,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 10~ 36月 ,平均 15 .5月 ,所有病例均获牢固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 6 .5月 ,未见畸形愈合、感染及再骨折发生。按膝关节KSS评分 ,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度 94°,较术前平均改善 30° ,膝关节平均评分 95分 ,优 2 5例 ,良 10例。膝关节功能平均评分 91分。结论 :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是内固定使用不当 ,内固定技术存在问题和骨缺损处理不当。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不愈合具有固定可靠、便于膝关节早期功能等优点 ,但应联合行骨移植及膝关节粘连松解术 ,以促进骨折愈合 ,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关节镜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采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骨关节炎 5 2例 (6 7膝 ) ,观察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经关节镜检均证实有骨关节炎存在。关节清理术后随访 1~ 3年 ,患者关节疼痛明显缓解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疗效满意。结论 :关节镜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早期恢复关节功能 ,延缓病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刚  张杰  张彦龙  张亚辉  耿周 《海南医学》2014,(24):3696-3698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80膝),随机将其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非髌骨置换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影像学指标。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髌骨置换组比较,髌骨置换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KSS功能评分、PS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置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的恢复具有改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术后膝前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尽早切开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上段闭合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伤后尽早切开复位解剖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上段闭合性、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尽早期切开复位、使用解剖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5例胫腓骨中上段闭合严重粉碎性骨折,对治疗结果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的,平均为18个月,肢体无明显短缩、感染、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满意,优良率近100%。结论:解剖形接骨板是治疗腓腓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尽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可行的,明显减少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恢复了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收治67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对照组(34例)和富血小板血浆腔内注射实验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六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VSA疼痛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高于对照组,且多为治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上升更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回落,对照组评分降至与注射前相近,而实验组虽有降低,但仍优于注射前评分,两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SA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VSA疼痛程度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VSA疼痛程度评分下降更明显,两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VSA疼痛程度评分均有回升,但仍然低于注射前VAS评分,两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腔内注射进行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对于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法有效率更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有效时间更长,值得临床推广,具有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