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生  赵仁亮  董志勇  董翠玲 《河北医药》2010,32(20):2808-28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48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入院时以及发病后第3、5、7、14天时的血清MMP-9浓度,与健康对照者50例结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MMP-9浓度为(260±105)ng/ml较对照组(150±88)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在发病后第3、5、7、14天时分别为(381±128)ng/ml、(300±115)ng/ml、(281±98)ng/ml、(2144-90)ng/ml,呈现先增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以发病后第3天MMP-9浓度升高最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发病后第3天之血清MMP-9浓度呈直线负相关(r=-0.586,P〈0.01)。预后不良组1周内血清MMP-9浓度各时间点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之后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的高低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程有关,是判断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朝晖  盛蕾 《中国当代医药》2012,(6):93+95-93,95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中MMP-9水平和新生儿脑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8例HIE患者发病后1、3、7d血清MMP-9浓度,并与26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1)HIE患者发病后1、3、7d,血清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明显升高,第7天有下降趋势。(2)轻度、中度、重度HIE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表达最高。(3)轻度、中度、重度HIE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MMP-9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表达显著高于轻、中度组。结论HIE患者发病早期血清MMP-9水平即有升高,提示MMP-9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情越严重,血清MMP-9,MMP-2升高越明显,提示血清MMP-9水平可能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高敏C-反应蛋白对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心房颤动(AF)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F分为AF脑梗死组(30例)与单纯脑梗死组(48例),并分别选取同期单纯AF患者(20例)与健康受试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发病后不同时间(6h内,2d,7d)的血清hsCRP值;对照组空腹采血只测定1次。结果发病后6h内AF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最高[(6.6±2.6)mg/L],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3.1±1.4)mg/L]与对照组([(2.9±1.0)mg/L、(2.8±0.9)mg/L];单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于发病后第2天达到高峰,但仍低于AF脑梗死组(P〈0.05),7d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患者发生脑梗死前可能存在血清hsCRP水平升高,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是预测AF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于福生  董洪光  董志勇  董翠玲 《河北医药》2010,32(21):2954-295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第3、5、10天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浓度。对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和治疗后10d、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HBO组和常规组疗效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O组和常规组入院时血清MMP-9的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和HBO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3d时达高峰,于治疗后10d时降低至入院时的水平,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较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MP-9的浓度显示,在治疗后3、5d时HBO治疗组的血清MMP-9浓度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HBO组明显低于常规组;HBO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MMP-9水平呈负相关(r=-0.625,P〈0.01)。结论 HBO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升高的血清MMP-9浓度,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其临床疗效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MMP-9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血清MMP-9的关系。方法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检查颈动脉超声、血清MMP-9水平。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MMP-9水平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汪洁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066-1067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TIMP-1及MMP-9浓度,经普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TIMP-1显著低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TIMP-1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下降,TIMP-1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AP组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S患者MMP-9升高及TIMP-1下降,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MMP-9并升高TIMP-1,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患儿血清中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NO(nitric oxide)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金属蛋白酶-9、NO水平和新生儿脑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HIE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及硝酸还原法测定其发病后1d、3d、7d血清MMP-9、NO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HIE患者血清MMP-9、NO水平与对照组水平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病3d水平升高尤著,此后呈降低趋势。重度HIE患者发病后3d血清MMP-9水平高于中、轻度组(F=5.119,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E患者血清MMP-9、NO水平升高,提示MMP-9、NO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病机制。程度越重,血清MMP-9、NO升高越明显。血清MMP-9、NO水平变化和脑损伤程度有关,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第2天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治疗30d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同时测定血脂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①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4周后MMP-9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⑧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时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时,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早期他汀强化治疗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孙翠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6-217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其中单纯脑梗死患者42例(脑梗死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高血压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高血压组)及健康体检患者40例(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水平及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情况。结果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轻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重度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较中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组、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均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大面积梗死、再发性梗死、多灶性梗死的发生率较脑梗死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与患者脑梗死病变程度有关。常规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等具有萤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同型半胱氨酸(He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健康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Hcy及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Hey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血清MMP-9及Hey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依据,了解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秦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0-2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ET、MMP-9及NSE水平升高,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它们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龚玲  付蓉  孙萍  赵晶 《贵州医药》2010,34(6):501-50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住院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时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MMP-9,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固相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浓度的动态变化,MRI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并于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30天采用FMA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HBO组和对照组各检测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HBO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O组梗死体积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BO组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HBO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和NSE的水平,缩小梗死灶体积,可有效促进其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影响Hs—CRP、MMP-9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把血糖、血脂、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者64例分为A组,异常者63例分为B组,平均随访2年,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梗死发生率及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4周后,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7.3)分,明显低于B组的(14.3±7.4)分(t =3.8696,P<0.05);A组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B组的82.0%(x2=5.8623,P<0.05).平均随访2年后,A组脑梗死再发率18.8% (12/64)、血管性痴呆率7.8% (5/64),均明显低于B组的28.6%( 18/63)、17.5% (11/63)(x2=6.5421、5.9623,均P<0.05).结论 多项血清生化指标异常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期选择本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室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于发病后第1、3、5d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20℃冰箱保存。采用RT-PCR 及ELISA 法同时测定MMP-9。结果 RT-PCR 结果显示实验组第1d血细胞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73倍(1.03-2.96);实验组第3d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54倍(1.09-2.92);实验组第5d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61倍(1.07-3.09)。实验组第1d与实验组第3、5d MMP-9表达Δ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第1、3、5d MMP-9组间基因表达Δ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第1d与对照组第3、5d的 MMP-9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ΔCT比较,均P〈0.05)。 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第1d、3d、5d 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MMP-9水平(均P〈0.05)。对照组第3、5d血清 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d 血清MMP-9水平(均P〈0.05)。实验组第3、5d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第1d 血清MMP-9水平(均P〈0.05)。结论 MMP-9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细胞因子IL-1和MMP-9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浓度变化以及在诊疗中意义.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入院时进行头CT或MRI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1),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结果: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漂移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62例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T2DM分为合并T2DM组(A组,n=38)和非合并T2DM组(B组,n=24),对两组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发病24h内确诊,遵循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给予相应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结果①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MAGE与CSS评分、Hcy、HOMA-IR、病程显著相关(r=0.531、r=0.518、r=0.360、r=-0.510,P〈0.05);CSS评分与CRP、Hcy、HOMA-IR、部分凝血酶原活动时间(APTT)显著相关(r=0.481、r=0.472、r=0.352、r=0.346,P〈0.05)。A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均高于B组(P〈0.01)。③以CCS评分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MAGE及血清Hcy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更明显,预后较差。减少血糖波动,降低血清Hcy水平,可延缓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梗死体积、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24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145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清NSE浓度及完成病例组入院时的颅脑MRI、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等资料。结果大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高于中、小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P<0.01);病灶部位不同各组比较血清NSE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高于评分低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P<0.01)。NSE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的Pearson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SE水平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有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转归及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本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在入院2d内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按TOAST分为心源性脑梗死组(27例),非心源性脑梗死组(58例),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32例)组、小面积梗死(53例)组.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源性脑梗死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血清NT-pro-BNP值越高,预后越差.血NT-pro-BNP水平不仅能预测脑梗死病变程度,而且有可能预测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9.
侯玮琛  范佳  刘群 《中国医药》2014,(8):1149-1153
目的 探讨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纳美芬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4 mg/d,连续10 d.所有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部分患者给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判定治疗效果及明确梗死病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纳美芬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2±2.3)分,用药后10 d为(9.5±2.9)分,对照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1±1.9)分,用药后10 d为(8.1±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美芬组NIHSS用药前为(22 ±4)分,用药后10d为(17±5)分,对照组NIHSS用药前为(23 ±4)分,用药后10 d为(20 ±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后10d,纳美芬组MMP-9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治疗第10天,纳美芬组PWI检查中,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加幅度大,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血流量,减低炎性因子MMP-9水平可能是纳美芬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