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产微型钛钉即刻负载正畸支抗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微型钛钉支抗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13例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双尖牙并需使用最大支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双侧颧牙槽嵴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间,植入国产微型钛钉各一枚,以其为支抗移动尖牙.利用尖牙到位前后的研究模、头侧位定位X片,计测尖牙移动速度及磨牙相对于参考平面的位移量.结果:移动尖牙的平均速度为1.05mm/月,与磨牙支抗无统计学差异;磨牙位移量平均为0.50mm,明显小于传统强支抗方式.结论:牙移动速度种植支抗与传统支抗无差别;种植支抗几为绝对支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微型钛钉正畸种植支抗即刻负载的稳定性.方法:选择恒牙列正畸病例需要最大支抗者,采用国产自攻型(钛合金)和非自攻型(纯钛)2种微型钛钉作为正畸支抗,前者采用自攻法植入,后者采用非自攻法植入.2种钛钉均为即刻种植、即刻加载.结果:共计种植国产微型钛钉正畸支抗20例52枚,直径(mm)×长度(mm)分别为1.5×12、1.2×7、1.6×11.3种规格.其中成功47枚,失败5枚.在体负载时间3~8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2种国产微型钛钉用作种植支抗可以满足临床正畸需要.但微型种植钛钉植入后即刻加载约有10.4%的松动失败率,特别是1.2mm×7mm的微型种植钛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将微型种植钉作为增强支抗措施的临床稳定性,分析影响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错骀患者48例(男性1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3.2±6.5岁),植入微型种植钉的总数量为152枚,微型种植钉的负载期为10个月,评价11个临床变量与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微型种植钉的总成功率为90.1%,口腔卫生状况、微型种植钉植入部位的牙周组织肿胀、牙周炎史、下颌平面角的高低等与微型种植钉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宿主因素(年龄、性别)、微型种植钉因素(长度)、微型种植钉植入的设计因素(上下颌骨植入部位、植入微型种植钉的角度、是否即刻负载、微型种植钉的加力方式)等对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使用微型种植钉的患者,维持好的口腔卫生、对下颌平面角较高的患者采取谨慎设计、防止微型种植钉周围组织肿胀,对于提高微型种植钉植入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即刻负载条件下,负载力值和负载时间对微型支抗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18只雄性大耳白兔,于上颌骨左右颊侧分别平行植入3枚微型钛金属支抗种植体。根据种植体即刻负载力值的不同,分为20g组、100g组及0g空白对照组。种植后2周、4周、8周进行扭转强度实验,测量记录最大扭转强度,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结果20g力值组的最大扭转强度在持续负载2周、4周和8周时均高于其余两组,且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强度均与负载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即刻并持续负载20g轻力有利于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随时间推移即刻负载种植体可能形成骨性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5.
即刻负载后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加载200g力值8周时微型植体的稳定性。方法:健康犬4只,微型种植体32枚,将其植入犬一侧上颌颊侧基骨处,两钉间即刻加载水平向力200g。对加载后0w、8w时微型种植体的位移变化进行测量,采用SPSS软件,对测得数据统计分析。结果:32枚微型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实验组两钉之间有平均0.684±0.05mm的位移,而对照组的位移仅为0.01±0.02mm。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种植体即刻加载后的位移变化较小,不影响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微型纯钛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性。方法:16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的女性成年患者,以植入于上领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牙槽骨的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上前牙。种植体植入2周后加力,加力前及加力后9个月分别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将加力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重叠,测量微型种植体的移位变化。结果:16例中5例患者的微型种植体伸长并移位(-1.0~1.5mm)。所有微型种植体头部平均向前位移0.4m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定的支抗,但在承受正畸力后并不保持绝对的稳定,某些微型种植体在正畸力作用下会移位。为了防止其移位伤及邻近的重要组织,建议将微型种植体植入在无主要血管和神经通过的区域或植入在牙槽间隔区,必需使种植体与牙根之间保持2mm以上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7.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传统支抗的区别。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拔牙矫正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使用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对比。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拔牙间隙均关闭。实验组与对照组上中切牙切缘到Y轴距离(U1-Y)分别平均减少4.78mm与2.63mm,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形成的后下夹角(U1-SN)分别平均减少16.62°与13.75°,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分别平均增大20.86°与13.66°;两组治疗前后数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矫治后实验组U1-Y平均增大0.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增大3.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可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能为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治提供有效的支抗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施力时间微钛钉正畸加载负荷后的稳定性.方法:1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以植入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牙槽间隔的自攻型微钛钉作为前牙内收的颌内支抗.第1组微钛钉植入2周后施力,第2组8周后施力.加力前及加力后8个月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微钛钉的移位变化.结果:2周后开始施力组微钛钉头部向前移位0.3~0.8 mm,8周后开始施力组向前移位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施力组微钛钉有轻微的移位,微钛钉植入8周后施力为佳.为防止因微钛钉移位而伤及临近组织,微钛钉与牙根之间应留出2 mm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9.
微型种植钉支抗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正畸疗效.传统的加强支抗的方法有:口外弓、横腭杆、Nance弓、增加支抗牙的数目等,但都无法达到绝对支抗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0.
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负载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微型支抗种植体在即刻负载不同力值、不同时间的条件下,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微型钛金属螺钉及SPF级雄性大耳白兔,种植体负载力值分别为20g、100g及0g空白对照。种植后2周、4周、8周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种植体骨磨片进行纵断面观察。结果三个力值组种植体均形成了骨性结合界面,20g组种植体的骨性结合状态在三个时间点均优于其它两组;种植体的骨结合率与负载时间呈正相关,持续负载2周、4周、8周时,20g组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大于另两组。结论即刻持续负载20g力可加强界面骨结构,有利于种植体稳定。  相似文献   

11.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加载正畸负荷后的稳定性。方法:本研究包括了15例成年患者,以植入上颌颧突的自攻型微螺钉作为前牙内收的颌内支抗。微螺钉植入2周后施力。加力前及加力后9个月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将头影测量片进行重叠,测量微螺钉的移位变化。结果:15例中6例患者的微螺钉伸出并向前移位(-0.5~1.5mm)。微螺钉头部平均向前移位0.4mm,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是一种稳定的支抗装置,但是在承载正畸负荷的过程中,并不保持绝对的稳定,部分微螺钉在正畸力作用下有移位。为了防止因种植体移位伤及临近的重要组织结构,建议自攻型微螺钉应植入在没有主要神经、血管通过的非齿槽骨区,或植入在齿槽间隔区,但种植体与牙根之间应留出2mm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攻型微螺钉正畸支抗的并发症.方法 选择36例应用微螺钉的正畸患者,共植入82枚微螺钉,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并发症的表现,计算微螺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70枚微螺钉完成正畸支抗, 10枚松动, 3枚发生周围炎, 1枚植入后出血.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是正畸的有效支抗,同时应重视并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Recently, the use of miniscrews as an anchorage device has become a routine approach in the orthodontic field. However, there is no report that has analyzed the healing process of the miniscrew, such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cortical bone, in the past. Purpose: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histologically assess the healing process of the osseous tissue surrounding miniscrews used as an orthodontic anchorage, the chang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cortical bone was analyzed after 3, 6, and 12 weeks after the placement. Furthermore, the change in the bone‐implant contac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miniscrew during the initial healing period was also investigat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Ninety‐six miniscrews were placed in eight beagle dogs. After 3, 6, and 12 weeks of healing, a force of 200–300 g was applied to the force‐applied groups for 12 weeks. Non‐forced groups remained in the jaw without force application. Results: In the non‐forced group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ortical bone was formed at the head of the miniscrew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healing process in the maxilla. However, less cortical bone 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mandible. After the force application, increased bone formation was observed within 1 mm of the miniscrew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n both jaws. In the mandible, significantly less cortical bone was observed 3 and 6 weeks after the force application. Bone‐implant contact revealed that the osseous tissue surrounding the miniscrew matured from the apex toward the head of the miniscrew. Conclusion: We suggest that this sufficient amount of cortical bon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healing enables the immediate loading in miniscrews to resist against orthodontic force. Furthermore, less amount of cortical bone formed at the head of the miniscrew may be one reason for the higher failure rate in the mandible.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正畸微种植体以其突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矫治中。为了达到有效的支抗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研究。本文将从组织学、生物力学以及临床评估3个方面对其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子扬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1):494-495
目的 比较微型种植体和上颌横腭杆支抗用于成人正畸的效果.方法 选择20例成人上颌前突或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并采用标准MBT技术矫正,分别使用微型种植体和上颌横腭杆加强支抗. 20例患者治疗前和拔牙间隙关闭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两组磨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稳定性.结果 微型种植体组的磨牙前移量少,和上颌横腭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垂直方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单独提供临床所需的最强支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钛合金和不锈钢两种不同材质微植体支抗即刻负载后的稳定性。方法:选用8只本地成年雄性犬,每只犬任选一侧上颌骨和对侧下颌骨植入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各1枚。共32枚。同颌两对应微植体问即刻加载200g力。4周和12周时各随机处死4只实验犬,截取带微植体的骨组织块16枚,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机检测微植体一骨界面剪切力。结果:各组微植体无松动、脱落、无炎症;植入微植体后的生长时间对剪切力有显著性影响,比较均数后得知12周组大于4周组(P〈0.05);植入微植体的类型对剪切力有显著性影响,比较均数后得知钛合金组微植体大于不锈钢微植体组(P〈O.05);微植体生长时间和类型的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剪切力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本实验钛合金微植体较不锈钢微植体更为稳定可靠,但两者作为正畸支抗均可正常行使支抗载荷功能,且随着时间延长,其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助攻型和自攻型支抗种植体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支抗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的稳定性。方法:选取52例成年双颌前突患者,支抗种植体植人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每个患者分上下左右对称植入自攻型和助攻型种植体各2颗,总共4颗。共计208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植入2周后加力,常规矫治,矫治中松动无法行使加力功能的支抗种植体给予拔除后重新植入新种植体,做好记录。矫治结束后分别统计自攻型和助攻型支抗种植体的脱落数和部位。结果:自攻型脱落5颗,助攻型脱落8颗,发生在上颌10颗,下颌3颗。结论:自攻型和助攻型支抗种植体脱落率无显著性差异,支抗种植体上颌比下颌易于脱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技术-三段弓技术与微螺钉支抗滑动技术,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牙齿以及骨骼的效应差异。方法:对三段弓技术组的18例患者以及微螺钉支抗组的19例患者均进行切牙的内收和压低,分析测量所有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评估两种技术的差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对两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的移位和相对骨骼改变进行分析。同时在根尖周X光片上对牙根吸收进行测量。结果:U1-SN(P〈0.05),覆盖、覆、PP-U1、U1水平移动(P〈0.01),UL-U1(P〈0.05),在三段弓组和微螺钉支抗组均有明显减小。然而,在三段弓组,U6角度(P〈0.01),MP-SN、PP-U6(P〈0.05)和U6水平移动(P〈0.05),与微螺钉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两组的治疗周期及牙根吸收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反Spee曲线弓丝的微螺钉支抗滑动技术,被证明是有效地的内收并压低上颌前牙的口内支抗增强装置。与三段弓技术相比,微螺钉技术在水平(前后向)或垂直方向均未见支抗丧失。  相似文献   

19.
微型支抗种植体稳定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探讨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力的稳定性。方法  2 0 0g力值作用下 ,以微型种植体为支抗 ,牵拉犬上下颌第二前磨牙 ,以及种植体间交互牵引 ,观察 2个月后牵引侧和对照侧牙齿及微型支抗种植体位移情况。结果 被牵引牙齿均较对照侧发生明显位移 ,实验结束时微型种植体无松动 ,大多微型种植体位移不显著。结论 微型种植体植入后可即刻施加 2 0 0g水平力 ,用作移动牙齿的支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