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raves病甲亢白细胞减少与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汉族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D甲亢)白细胞减少与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检测60例GD甲亢白细胞减少患者、60例GD甲亢白细胞正常患者、100例正常对照者的HLA-DQA1基因型,计算和比较3组的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GD甲亢患者DQA1^*0301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OR=1.528),而DQAI^*0201频率和DQAI^*0401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0R=0.474;P〈0.05,OR=0.333)。(2)GD甲亢白细胞减少组DAQI^*0301高于对照组(P〈0.05,0R=1.737)。而DQAI^*0201和DQAI^*0401低于对照组(P〈0.05,OR=0.310;P〈0.05,OR=0.132)。GD甲亢白细胞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QAI^*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天津地区汉族人GD甲亢的易感基因,但并非GD甲亢白细胞减少的易感基因;HLA-DQAI^*0201和HLA-DQAI^*0401可能是天津地区汉族人GD甲亢的保护基因,但并非GD甲亢白细胞减少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溶血病(H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HDN患儿和112例非新生儿溶血病(NHDN)标本,采用PCR-SSO方法进行HLA-DQB1基因分型,对基因频率和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进行研究。结果 HDN患儿中HLA-DQB1*0301的基因频数较NHDN 显著升高(P<0.05),其RR值为1.721;含有HLA-DQB1*0301的HDN患儿的总胆红素值较不含该基因的患儿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结论HLA-DQB1*0301与HDN的易感性呈正相关,可能是其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H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60例HA患者和60例正常生育妇女的DQB1基因型。结果 HA组患者的DQB1*0303等位基因的频率为31.67%,明显高于正常妇女组10.00%的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1)。结论 DQB1*0303单元型可能与HA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和左室扩大(EH—LVD)与HLA-DRBI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云南汉族91例健康个体和9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并对其进行二维超声和M型超声检查有无LVH和LVD。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可能的易患因素。结果1.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组中HLA—DR15(DRB1*1501/2)频率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EH—LVH-)组(34.9%VS10.4%,P=0.000,RR=4.601)和对照组(34.9%VS6.0%,P=0.000,RR=8.330);而DR9(DRB1*0901)的频率明显低于EH—LVH-组(23%VS10.4%,P=0.028,RR=0.205)和对照组(2.3%VS19.2%,P=0.000,RR=O.1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LA—DR15等位基因,病程及收缩压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有作用,比值比(0R)值分别为6.067,1.263,1.220;3.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伴左室扩大组(EH—LVD+)与高血压不伴左室扩大组(EH—LVD-)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15(DRB1*1501/2)等位基因可能是云南汉族EH—LVH的易感基因;HLA—DR9(DRB1*0901)等位基因可能是EH—LVH的保护基因。HLA—DR15等位基因、病程、收缩压均是引起EH—LV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之间的关联。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32例ALL、33例CML患者和104例健康志愿者的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HLA-DRB1基因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患者的HLA-DRB1*06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为15.63%,RR=3.84,χ^2=8.01,P〈0.001;CML患者的HLA-DRB1*09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为24.24%,RR=3.14,χ^2=7.82,P〈0.01,结论HLA-DRB1*06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联,HLA-DRB1*09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Graves病(GD)低钾血症与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测定G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HLA-DQA1等位基因型,计算并比较GD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GD中周期性麻痹患者、非周期性麻痹低血钾患者和正常血钾患者的基因型频率.结果:GD患者HLA-DQA1*03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R=1.577,P<0.05);而HLA-DQA1*0201和HLA-DQA1*0401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RR=0.395,P<0.05;RR=0.113,P<0.01).GD中周期性麻痹患者、非周期性麻痹低血钾患者与正常血钾患者相比,HLA-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QA1*0301可能是天津地区汉族人群GD甲亢的易感基因,而HLA-DQA1*0201和HLA-DQA1*0401可能是天津地区汉族人GD甲亢的保护基因;但未发现GD低钾血症与HLA-DQA1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邓少丽  陈伟  夏季  黄恒柳 《重庆医药》2009,38(14):1712-1714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人群HLA—A、B、DRB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1664名重庆籍健康人进行HLA—A、B、DRB1、DQB1等位基因的低分辨分型,并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检出HLA—A、B、DRB1、DQB1位点等住基因62种,其中A位点14种,B位点27种,DRB1位点13种,DQB1位点8种。A位点中A*11(34.62%)、A*02(28.81%)、A*24(14.93%)、A*30(5.53%)为重庆人群的优势基因。B位点中B*46(14.92%)〉B*40(12.96%)〉B*13(12.39oA)〉B*51(7.26oA)。DRB1位点中,频率最高的为DRB1*09(15.65%),其次为DRB1*12(14.78%)、DRB1*14(14.49%)、DRB1*04(14.49%)。DQB1位点中,频率最高的为DQB1*07(26.04%),其次为DQB1*05(19.94%)、DQB1*09(15.51%)。与其他地区不同人群相比,HLA—A、B、DRB1、DQB1各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重庆地区人群的HLA-A、B、DRB1、DQB1位点等位基因符合南方汉族人群分布特点,具有复杂的多态性,中国各地常见的基因均有分布,白血病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在重庆不难找到合适的供者。  相似文献   

8.
HLA—DR/DQ,HLA—A/B与肺结核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蔡善君  蒋模  宿罡  谢兵  罗军敏 《贵州医药》2010,34(2):108-110
目的研究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DR/DQ、A/B(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HLA—DR/DQ,A/B)与肺结核之间的联系,探讨遵义市部分汉族人肺结核发病与HLA—DR/DQ,HLA—A/B基因相关性。方法选取36名已确诊肺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与研究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提取DNA。使用新型PCR—SSP方法对DNA进行HLA—DQ/DR,HLA—A/B等位基因位点的检测,结果进行SPSS10.0软件统计学处理,比较正常对照组和肺结核患者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计算两组优势比(oddsratio,OR)。结果(1)共检测到HLA—DR位点上的13种等位基因,HLA—DQ位点上的7种等位基因,HLA—A位点上的10种等位基因,HLA—B位点上的20种等位基因。(2)HLA—DRB1*16在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6.9%和1.5%(OR=5.215,P=0.049);HLA—A*2在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40.2%和9%(OR=18.87,P=0.000);HLA—A*24在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8.3%和19.5%(OR=5.690,P=0.015)。结论HLA—DR*16、HLA—A*2基因表达与肺结核呈正相关,提示HLA-DR*16、HLA-A*2可能是肺结核的易感基因,HLA-A*24基因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核患者组,其可能是肺结核患者发病的拮抗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小儿热性惊厥(FC)的HLA-DOA1和HLA-DR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揭示其遗传背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引入PCR-SSP技术.在祖籍三代居住包头地区,无血缘关系,无与异族通婚史及其他神经和免疫系统疾病史和家族史的汉族人群中,选择53例FC为病例组,5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作以HLA-DOA1和HLA-DRB1等位基因的型别分析。基因频率比较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作以多因素Lo-Nsac回归。结果病例组HLA-DQA1*0101基因频率为8.5%,比对照组的1.9%高,P=0.047〈0.05。B=1.566〉0.OR=4.789〉1,其95%可信区间为1.021~22.547,其内不包含1。EF=0.647〉0。促进发病;而HLA-DQA1*0401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为0.9%,比对照组的8.5%低,P=0.035〈0.05。B=-2.240〈0,OR=0.106〈1,其95%可信区间为0.013~0.857,其内不包含1。PF=0.458〉0。阻止发病。HLA-DRB1基因频率比较均P〉0.05,OR的95%可信区间内亦包含1。结论HLA-DQA1*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包头地区小儿FC发病单体型中一个遗传易感基因;而HLA-DOA1*0401等位基因可能为其保护基因。HLA-DRB1等位基因与FC发病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LA-DR多态性与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80例SLE患者和104例健康人HLA-DR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SLE患者DR15基因频率明显升高(P<0.001,RR=3.86),DR3、DR4基因频率显著下降(P<0.05,RR=0.48;P<0.05,RR0.38),DR15阳性的患者中狼疮性肾炎发病率高于其它患者(P<0.05,RR=3.15),抗SSA抗体也明显升高(P<0.05,RR=3.4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UGT1A1*28/*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02例,对其进行UGT1A1*28/*6基因检测,随访记录患者行伊立替康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有无差异。结果:不同UGT1A1*28/*6基因型患者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联合UGT1A1*28和*6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患者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逐渐升高,三者有显著差异且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4.3%、17.4%、57.1%,P=0.005,趋势检验P=0.002)。UGT1A1*28基因型对治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显著影响,但UGT1A1*6基因突变者较野生型者RR、DCR均明显降低(P=0.023,P=0.032)。联合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患者RR、DCR均有显著差异(P=0.002,P=0.008),且DCR降低趋势有统计学意义(95.7%、73.9%、42.9%,趋势检验P=0.001)。结论:在预测伊立替康毒性及疗效时,联合检测UGT1A1*28/*6两位点基因较单独检测一个位点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与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脑梗死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30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ACA+)脑梗死患者和90例抗心磷脂抗体阴性(ACA-)脑梗死患者HLA-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2组共检出12对HLA-DQA1和HLA-DQB1等位基因,ACA+脑梗死组患者的DQA1*0301等位基因频率为35.0%,高于ACA-脑梗死组患者的17.7%(P < 0.05);ACA+脑梗死组患者的DQB1*0501等位基因频率为31.7%,高于ACA-脑梗死组患者的16.7%(P < 0.05).结论:DQA1*0301和DQB1*0501等位基因与ACA+脑梗死的易感性相关,可能是ACA+患者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HLA-DRB1基因与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的遗传关联性。方法:用病例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69例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患者和100例湘西土家族人群健康对照者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病例组的DRB109基因频率增高(63.7%比14%Pc〈0.0001RR=10.81),而DRB111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比29%Pc〈0.05)。结论:HLA-DRBI09可能是湘西土家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基因,HLA—DRB111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4.
蒋真  李向培  钱龙  厉小梅  汪国生 《安徽医药》2010,14(11):1299-1302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在皖籍江淮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及意义。方法采用SSP(序列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技术扩增106例RA患者和340例正常对照HLA-DRB1等位基因,先对HLA-DRB1位点进行低分辨率分型,再进一步对低分亚型HLA-DRB1*04,DRB1*10,DRB1*01和DRB1*14做高分辨率分型。计算并比较两组等位基因携带率。结果低分结果共13个亚型,其中HLA-DRB1*04,DRB1*09和DRB1*10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0.039,0.000)HLA-DRB1*11,DRB1*15和DRB1*07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0.036,0.001)。HLA-DRB1*01,DRB1*14在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432和P=0.359)。高分结果HLA-DRB1*0405和DRB1*1001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P=0.000)。结论 HLA-DRB1位点在皖籍江淮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分布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共同表位等位基因(SE等位基因)HLA-DRB1*0405、DRB1*1001及非SE等位基因HLA-DRB1*09可能是皖籍江淮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易感基因,HLA-DRB1*11,DRB1*15和DRB1*07可能是保护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PE1基因和ERCC1基因多态性和肺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0例肺腺癌患者和200例非肿瘤患者进行ERCC1C118T和APE1T141G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肺腺癌组ERCC1 C118T 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然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肺腺癌组APE1T141GGG基因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OR=0.55,95%CI=0.31—0.98)。结论APE1T141G多态性可能和肺腺癌易感性相关,GG基因型是肺腺癌的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跃华  陈明  范昌斌 《安徽医药》2006,10(6):447-449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HLA-DQ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HLA-DQ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 eta分析软件包Revm an 4.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等位基因DQA1*0102、DQB1*0601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危险基因(均P<0.05),它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2,1.95;等位基因DQA1*0301、DQA1*0302、DQA1*0601、DQB1*0301、DQB1*0302、DQB1*0401和DQB1*0503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保护基因(均P<0.05),它们合并OR值分别为:,0.72,0.43,0.36,0.40,0.39,0.24,0.4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LE与HLA-DQ的某些等位基因具有关联性,且存在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00例作为试验组,100例糖耐量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组孕妇的HLA-Ⅱ类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2组孕妇经基因检测后,GDM组等位基因DQA1*0301、DRB1*0301和DRB1*1302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QA1*0103、DQA1*0501和DQB1*0601等位基因的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QB1*0201、DQB1*0302、DQB1*0602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西壮族自治地区,HLA-Ⅱ类等位基因与GDM的发病存在相关的联系,等位基因DRB1*0301、DRB1*1302和DQA1*0301是妊娠期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LA-DRBl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乙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原发性肝癌、健康组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研究对象的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LA-DRB1*0701、1001、1201、1501在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HLA-DRB1*1301(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LA-DRB1*0701、1001、1201、1501在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1501在原发性肝癌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R=13.72。结论等位基因HLA-DRB1*0701、1001、1201、1501是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易感基因,HLA-DRB1*1501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HLA-DRB1*1301(2)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HBV感染人群HLA—DR基因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1组)、38例肝硬化患者(实验2组)、34例肝细胞癌患者(实验3组)及1383例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的HLA-DR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结果HLA—DR1在实验3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x^2=4.80,P〈0.05),HLA-DR13在实验3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实验1组明显增高(r=5.56,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1可能是肝细胞癌的易感基因,携带HLA-DR13基因位点的HBV感染者更易发展为肝细胞癌,HLA-DR各等位基因表型频率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HLA-DQA1基因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内蒙古地区汉族小儿支气管哮喘(BA)及其间歇发作和重度发作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以寻找相关基因,探寻其部分发病机制及防治前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引入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技术,选择小儿BA 66例为病例组(间歇发作42例,重度发作24例)和96名健康小儿,作HLA-DQA1等位基因的型别比较分析。基因频率比较在单因素四格表χ2或Fisher检验的基础上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小儿BA、间歇发作和重度发作的HLA-DQA1*0401基因频率分别为9.1%、9.5%和8.3%.与对照组的1%比较,χ2分别为12.260、9.849、—,P值分别为0.000、0.002和0.016。回归后,Wald分别为6.836、5.469和6.237,P值分别为0.009、0.019和0.013,均P<0.05。B分别为2.048、1.923和2.205.均B>0,OR分别为7.754、6.844和9.072,均OR>1,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670~36.005、1.365~34.310和1.607~51.212,其内均不包含1。EF分别为0.746、0.683和0.593,均EF>0;而病例组小儿BA及其间歇发作的HLA-DQA1*0103基因频率分别为7.6%和4.8%,与对照组的17.7%比较,χ2分别为6.843和8.250.P值分别为0.009和0.004。回归后.Wald分别为5.841和6.898,P值分别为0.016和0.009,均P<0.05。B分别为-0.967和-1.469.均B<0,OR分别为0.380和0.230,均OR<1,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174~0.833和0.077~0.689,均内均不包含1。PF分别为0.271和0.260,均PF>0。结论HLA-DQA1*0401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小儿BA及其间歇发作和重度发作发病单体型中的一个遗传易感基因,而HLA-DQA1*0103可能为小儿BA及其间歇发作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