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尤其是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0年-2004年期间收治的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1例经病理确诊,3例经诊断性治疗有效后临床诊断)的胸部CT表现。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为①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②小叶中心分支状阴影或短线状影,典型者呈树芽征。③柱状或环形的细支气管扩张。④细支气管壁增厚。结论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重要依据,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而病因尚属不明的一种疾病。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及活动时气促。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4例DPB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1年7月至200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DPB患者72例.主要检查包括:X线胸片、胸部CT、副鼻窦CT、肺组织活检、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冷凝集试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主要给予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针对感染致病菌的抗生素、氧疗、对症、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按诊断标准,确诊51例,一般诊断6例,可疑诊断15例.(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98.6%患者有咳痰;气促者占91.7%;超过55.6%患者肺部听诊有干啰音;而有湿哆音者占94.4%;伴有肺气肿者占41.7%.(3)有副鼻窦炎者占77.8%;23.6%病例有吸烟史.(4)继发支气管扩张者45.8%、伴有肺心病者9.7%;4例(5.5%)同时合并支气管哮喘;伴发高血压者5.6%,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者2.8%,伴发胸腺增生者1例.(5)经过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80%的患者咳嗽、咳痰、气促和肺部干哆音均在3 d内得以明显减轻;超过90%的病例治疗后10~40 d影像学明显改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提高.72例患者13例(18.1%)完全治愈,但停药后复发2例(15.38%),再次治疗后1例治愈,另1例好转;其余57例不同程度好转,好转者中2例在随访中死亡,1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1例死于心肌梗死.(6)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29/70,41.4%);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8/70,11.4%),第三位是肺炎克雷白杆菌(4/70,5.7%).(7)肺活检率9.7%;冷凝集试验阳性率14.3%(10/70);12例测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仅3例阳性(25.0%).(8)51.4%的患者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38.9%的患者最初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其余依次为肺结核20.8%,特发性肺纤维化12.5%,支气管炎9.7%,结节病和哮喘均为2.8%,肺癌1.4%.结论 (1)DPB在中国并非少见,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中可能隐藏部分DPB患者.(2)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提高DPB诊断率的关键.(3)DPB预后良好,及时治疗可以治愈.(4)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最佳的DPB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王厚东孙铁英李燕明患者男性,1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4年,加重伴劳累性呼吸困难8个月于1995年9月27日入院。患者从15岁起反复咳嗽,间断伴有咳痰,1995年1月因咳嗽、咳痰,发热,活动后呼吸困难于当地医院就诊,胸部X线检查发...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DPB 的病因、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我国有无此病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贺正一刘晓霞李铁一焦蕴敏刘绍珊患者男,43岁。1995年11月2日因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17年,发热5天住院。患者从26岁开始经常咳嗽,咳黄痰,症状逐年加重。1987年8月因咯血痰,怀疑支气管扩张住院治疗,行支气管碘油造影未见...  相似文献   

8.
注意识别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完全不同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独立的疾病。发现DPB的历史背景要追朔到1967年加拿大Macklem等提出小气道病概念的同一时期,日本的本间、中山、泷泽3位学者从病理学、临床及X线学报道了属于小气道范围的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区域的弥漫性炎症性病变,并将其命名为DPB。至今病因尚不清楚。DPB的病理学特点是其炎症病变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组织的全层,故称之为泛细支气管炎。由于炎症病变致使管腔狭窄和形成散在息肉样肉芽肿以及不同程度的管壁纤维化,与肺X线影像上见到的散在性粟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举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DPB是一种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慢性鼻窦炎;胸部高分辨CT(HRCT)有助于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化治疗,本病预后良好。结论对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合并有慢性鼻窦炎病史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长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近 2 0余年来发现的新病种。病因不明。早期以日本报道为主。近年来全球均有报道。笔者复习了有关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国内外文献 ,对本病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吴群  解卫平  赵欣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5):410-411,414
目的 增强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征的认识及诊断. 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9例曾被误诊的DPB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合并副鼻窦炎.9例患者用阿奇霉素(500mg/d),联合抗生素、氧疗和对症、支持疗法等方法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痰量减少,肺部高分辨CT提示明显好转. 结论 DPB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异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及诊断才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我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将经开胸或胸腔镜肺活检证实的9例DPB患者的临床特点与13本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9例中8例有持续性咳嗽、咳痰及劳力性呼吸困难,7例有慢性鼻窦炎,7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1例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可见小叶中心性结节影,4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70%,5例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1mmHg=0.133kPa),1例冷凝集素滴度≥1:64。4例符合临床确诊标准,3例符合一般诊断,2例不符。其中8例接受了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均未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结论 多数根据临床诊断标准拟诊本病的患者可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本病误诊率高的根本原因是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不熟悉。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临床诊断困难者可行开胸或胸腔镜下肺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征及红霉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0~2015-06接受红霉素治疗的12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观察红霉素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 12例DPB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9.2±10.4)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9.3±7.4)年。12例胸部CT均表现为小叶中央性结节,12例肺功能均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1例冷凝集试验阳性。既往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例,支气管哮喘1例,支气管扩张症4例,粟粒型肺结核1例。通过红霉素治疗,10例DPB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例患者出现复发,经再次红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DPB易被误诊,应提高对其认识。红霉素治疗DPB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冯艳  丁辉  陈如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999-100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分析入住我院呼吸科11例DPB患者资料,比较阿奇霉素治疗6个月前后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84.31%±5.17%vs 73.44%±4.2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86.27%±5.22%vs 75.10%±4.92%)、FEV1/FVC(73.14%±4.08%vs 62.44%±3.58%)、呼出7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53.16%±4.96%vs 40.86%±3.57%)较治疗前升高,而残气量(RV)/肺总量(TLC)(47.15%±2.18%vs 48.01%±3.11%)较治疗前变化不大。10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明显改善。结论阿奇霉素可有效改善DBP患者的肺功能和胸部CT表现,阻止病变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近20余年来发现的新病种。病因不明。早期以日本报道为主。近年来全球均有报道。笔者复习了有关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国内外文献.对本病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DPB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均有慢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活动性气促,体格检查肺部均可闻及湿罗音,1例可闻及哮鸣音;肺功能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0%且均有低氧血症;1例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1:64;所有患者胸部高分辨CT显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结节影,伴树芽征,2例可见支气管扩张;1例行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及肺组织活检中淋巴细胞增多;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6例DPB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结论:了解DPB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DPB的1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病理确诊10例,临床诊断14例.18例均以慢性咳嗽、咳痰及活动气促为主诉.14例有肺部哕音.15例有鼻窦炎.肺功能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本组病例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低.所有胸部影像见弥漫小结节影,大部分伴支气管扩张;影像学分型和临床严重程度无明确相关性.初诊误诊率100%.结论 本组DPB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但某些临床特点有别于日本患者.DPB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DPB误诊率高,应提高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其与遗传因素、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有关,也有证据表明其与绿脓杆菌感染及一氧化氮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人种特异性疾病 ,其疾病概念和治疗方法均确立于日本。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发现和确立 ,DPB的预后有了划时代的变化。最近 ,关于DPB研究的最大进步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关于DPB的人种特异性和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 ;第二 ,关于红霉素及其它 14员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DPB的概念和诊断标准∶DPB是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细支气管区域的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特殊气道疾病 ,可导致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其疾病概念于 196 9年由日本的本间、山中等[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以慢性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为主诉,肺部听诊均闻及湿啰音,HLA-B54均阳性,但冷凝集试验均阴性,肺功能均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1例经病理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小叶中心性结节影,但无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g,隔日1次,治疗12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1例经临床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结节影伴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纤维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 g,隔日1次,治疗7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2例患者初期均长期误诊.结论 2例患者具有DPB典型临床表现,但某些特征有别于一般日本DPB患者,2例病例均显示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DPB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