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16例)采用米卡芬净静注后伏立康唑口服联合疗法;B组(16例),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 mg/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14/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1/16);B组的总有效率56.3%(9/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6)。两组总有效率较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疗法比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更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章德峰 《临床医学》2012,32(9):21-23
目的 探讨米卡芬净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病区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儿5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米卡芬净组患儿低于伏立康唑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对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米卡芬净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药物利用。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别经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的IFI病例各40例,分析评价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IFI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利用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卡泊芬净组为57.5%,米卡芬净组为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选治疗有效率均远高于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而进行的挽救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卡泊芬净组高于米卡芬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利用指数(DUI)卡泊芬净为0.985,米卡芬净为1.000,使用基本合理;日用药金额卡泊芬净为1942.04元/天,米卡芬净为1260.00元/天。结论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重症IFI的疗效相当,首选二者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挽救治疗;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DUI≤1.0,为合理用药。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的情况下,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米卡芬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A-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的方法,先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再口服伊曲康唑进行序贯治疗,1~2周作为一个疗程。观察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3例患者中确诊6例(14.O%),临床诊断16例(37.2%),拟诊21例(48.8%)。经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后,痊愈9例(20.9%),显效20例(46.5%),进步7例(16.3%),无效7例(16.3%),总治疗有效率为67.4%(29/43);其中确诊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3/6),临床诊断患者有效率为68.8%(11/16),拟诊患者有效率为41.4%(15/21);患者出现轻微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视觉障碍、腹泻、下肢肿胀共计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3例(7%)患者出现轻微肝功能损伤,血清肌酐水平升高2例(4.6%),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升高1例(2.3%),以上患者予以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可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血液科2007—07/2009—06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9例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8.95%(15/19)。结论:伏立康唑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醋酸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5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给予醋酸卡泊芬净静脉滴注,首日70mg,次日起50mg/d,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体温正常5d、或连续痰标本涂片阴性后3d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d;对照组17例,静脉滴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第1、2天每日2次,每次200mg,以后每日1次,每次200mg,连续12d;14d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d。两组均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痰及肺泡灌洗液真菌连续培养均正常1周以上等作为停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77.78%(14/18);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64.30%(11/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1,P=0.03);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各有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均有效,卡泊芬净静脉滴注后2—4周口服伊曲康唑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小儿白血病粒缺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运用米卡芬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白血病粒缺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米卡芬净治疗,对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前后各项脏器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组20例患儿中,9例痊愈,占45%,7例显效,占35.0%, 2例进步,占10%,2例无效,占20%,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期间,2例肝功能异常,1例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同时,用药前后患儿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白血病粒缺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米卡芬净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还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烟曲霉孢子滴鼻接种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为4组:模型对照组(NS+5%GS,A组)、米卡芬净治疗组[5mg/(k·d),B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1mg/(kg·d),C组]和米卡芬净[5mg/(kg·d)]加两性霉素B[1mg/(kg·d)]治疗组(D组),治疗从接种第2天开始,每天1次,共7d。①动物生存期观察:每组15~16只小鼠,接种后每天观察1次至第21天。共进行2批次实验,分别给予2×10^5和6×10^6个孢子/小鼠。②肺的真菌负荷:每组9只小鼠,给予1.5×10^4个孢子/小鼠。治疗结束后取肺,匀浆后梯度稀释培养,记取菌落数并计算肺的真菌负荷量。结果①生存分析:第1批次,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但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P〈0.05,D组与A组比较P〈0.01)。第2批次,联合用药组生存期长于其它各组,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组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P〈0.05)。②肺的真菌负荷: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肺的真菌负荷,米卡芬净单药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与A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1)。结论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及联合用药均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IPA小鼠生存期,当孢子接种量为6×10^6/小鼠时,联合用药优于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单独应用米卡芬净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联合用药或两性霉素B单药在降低肺的真菌负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及米卡芬净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16例allo-HSCT患者的资料,23例患者移植前有肺部真菌感染史,所有患者从预处理开始使用米卡芬净50 mg/d至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结果 6例患者临床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在米卡芬净使用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也未因此而调整环孢素A浓度,至随访结束时,83例患者存活。结论米卡芬净预防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米卡芬净是一种棘白菌素类的广谱抗真菌药物,能竞争性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必须成份1,3-b-D葡聚糖的合成,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高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明显的疗效。我科出现1例米卡芬净致溶血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烟曲霉孢子滴鼻接种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为4组:模型对照组(NS+5%Gs,A组)、米卡芬净治疗组[5 mg/(kg·d),B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1 mg/(kg·d),C组]和米卡芬净[5 mg/(kg·d)]加两性霉素B[1mg/(kg·d)]治疗组(D组),治疗从接种第2天开始,每天1次,共7 d.①动物生存期观察:每组15~16只小鼠,接种后每天观察1次至第21天.共进行2批次实验.分别给予2×105和6×106个孢子/小鼠.②肺的真菌负荷:每组9只小鼠,给予1.5×104个孢子/小鼠.治疗结束后取肺,匀浆后梯度稀释培养,记取菌落数并计算肺的真菌负荷量.结果 ①生存分析:第1批次,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但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P<0.05.D组与A组比较P<0.01).第2批次,联合用药组生存期长于其它各组.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组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P<0.05).②肺的真菌负荷: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肺的真菌负荷,米卡芬净单药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与A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1).结论 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及联合用药均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IPA小鼠生存期,当孢子接种量为6×106/小鼠时,联合用药优于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单独应用米卡芬净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联合用药或两性霉素B单药在降低肺的真菌负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及米卡芬净组.  相似文献   

12.
抗真菌药物可分为系统性药物和外用药两大类。系统性抗真菌药物进展较快,近期问世的新型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唑类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以及两性霉素B脂质基制剂,这些药物主要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而外用抗真菌药物中仍以唑类为主,以咪康唑、克霉唑为代表。本文分别对外用和新型系统抗真菌药物进行介绍,其中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均可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评价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嗜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6例(20例次)患者.16例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淋巴瘤5例.其中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3例,临床诊断8例,拟诊5例.患者第1天用负荷剂量卡泊芬净70 mg静脉滴注,第2天开始用50mg,每日1次,直至血象上升或症状好转后改口服其他抗真菌药,在用卡泊芬净同时联合应用其他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连用7~10 d停用其他抗真菌药,卡泊芬净至少应用7 d,最长应用57 d.平均应用14 d.所有患者在发热时均行真菌抗原检测及其血培养、痰培养,均行胸部CT检查,治疗结束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成功包括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结果 16例(20例次)患者有17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经联合用药后1~6 d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3次为临床诊断患者大剂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治疗用药.16例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100%,应用卡泊芬净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危重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重度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烟曲霉孢子滴鼻接种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为4组:模型对照组(NS+5%GS,A组)、米卡芬净治疗组[5 mg/(kg.d),B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1 mg/(kg.d),C组]和米卡芬净[5 mg/(kg.d)]加两性霉素B[1mg/(kg.d)]治疗组(D组),治疗从接种第2天开始,每天1次,共7 d。①动物生存期观察:每组15~16只小鼠,接种后每天观察1次至第21天。共进行2批次实验,分别给予2×105和6×106个孢子/小鼠。②肺的真菌负荷:每组9只小鼠,给予1.5×104个孢子/小鼠。治疗结束后取肺,匀浆后梯度稀释培养,记取菌落数并计算肺的真菌负荷量。结果①生存分析:第1批次,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但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P<0.05,D组与A组比较P<0.01)。第2批次,联合用药组生存期长于其它各组,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组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P<0.05)。②肺的真菌负荷: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肺的真菌负荷,米卡芬净单药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与A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1)。结论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及联合用药均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IPA小鼠生存期,当孢子接种量为6×106/小鼠时,联合用药优于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单独应用米卡芬净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联合用药或两性霉素B单药在降低肺的真菌负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及米卡芬净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应用伏立康唑疗效不佳患者,改用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老年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真菌感染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清除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老年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有效,且均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但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更佳,使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念珠菌属是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目前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约占念珠菌血症或侵袭性念珠菌病病原菌的25%。多项临床试验证实米卡芬净治疗念珠菌血症有效,但单个试验有一定局限性.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例数较少,本研究对2例评估米卡芬净治疗念珠菌血症及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评价米卡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0例抗生素治疗无效且怀疑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给予卡泊芬净治疗,第1天70 mg静脉滴注,第2天起50 mg静脉滴注;B组患者给予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3 mg/(k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66.7% vs.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但A组肾毒性、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4.37,4.37,P<0.05).结论 卡泊芬净用于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患者耐受性较好,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9例血液病并发IFI患者,予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真菌治疗,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3个方面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67.3%。在病原菌明确的病例中,曲霉属和念珠菌属感染有效率均为70%,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为显效。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1)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14)能显著提高疗效。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疗程和基础病状况是影响伏立康唑疗效的主要因素。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是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和皮疹;56例可评价病例中8例(14.3%)因不能耐受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而退出伏立康唑治疗。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