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孙菊  袁晓  姜宁  秦铮然  廖吕钊 《新中医》2022,54(20):205-208
国医大师葛琳仪在冬令膏方的运用上经验丰富,常先用“开路方”健运脾胃,然后施补,运用“三位一体”思辨模式,精准辨识,重视培元固本,尤其顾护脾胃,同时认为冬令膏方也不应囿于“补”,宜补中寓调、补中寓治,以“以平为期”为目标,崇尚以和为贵,平衡药性,动静结合。因冬令膏方服药时间长,葛老常详细嘱咐患者,讲究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从情志、饮食、起居阐述笔者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以顺应阳气的生长收藏为本,注重修养心性,要有恬淡之性,饮食起居要效法天地、顺应四时。  相似文献   

3.
膏方是在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治未病思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观等重要理论指导下形成发展的,组方遣药遵循病症结合、阴阳平衡、气血调和、重视脾肾的配伍原则,合理选用辅料和胶类并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制剂,具有调和阴阳、滋补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膏方干预糖尿病的理论依据、组方原则、胶类及辅料的选择以及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膏方如何合理规范应用于糖尿病,为膏方防治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规范膏方的临床应用,制定标准化膏方,使膏方广泛有效地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该篇主要是以论述养生之道及宣扬“治未病”的思想为主。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八字更被历代  相似文献   

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经文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未病先防,对此代无异议,但其具体理解,则见仁见智,不尽相同。王冰从阴阳互根,举食寒食温以说明。张介宾也注曰:“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而本文则另解谜面,认为春夏之“调神”措施即是养阳,秋冬之“调神”措施即为养阴。  相似文献   

6.
洪善贻主任中医师临床善于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其原则是“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洪师在临诊中以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为目的,立足于“虚则补脾肾,实则调肝胃”,宗“开膏方既辨病又辨体质”“膏方药物以平为期”思想,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少山运用膏方调治老年病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山教授临证擅长运用膏方调治老年疾病,主张补肾益精,重在养阴抑阳;补益脾胃,主张"清养";兼顾祛邪,重在化痰、祛瘀;调治精气神三宝,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来争议不断。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和“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提出人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节律性,四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归纳为春夏养阳于阳分、秋冬养阳于阴分。该理论实质上是《黄帝内经》依据崇阳思想,在“人与天地相参”学术理论体系框架下提出的四季调理人身阳气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阳气使人与自然界相应,以维护人体阴阳平衡。在临床应用上,本文提出四季养阳尤重脾胃,平素宜服甘温之品,在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时应当重视调整中焦之阳气,同时还提出了平人四季日常养阳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达到“养生、却病、延年”之论,而临床实际证明,“养法”较多,甚至有与之相反的观点,如何“养”则成为整个养生的理论精髓所在。本文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发,以三因制宜角度,探讨如何“养”的问题。认为“养”有法则且相对固定,而并非适合所有个体。“养”是一种个体化的中医实践,是中医千百年来生命力旺盛的基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养。  相似文献   

1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索问·四气调神大论),并在中医教材中阴阳学说章节有引用。对此,历代医家和近代文献解释不尽一致,在教学中也成为疑难问题之一。历代医家注释有以下几种:一是从人体四时阴阳的联系来解释。如扬上善调:“圣火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仅沉即秋冬养阴也。”高世村谓:“圣人春夏养阳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二是从保养体内阴阳之气立论。如张隐庵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其…  相似文献   

11.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相似文献   

12.
"精血虚衰"理论在中医延缓衰老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精血虚衰”理论在中医延缓衰老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机理,在追溯历代医学文献相关论述和对老年人群中医辩证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补肾、益气、健脾、活血等治则的不同复方对老年大鼠延缓衰老作用的组间比较,以及不同的补肾或补益精血同类组方间作用的比较研究,证实“精血虚衰”是产生衰老变化的重要机制,有利于精血化生是不同方药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共同结合点。提示在补益精血方面选择中医治法,远比选方用药更为重  相似文献   

13.
利眼膏中冰片的薄层鉴别与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层层析鉴别油膏剂—利眼膏中龙脑、异龙脑.以L-龙脑为对照品,气相色谱外标一点法测定其含量,方法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4.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西医学对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认识不够完善,影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使得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误诊率、致残率居高不下。本文借助五运六气理论,从"天人相应"角度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病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反复发作是由于人体不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运行规律,使自身阴阳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提出从"个人体质"和"自然气候"两个角度把握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健脾理气化痰方治疗高脂血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健脾理气化痰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将 6 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中药组给予健脾理气化痰方 ,对照组服用吉非罗齐胶囊 ,治疗 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TC和TG的降低及HDL C的升高均优于治疗前 (P <0 0 5 ) ;中药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健脾理气化痰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张庆荣  张莉 《天津中医药》2006,23(5):377-378
根据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在临床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主。1)调治脾胃病,首先重在调气;2)调治脾胃病,宜运补兼施,寒温并调;3)调治脾胃病尚需注意饮食。  相似文献   

17.
视疲劳病因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的各种症状干扰了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随着电脑等视频终端的普及,视疲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视疲劳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工作开展取得的成绩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通过绩效考核指标评估体系,量化104个机构指标,将2009年、2010年指标评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0年比2009年的绩效考核工作有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一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结论:绩效考核工作应争取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加强部门间协作,改进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干双骨折中医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胫、腓骨骨干双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8例胫、腓骨骨干双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给予跟骨牵引配合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同时期本院经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2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5~16个月的随访,平均10.5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胫、腓骨骨干双骨折中医诊断与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行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比较,指出治疗DN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肾气阴虚是DN发病的关键,脾为后天之本,健脾益气才能生化有源,治标应从化瘀降浊入手;因此,健脾补肾化瘀降浊法在临床治疗DN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