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省文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利会曼素皮试阳性率23.3%(130/559),男女之比为1.0:1.24,〈12岁各年龄组阳生率均较高,〉12岁全部阴性。虎试和ELISA并作折397人中,3例(3.1%)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汶川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四川省汶川县黑热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1987年以来共确诊患者141例,分布在两区一镇六个乡,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季节以春夏季为多。对5个村寨的调查,凡病犬多的村寨都有黑热病人发生,证实汶川黑热病流行与犬内脏利什曼病的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此外,间有病人相距很近或一家中有数例患者先后发病的现象。在调查的125只家犬中,以1~3龄的家犬发病较高。中华白蛉为当地唯一媒介。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陇南地区黑热病流行现状及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省,南连四川省,西接甘南、定西,北衔天水市。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海拔550~3500m。交通不便,经济文化仍处于比较落后状态,大部分农户住房与畜圈相邻,没有蚊帐,无纱门纱窗,养犬普遍。 一、流行现状 1987~1991年五年累计发病844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分别为9.99/10万、7.67/10万、7.46/10万、4.89/10万、6.03/10万。全区9个县中有6个县有该病发生。其中文县、武都县发病最高,分别为459例和262例,两县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5.43%。其余4县依次为礼县62例,占7.35%;西和县39例(死亡1例),占4.62%;宕昌县21例(死亡1例),占2.49%;徽县1例,占0.10%。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南部文县黑热病流行区群众对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0年在文县有黑热病流行的15个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每个村随机选取20名居民进行黑热病基础知识、健康行为和居住环境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71.04%(211/297)受调查者不知道犬是黑热病的传染源,79.80%(237/297)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黑热病的传播过程,78.10%(232/297)和35.35%(105/297)的受调查者未采取悬挂蚊帐和使用杀虫剂的防蛉措施。结论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群众对黑热病防治基础知识了解很少,需根据流行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黑热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加强乡村医生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素贞  牙生有 《地方病通报》1998,13(1):54-54,53
1996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河区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包虫病调查,以Casoni试验过筛,对阳性者同时进行IHA测定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感染率为5.57%,患病率为0.10%,患病率与感染率比值为1:55.7%,感染率以21 ̄30岁,41 ̄50岁为最高,感染率在性别,职业和族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1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民医院肝胆科报告发现1例疑似"黑热病"病例,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凉州区医院肝胆科进行调查处理,并电告患者所在地区天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病原学检验,证实是1例因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肃省2005-2007年360例黑热病发病因素做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措施。方法对全省2005-2007年报告的黑热病病例做现况分析。结果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主要流行于5个县(区),流行区未见明显扩大,主要发病年龄段为婴幼儿,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犬利什曼病感染率高、新入疫区人员增多、气候变化和白蛉杀灭工作停滞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北川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北川县黑热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的仿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白草河流域曾有发病的乡及相邻的两个乡进行人群黑热病普查、家犬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开展了病人线索调查和媒介白蛉的分布调查。结果共普查村民1847人,未查到黑热病现症病人。检查家犬56只,发现rk39试纸条阳性犬2只。病人线索调查共发现临床表现与黑热病相似的可疑病人11例,但有标本可查的仅4例,其中1例证实为黑热病。仅在白草河流域发现中华白蛉,最高密度17只/人工小时,从上游至下游白蛉密度依次降低。白蛉的生态习性为野生野栖。结论白草河流域存在黑热病的传播媒介中华白蛉与传染源病犬,显示该流域具备黑热病流行的环节和条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该流域的媒介密度和家犬的感染率均较低,这可能是当地黑热病发病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武都县犬利什曼病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都县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1991年全县共发病82例,是1990年的2.34倍,发病人数跃居全省之首。据以往的调查证明,该地的黑热病流行与犬利什曼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于1992年3~5月在武都县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较多的石门、桔柑、三河、透防和外纳五个乡进行了犬利什曼病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五个乡皆分布在白龙江沿岸及其支流河谷地带,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年均气温为14.5℃~15℃,山高谷深,洞穴石缝遍布,是野栖中华白蛉的良好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汶川县30年黑热病的流行情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1972~1986年这一阶段黑热病为散在发病,防治主要针对疫点灭犬灭蛉,保持了疫情的稳定。1987~1990年发病成倍上升,形成大范围的暴发流行,采取大规模的彻底灭犬和3~5年禁养家犬,有效控制了暴发流行,1997~2002年每年仅发病o~2例。发病率下降了98.33%。结论在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灭犬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天祝藏族自治县包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询问病史、皮内试验、间接血凝检查和ELISA试验后,凡血清学检查两项阳性者再做胸部X线摄片和腹部B超检查确诊。检查了钱宝乡461人、西大滩乡767人和柏林乡710人,其包虫感染率依次为7.6%、2.5%和2.4%;其发病率依次为3%、1.4%和1.4%。经x~2检验,柏林乡牧区与钱宝乡和西大滩乡半农半牧区的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x~2=26.4592,P<0.001)。而3个乡的发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x~2=5.1693,P>0.05)。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带绦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囊虫病抗体。结果共粪检5943人,查出猪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08%;血清检测1162人份,囊虫感染者19例,感染率为1.64%。结论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仍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各地仍需高度重视,积极普及健康教育,大力加强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流行现状. 方法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带绦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囊虫病抗体. 结果共粪检5 943人,查出猪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08%;血清检测1 162人份,囊虫感染者19例,感染率为1.64%. 结论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仍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各地仍需高度重视,积极普及健康教育,大力加强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用PCR方法对25名确诊的黑热病病人和60例对照进行黑热病诊断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其灵敏度96%(24/25),特异度100%(60/6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4%,符合率99%,约登指数为0.96。PCR方法能在外周血清仅为1μ1情况下测出其中原虫的DNA。  相似文献   

15.
应用滤纸干血滴间接血凝试验(IHAT)对山东省9个地区15个县市的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人群总感染率为1.53%。调查常见动物11种,检出阳性动物7种,感染率分别为猫46.0%、猪30.34%、羊12.88%、狗12.87%、驴5.88%、兔4.17%、鸡4.76%、另外4种动物牛、马、骡和鼠未发现阳性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不同行业人群中肺螨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询问病史、螨渗液皮试及对螨渗液皮试阳性者进行痰检。结果 对1409人作螨渗液皮试,皮试阳性429人,阳性率30.45%;对皮试阳性或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457人痰检,痰螨阳性107例,检出率为23.41%,总患病率7.59%(107/1409)。检出的螨经鉴定分5科10属12种。农村磨坊人员患病率为14.10%,其次为面粉厂11.11%,粮库8.28%等。患病率随工作年限及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性别间患病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肺螨病流行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工作年限越长,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对特定人群要加强个人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986年疏附县帕合太克里乡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血检率(ABER)为3.42%,血片阳性率(SPR)37.8%,带虫发病率(API)12.91‰。,脾肿率1.33%,AES为2.125,稳定性指数为0.43,表明该地是以间日疟为主的非稳定性低疟区。本次暴发可能为外地传染源输入而诱起。长潜伏期间日疟病例占58.65%。发病呈双峰型,人群普遍易感,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呈点状分布。于5月和8月份用IFA试验测定人群抗体水平分别为20.6%和23.6 %,GMRT为56.8和61.3,与发病情况相一致。萨氏按蚊为优势种占99.73%,季节消长有两个高峰,成虫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幼虫为7月上旬和8月上旬,活动季节为5个月,午夜(4~5点)前活动频繁,天亮前又有明显回升。该蚊为人畜血兼吸的近家栖蚊种。媒介能量为0.13~7.05。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62至1990年,山东省已发现107个县(市、区)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人群感染率平均为1.5%。一般村庄,感染率在1—10%范围。感染者多为15岁以下少年儿童,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感染程度大多轻度,但有少数病例,可因感染严重而出现重度症状。流行区存在多种鱼、螺及家畜的感染。其中,猫、犬、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其平均感染率依次为60%、16.1%和6%。此外,还曾发现鼠和鼬感染本虫。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在已发现的6科、19属、23种淡水鱼类宿主中,麦穗鱼、棒花鱼、鳑鮍鱼、鲦鱼等一些小型野生鱼类,与人群感染本病关系密切。儿童进食不熟的坑塘小鱼,是人群感染本病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猪带绦虫病及囊虫病在四川喜德县两个乡的流行情况。共调查1542人,人体囊虫病发病率为0.52%,免疫学阳性率为7.33%。总感染率为7.85%,男多于女,其中彝族总感染率为8.0%,汉族为3.0%。绦虫感染率为4.0%。调查猪334头,猪体囊虫感染率为5.4%。通过调查证实了凉山地区喜德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流行是严重的,并对造成流行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湖南省从1971年至1990年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的现状。经证实有涟源等20个县(市)流行。据永兴等9个县资料分析,共粪检40569人,其感染率为7.5%,感染率范围为2.1%—85.2%。感染者中年龄最小2岁,最大75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9.8%(148/749)和3.5%(32/923),两者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χ2=114.2525,P<0.01)。男性感染率(12.9%)高于女性(8.8%),两者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χ2=7.4725,P<0.05)。本省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以纹沼螺为主;第二中间宿主以小型淡水鱼类为主,如麦穗鱼、中华鱼,武冈等8县麦穗鱼感染率高达54.4%。感染方式以食烤鱼、火焙鱼为主。保虫宿主有犬、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