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患者血栓形成和(或)病态妊娠、血中存在抗磷脂抗体为临床特征.β2糖蛋白Ⅰ是该病的主要自身抗原,它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构想变化和氧化还原修饰等特性使得它在疾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它与其自身抗体结合交联触发靶细胞外和胞内信号通路,引起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进一步明确β2糖蛋白Ⅰ与其抗体间相互作用、该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液稳态失衡的具体机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针对抗磷脂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β2GPI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对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血栓患者20例,单纯SLE患者30例,正常对照23例,采用AggRAM-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β2GPI抗体.结果:SLE血栓组患者和SLE非血栓组患者抗β2GPI抗体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SLE血栓组患者抗β2GPI抗体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高于SLE非血栓组患者;SLE血栓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SLE非血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LE非血栓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正常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SLE患者中抗β2GPI抗体阳性组比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β2GPI抗体和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为SLE患者继发血栓性疾病提供辅助诊断;抗β2GPI抗体促进SLE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上升,加速SLE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人源性抗β2糖蛋白-Ⅰ(β2GPI)抗体Fab片段。方法: 以人β2GPI为抗原,从人源性天然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Fab抗体,并用ELISA方法对所获抗体进行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鉴定。结果: 通过4轮“亲和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获得2株抗β2GPI抗体。酶切去掉载体上的噬菌体基因III,得到了可溶性表达的Fab段。经过鉴定,所获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结论: 利用人源性天然抗体库成功制备了2株抗β2GPI Fab抗体,为深入研究该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探讨新的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50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采用德国IMTE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组蛋白抗体(AHA)、抗StuD1等其他自身抗体。结果:抗StuD1阳性率最高(82%),其次是抗R060KD抗体(80%)和AunA(72%);抗dsDNA、AHA、抗U1-RNP、抗R052KD、抗SSB的阳性率分别为44%、32%、58%、48%、24%。其他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很低。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大量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能提高对SLE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清样品稀释度、温度、离子强度以及样品检测间隔时间对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ACA。结果:血清样品最佳稀释度为1:50;37℃时光吸收值比22℃和25℃的光吸收值显著下降;15mol/L NaCl可明显抑制ACA与抗原结合(P〈0.01),抑制率平均为45.4%,包被14d以上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1d和7d的测定结果(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其他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等), 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份患者血清中, 有 36例(24% )抗P蛋白抗体呈阳性。抗P蛋白抗体阳性组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而与皮肤、关节、血液及肝脏的损害无关, 也与病情活动指数 (DAI)不相关。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相关。结论: SLE患者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欧美人群(13% )。该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及中枢神经损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风湿病,其患病率为0.3%左右,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将AS与类风湿关节炎视为一种疾病的两个类型,将AS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枢型,而类风湿关节炎则称为周围型。20世纪50年代以后,认识到AS有其特殊的表现,才对AS的概念有了改变,从60年代起,把它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风湿病,被命名为AS。20世纪80年代后对AS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大进展。本文检测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S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抗院糖蛋白I抗体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的抗SmD1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ELISA定量法检测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同时用其它风湿病患者及正常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80例SLE患者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52.5,抗Sm抗体阳性率12.5,抗dsDNA抗体阳性率33.8,80例对照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0。结论:新的抗SmD1抗体在SLE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抗SmD1抗体可作为诊断SLE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免疫学》2021,41(5):392-396
为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 AE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IIF)检测35例SLE患儿外周血IgG-AECA的表达情况。患儿中活动期20例、缓解期15例,另选取15例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患儿外周血血清中IgG-AECA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上述35例SLE患儿外周血中抗dsDNA抗体的表达情况。将35例SLE患儿根据外周血中IgG-AECA的表达情况分为IgG-AECA阳性组和IgG-AECA阴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等各项检测指标间的差异以及继发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和尿微量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儿童外周血IgG-AECA均为阴性,SLE患儿IgG-AECA的阳性率(5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SLE组患儿IgG-AECA的阳性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E患儿外周血dsDNA的阳性率为40%,IgG-AECA和dsDN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69%;IgG-AECA阳性组SLE患儿外周血中IgA、IgM、IgG水平,sIL-2R、IL-6和TNF-α水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尿微量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IgG-AECA阴性组(P0.05),而C4水平低于IgG-AECA阴性组(P0.05)。该研究提示IgG-AECA与SLE患儿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其可通过介导免疫功能紊乱参与SLE的发病过程,并可导致患儿肾脏功能损伤,对LN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善昌 《免疫学杂志》2011,(11):1008-1009,1012
目的探讨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LE患者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浆颗粒型、浆均质型、核仁型、着丝点型各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SLE组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狼疮治疗后ANA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神经性狼疮ANA降低效果明显优于狼疮肾炎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A可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发展的临床预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检测。  相似文献   

12.
经化学修饰的组织抗原,与正常组织成分有交叉反应的外来抗原、隔绝的体内自身成分及低分化的组织抗原等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机体组织产生自身抗体.某些自身抗体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判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已成为诊断SLE的血清指标或特异性抗体,有些自身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有相关性.因此,测定自身抗体有助于SLE的诊断,并对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流式荧光法(FFI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实践寻找适宜的检测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SLE患者92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27例及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FFIA、IIF和ELISA检测血清中抗dsDNA抗体,计算各方法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评估结果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方法用于区分SLE和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能。结果 用FFIA、IIF、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SLE组阳性率分别为44.6%、50.0%和62.0%,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01)。IIF与FFIA、ELISA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4和0.72。FFIA与ELISA检测结果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6。以串联的方式FFIA-IIF或ELISA-IIF联合检测,可提高SLE诊断的灵敏度,分别达到59.8%和67.4%,其特异性分别为92.1%和89.3%,阴阳性与诊断符...  相似文献   

14.
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是以β2GP Ⅰ为靶抗原的抗磷脂抗体,β2GP Ⅰ又称载脂蛋白H (ApoH),是血浆中的一种单链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浓度约为200 μ g/ml.已研究的结果表明,抗β2GP Ⅰ抗体可以与多种带负电荷物质结合,包括磷脂、脂蛋白,可以通过受体导致血小板活化,通过多种途径促使血栓形成,在抗磷脂综合征(APS)的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8例SLE患者、10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清抗C1qAb,并对SLE患者的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A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及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抗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抗C1qAb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C1qAb与SLE肾脏损害密切相关,其还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探讨抗dsDNA抗体在SLE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结合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法(radioisotopic methods)检测SL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征,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同时评估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SLEADI)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其与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①60例SLE患者中有39例抗dsDNA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65%,抗dsDNA抗体,在33例对照组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6.7%,抗dsDNA抗体在SLE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93.3%;②抗dsD-NA抗体与Sm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抗SSA抗体有相关性(P〈0.05);③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脱发,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④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绝对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dsDNA抗体作为SLE的特异性标记的抗体,其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ENA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酶免疫斑点技术对56例SLE患儿的抗核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56例SLE患儿ANA阳性率最高94.6%,抗ds-DNA阳性率为55.4%,抗Sm/RNP阳性率64.8%,抗SSMSSB阳性率60.7%。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