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对3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对3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对3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广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方法:穿刺动静脉,置入刺激和消融电极,经多导电生理仪明显消融靶点,在局部引入射频电流,破坏折返路径。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在20-40W射频功率下经5-200s的放电消融,13例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结论:频消融术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且创伤小,安全可靠,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少利 《中外医疗》2011,30(9):47-47,49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5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全部予以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所有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占46.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占54.0%,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0%。1例出现局部血肿。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1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3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7.74%。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措施。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治疗及适当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电生理检查均未诱发心动过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射频消融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5例 (右侧旁路 8例 ,左侧旁路 2 7例 ,其中 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 98% ,复发率 2 %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右侧旁路8例,左侧旁路27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析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98%,复发率2%,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对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进行消融,能量选择20~40W,消融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消融是否成功。结果总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气胸、血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根治性手术,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细心轻巧操作,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法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采用标准程序刺激右心室或右心房,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对其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房室旁路13例,其中左心旁路10例,右心旁路3例。房室结双径路9例。22例射频消融成功21例(95.46%),失败1例(4.55%)。1例(4.55%)术后发生暂时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3~14个月,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效果肯定,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0.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 3 0例 60岁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房室结改良术治疗房室结双径路 18例、旁道消融 10例、线性消融房扑 2例。结果 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 96.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0 %,无远期后遗症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49例行RF-CA患者资料,其中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室特发性室速、房速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48例,成功率为98.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7例,成功率为97.8%;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共11例,全部成功;房速3例,2例成功,1例行房室结改良术。结论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收集射频消融术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治疗信息,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其中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74.5±10.3)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收集患者治疗信息。结果:92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89例,成功率为96.7%,术后复发3例,总复发率3.4%。92例PSVT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2.2%),其中1例为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形成,1例出现2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射频消融是大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要方法,其具有简捷、安全和有效的特点,通过进一步改善处理术中出现的特殊电生理现象、捕捉发作时体表ECG可进一步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杜林燕  黄织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8):955-957,102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体表心电图对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结果表明,1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压低≥2mm且持续≥80ms或(和)T波倒置者86例(61.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9.76%,P<0.005).左侧旁道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在V3~V5或V6导联,而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患者T被倒置和ST段压低多发生于Ⅱ、Ⅲ、aVF导联,提示PSVT时心电图ST-T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和AVNRT的指标,且可作初步的旁道定位价值(包括间隙性预激、隐匿性预缴)。对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的鉴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The case is a 54-year-old man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id-ventricular obstruction, apical aneurysm, and recurrence sustained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A coronary angiogram revealed myocardial bridging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and the left ventriculogram showed an hour-glass appearance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cav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ressure gradient of 60 mmHg across the mid-ventricular obliteration at rest. A successful myectomy of the inappropriate hypertrophy myocardium and excision of the apical aneurysm were performed. Pathologic analysis demonstrated fibrosis in the apical aneurysm and thickened and narrowed vessels in the adjacent area. During the follow-up of eighteen months, the patient remained clinically stable and free from arrhythmic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6.
唐玉梅 《广西医学》2002,24(5):619-620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心律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诊39例次PSVT,首剂普罗帕酮70mg,5-10 分钟推守,观察15-20分钟,无效重复以上剂量,观察30分钟;如尚未转复再用70mg静推,总量不超过210mg。有药前及终止发作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结果:显效74.4%(27/39),有效17.9%(7/39),总有效率达92.3%。3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2例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普罗帕酮急诊转复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石丹  李婧  崔凯军  马敏 《西部医学》2012,24(3):524-526
目的探讨心室初始除极速度(Vi)与终末除极速度(Vt)比值(Vi/Vt)对宽QRS心动过速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经食道内心电图和/或心腔内心电图确诊的宽QRS心动过速患者80例,运用Vi/Vt比值进行分析,以评价其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Vi/Vt比值诊断宽QRS心动过速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7%、86.4%、94.5%、76.0%和88.7%。结论 Vi/Vt比值是宽QRS心动过速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充分考虑Vi/Vt比值的影响因素后,能够快速、正确识别诊断宽QRS心动过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 (ATP)及其联合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PSVT患者共 49例 ,随机分为A组 (2 2例 )和B组 (2 7例 ) ,A组静脉注射ATP0 .2mg/kg ,B组静脉注射ATP0 .3mg/kg及阿托品 0 .5mg。间隔 1 0min后A组无效患者改用B组方案治疗 ,B组无效患者改用A组方案治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 62 .8% ,B组为 92 .6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A组无效 7例患者改用B组方案治疗后 5例有效 ,B组无效 2例患者改用A组方案治疗后无 1例有效。A组全身性副作用发生率为 77.2 7% ;B组为 37.0 3 %。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72 .73 % ,B组为 44 .4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结论 应用ATP0 .3mg/kg加小剂量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窄QRS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食管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的14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结果AVRT组和AVNRT组平均ST段压低幅度分别为(1.90±1.65)mm和(1.33±1.46)mm(P<0.01);AVRT组中ST段压低≥2mm和(或)T波倒置者有86例(60.14%),明显高于AVNRT组的27例(33.75%)(P<0.005)。此差异不能被心率所矫正。另左前、左侧壁和左后壁旁道参与的AVRT,其最大ST段压低多分布于V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硫酸镁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5例,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中6例作终止治疗,4例显效,4例作预防性治疗,3例好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于治疗后1小时至2日内纠正;快速房颤4例在治疗后半小时内心室率得到缓解;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8例在治疗后10小时至2日内纠正。表明硫酸镁为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