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无硬皮病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情过程,属"皮痹"、"脉痹"、"痹病"范畴。如果累及内脏器官,则属"心痹"、"肾痹"、"肺痹"等。《内经》有"皮痹"的记载,《素问?痹论》说:"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相似文献   

2.
杨昉 《四川中医》2010,(12):43-44
本文讨论了《灵枢.周痹》"九者,经巽之理"及《素问.六节藏象论》"形藏四,神藏五"两条经文。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素问.痹论》与《灵枢.周痹》本当为一篇,《周痹》中提出的痹病治疗法则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对"四海"、"四气街"、"五十九热腧"的对比分析,提出"形藏四"应当指头、胸、胃、冲脉四部分。  相似文献   

3.
"胸痹"首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说文解字》中解释"痹"为"湿病也",《汉书·艺文志》中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颜师古注之曰:"痹,风湿之病"。可见胸痹病如同风湿疾病的"痹"证一样,症状多样,近似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综合征,是对多种心胸不适症状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1膝痹病的概念及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范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阴精虚久阳必虚"。《内经》有"男子六八,女子六七,虚衰之象渐显"。  相似文献   

5.
赵昕 《中医药信息》1995,12(1):42-42
论痹证的辨证施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内科赵昕(161000)《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藏经》云:"......又痹病或痛或行立艰难......".明确指出了痹证的病因与症状。痹之一证.历代著述颇多.治法亦众。如除内眼药物...  相似文献   

6.
风湿病概述 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对风湿病的论述和研究是非常广泛的。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即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著名论断,并先后提出和发展了五体痹(骨痹,肌痹,脉痹,筋痹,皮痹),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指出:"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痹。"本病又称"骨痹"、"历节风"、"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发病多由于人体气血亏虚,腠理疏松,致使风寒湿邪乘虚袭入,壅塞经络,结聚于关节,多形成风寒湿痹。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8.
1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AO)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行走能力下降,严重时关节产生变形。KOA属中医学"骨痹"范畴。《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相似文献   

9.
"骨痹"西医命名为"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畸形等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以手的远端指间关节、肘、肩、膝关节及脊柱关节、髋关节容易受累,尤以膝和脊柱多见。痹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  相似文献   

10.
罗勇  金江英 《光明中医》2011,26(11):2188-2189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dyndrome,SS)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中医学认为属于"燥证""渴证""虚劳"等范畴。近年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所著《痹病证治学》称本病为"燥痹"。历代医家对燥证论述颇多,而且对其治疗也各有阐述,  相似文献   

11.
心痹辨治心得443600湖北省秭归县中医院余韵星心痹与现代医学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相类;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合于心",又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隘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揭示了心痹系...  相似文献   

12.
汗证、头痛、痹证均属于中医范畴,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均有记载,《素问·经脉别论》:"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后世医家治疗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汗证、头痛、痹证临床多单独为病,三者同时发病者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3.
周痹之名出自《灵枢·周痹》,其云:"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周痹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周期性急性发作的游走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全身大小关节均可受累。  相似文献   

14.
姜玉宝 《光明中医》2011,26(4):648-650
本文对《内经》营卫不和致痹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结合《内经》的论述,参考其他医家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气血的功用即是营卫,营卫之体即是气血,《内经》强调风寒湿侵犯人体后,同营卫相搏,阻滞气血运行,才能引起痹病的发生;病因病机方面,在对《内经》相关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张仲景认为"身体痹不仁"的机理是营卫不和,气血不利,《圣济总录》论述痹病的发生重视营卫气血,朱丹溪论痛风重视气血瘀滞,明清以来的众多医家更是沿袭了由《内经》奠定、汉唐完善、宋金元进一步发挥而形成的学术思想,论痹病之因外邪强调风寒湿三气,内因重视营卫气血失调;治疗方面,古今医家在《内经》影响下,无不重视调和营卫气血。  相似文献   

15.
针刺为主治疗肌痹538例陈丽珍肌痹,又称着痹、湿痹。《圣济总录》曰:"肌痹,其状肌肤不营,肌肉顽厚而不仁是也。"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笔者在老挝万象工作期间,用针刺、电刺激、梅花针与拔火罐(以下简称治疗组)综合治疗肌痹538例,与历史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王昊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085-108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医家普遍认为外感风寒湿邪与肾虚是痹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在治疗上多从祛风除湿、补肝肾祛寒、健脾祛湿等方面入手。笔者有幸作为阎小萍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首条:"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古今不少注家对"但臂不遂者,此为痹"一句见解不一,给后世的初学者造成了一定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中西手法与蜡疗结合治疗背肌筋膜炎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丽  马诚  谢志强 《光明中医》2011,26(8):1626-1627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症。中医学认为,背肌筋膜炎属于"背肌伤筋""痹证"范畴,是由于长期劳损或贪凉卧地,复感外邪,使血滞经脉,经脉痹阻背部而出现疼痛不适。《素问.长次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相似文献   

19.
火针古称"燔针",是用特粗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官针》就有"卒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的记载。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风寒湿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巩浩然 《光明中医》2012,27(1):156-157
《素问·痹论》中提出:"诸痹不已,亦益内也",是阐明痹证的预后。"益"通"溢",有过分、溢入之意,此句说明痹证日久不愈会传化入里,与本节上文所提出的:“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