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强化行为疗法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行为疗法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8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抛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病房护理管理方法,给予简单的娱乐活动(即非指导性的娱乐活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阳性强化行为疗法。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价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和总积极因素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激惹、精神病表现、迟滞因子分以及总消极因素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阳性强化行为疗法能够矫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障碍,对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降低精神残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350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包括人员培训、心理护理、工娱疗法干预、中医针灸护理、中药护理和家庭护理等。结果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BPRS得分率、治疗依从性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BPRS及SANS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0)、对照组(n=60)。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参与为期6个月的群组管理护理活动。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不同时间PANSS、MRSS、SSPI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群组管理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能促进康复,有效改善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研究组进行药物自我管理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共16周,对照组开展常规的精神卫生康复服务(物理治疗及工娱治疗)16周,然后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社会功能量表PSP、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PANSS(45.92±15.03)、PSP(70.31±8.65)明显优于对照组PANSS(53.32±16.21)、PSP(61.9±1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4.6%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就业率12.5%高于对照组再就业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独立技能训练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再就业面临无职业康复机构。  相似文献   

5.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于患者出院1个月末采用家庭干预,以后每2~3个月1次。出院时及2年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后SANS各因素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及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家庭干预对巩固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控制其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工娱疗活动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对工娱疗活动的需求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工娱疗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病患者工娱疗活动需求问卷对101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在音乐治疗项目中,对音乐放松疗法的需求最高(占54.5%),其次为音乐与运动疗法(占38.6%);文娱治疗项目中,需求较高的为卡拉OK演唱(占42.6%);患者对健康知识讲座中关于出院后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高(占41.6%);作业疗法中40.6%的患者喜欢花草栽种.结论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对工娱疗活动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开展基础的工娱疗活动的同时,应针对患者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工娱疗康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自身潜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家庭预适应训练。连续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康复疗效、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分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3个月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预适应训练有利于促进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有助于重返家庭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8.
集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集体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集体治疗组(观察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分别于病情稳定后进行集体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12周末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8周、12周末观察组BP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NOSIE各因子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集体治疗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外)、SDSS评分及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返社区技能训练。于训练前及训练后9周分别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其社会功能,并观察其服药依从性。结果训练前两组NOSIE评分、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9周末两组NOSIE各因子评分除精神病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分裂症退缩行为,降低激惹、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积极艺术治疗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手术或放化疗后病情稳定、有一定沟通能力的80例住院老年癌症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游戏、音乐、舞蹈、绘画及文学创作积极艺术治疗.于干预前及连续实施6周后采用SF-36量表评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训练与核心肌群训练对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与中频脉冲治疗。治疗组为悬吊核心训练组,对照组为核心肌群训练组,治疗组给予悬吊训练,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每日一次,一周5次,连续4 w。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进行评定。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8 w后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 w,悬吊核心训练组及核心肌群训练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103,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4.399,P<0.05);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7.315,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 w,悬吊核心训练组VAS评分低于核心肌群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8.568,P<0.05);JOA评分高于核心肌群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4,P<0.05);ODI评分低于核心肌群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9,P<0.05)。 结论悬吊训练与核心肌群训练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减轻功能障碍,而悬吊训练组改善的效果优于核心肌群训练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娱乐疗法改善养老院痴呆老年人抑郁和淡漠的效果。方法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框架,对养老院37名痴呆老年人实施3轮娱乐疗法包括组织绘画、折纸、拼图、园艺、手指操等,评估娱乐疗法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实施干预后,痴呆老年人抑郁和淡漠症状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娱乐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养老院痴呆老年人的抑郁和淡漠症状,促进老年人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癌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60例住院网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周的内观认知疗法,包括自我认知心理治疗、人际认知心理治疗等.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容纳他人量表(A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L-90、ABS、AOS、PSSS(除家庭支持外)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改善网癌患者的负性情感,提高他们领悟社会支持和容纳他人的能力,对其心理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瑜伽放松训练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的作用.方法 将24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瑜伽组各12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者10人(对照组).常规组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瑜伽组在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接受瑜伽放松训练,每次1 h,4次/周,连续治疗8周.结果 干预前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著差于健康对照者(P<0.0...  相似文献   

16.
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住院网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周的内观认知疗法.包括自我认知心理治疗、人际认知心理治疗等。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容纳他人量表(A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L-90、ABS、AOS、PSSS(除家庭支持外)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改善网瘾患者的负性情感,提高他们领悟社会支持和容纳他人的能力,对其心理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隔姜灸联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症状的效果。方法将67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干预,观察干预前、干预4周后患者疲劳症状和脾肾阳虚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疲劳症状评分和中医脾肾阳虚证候表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和中医脾肾阳虚证候。  相似文献   

18.
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在生命征稳定后采用运动疗法(PT)的同时实行系统的作业疗法(OT),对照组36例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PT2周后增加OT,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2、4、6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4、6周FMA、MBI评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OT的早期应用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与PT同时进行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