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VSD联合病灶局部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 14例获随访8-33个月,平均为18个月,1例失去随访,随访病例胫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1例感染复发。结论 VSD联合抗生素骨水泥、皮瓣、外固定器是一种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4月治疗的12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彻底清创后采用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及骨髓腔,同时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观察创面、骨折愈合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2~18个月,11例临床治愈,1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治疗痊愈.结论: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镶嵌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来利用镶嵌式外固定支架治疗4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方法.结果 46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无骨髓炎、肢体短缩、骨不连接等后遗症.结论 镶嵌式外固定支架配合皮瓣移植术和骨转移术等技术,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支架应用于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04~2012-04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62例患者给予单边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18例患者给予环形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1~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采用外围定支架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76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率为95.0%.平均愈合时间为5.9±2.7个月.其余4名骨折不愈合患者行内固定加植骨术后骨折愈合.经随访统计,治疗的优良率为86.2%,均无严重感染并发症.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操作简便易行,骨折固定性高,能够减少软组织损伤,加快创面和骨折愈合,避免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56例胫骨骨不连应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特点并讲明观点。方法56例均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并植骨术治疗。结果经术后12~36个月随访,56例均1次治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并植骨术治疗胫骨骨不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单臂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胫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24(4.5±1.8)个月,其中1例因骨不连二期改用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根据AOFAS踝关节和后足评分为49 ~98(85±13)分.结论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稳定性,具有操作简便,能有效保护软组织,骨折愈合快,伤口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及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在急诊硬腰联合麻醉下行清创、单臂支架外固定治疗;骨延迟愈合行二次手术局部植骨,调整支架处理.结果 多数病例治疗效果佳,术后的5例骨折延迟愈合经处理后均痊愈:随访9-25个月,所有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不同原因导致的骨折延迟愈合经过恰当方法处理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配合中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开放性胫骨骨折实施清创骨折固定.急诊清创内固定10例.外固定支架7例,行择期内固定10例,有3例儿童清创后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钢板固定12例,髓针固定8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配合中药治疗.观察皮肤软组织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一期愈合26例,延期愈合4例,无1例皮肤感染坏死、骨外露和骨感染.无1例骨不愈合.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在手术治疗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中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预防感染、避免皮肤坏死、促进骨折愈合、功能康复和缩短疗程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行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的骨水泥,控制感染,形成骨诱导膜;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皮瓣成活后取出骨水泥,股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胫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如断端愈合不良,则行植骨术。术后采用外固定架指数(EFI)和ASAM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26个月,平均23.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8~17.6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外固定架指数(EFI)为1.52月/cm。ASAMI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良率为91.67%;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3.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患肢感染复发,均达到了骨性愈合,7例钉道感染,2例对线不良,3例牵引针松动,经对症处理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而且能够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在胫骨骨折慢性骨髓炎并皮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院收治胫骨骨折慢性骨髓炎并皮缺损患者23例,均采用一期清创应用邻近皮瓣覆盖、滴注引流,感染控制半年后行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骨折。结果:第1次术后23例皮瓣均成活,供区愈合良好。骨折植骨内固定术后,经皮瓣切口处皮肤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年半,骨折均愈合,无骨髓炎复发情况。结论:皮瓣一期覆盖皮缺损并行滴注引流、二期切开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慢性骨髓炎并皮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的可能。方法:按Gustilo分类标准,型10例,型27例,a型6例,b型3例,行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所有患者均行彻底清创,其中髓内钉固定23例,钢板固定12例,外固定架固定11例;创口直接缝合14例,局部筋膜瓣覆盖骨折处然后直接缝合皮肤5例,减张缝合15例,局部转移皮瓣12例。随访时间10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46例中42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38例,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2例。伤口一期愈合38例,延期愈合4例。针道感染1例,遗留下肢痛2例,踝关节活动障碍3例。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在术前术中术后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下,彻底清创后选择适当病例行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Chronic osteomyelitis is still the cause of many problems in orthopaedics in terms of therapy and infection persistence. Four-to-six week systemic antibiotic therapy is required along with bone and soft tissue debridement in the therapy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Prolonged-release local antibiotic therapy has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e to the side effects encountered in long-term high dose antibiotic use and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of the patients. Although local antibiotic therapy has been achieved by bone cement, a second surgical operation is needed for the removal of th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heat generation during cement curing limits the use of heat-sensitive active ingredients. The most frequent osteomyelitis inducing micro-organism is gram (+)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this study, teicoplanin, a glycopeptide antibiotic, active on gram (+) bacteria, was incorporated in a synthetic polymer in order to prepare a microsphere formulation for implantation to bone defects. Particle siz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loading capacity and in vitro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spheres were determined as well as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teicoplanin under accelerated conditions. In vivo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rabbits and the microparticles were implanted intra-articularly to the lateral condylus of the femur. Antibiotic presence was detected by a microbiological assay from synovial fluid sample aspirated throughout 5 weeks. In the light of these evaluations, microspheres prepared from PLGA (75:25) (Mw 136,000) polymer were determined to be effective, and promising for obtaining prolonged local antibiotic relea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尔夫钢板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方法89例胫骨平台骨折高尔夫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75例获得随访,疗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35例,良好26例,中11例,差4例,优良率81.3%。结论高尔夫钢板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是较理想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3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的骨折术后染31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结果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31例骨折术后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费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新途径。方法:选择确诊为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27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术前均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防止感染,试验组(15例)以去甲万古霉素链珠(去甲万古霉素与骨水泥混合物)填充缺损处;对照组(12例)仅以骨水泥填充缺损处。比较2组感染治愈率、治愈感染所需抗生素治疗成本、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所需时间。结果:2组治疗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皆有效,但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生素治疗成本较低,同时控制感染也较快。结论:采用去甲万古霉素链珠个体化治疗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优于仅静脉给予去甲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36例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CT3D))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36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资料。结果:所有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3D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代全红  银亮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74+176-174,176
目的:总结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本科自2004年4月~2011年4月诊治的婴儿上颌骨骨髓炎患者17例,给予大量有效的抗生素,全身营养支持治疗,适时切开引流、换药等。结果:17例患儿全部治愈,其中6例适时的切开引流及换药,经积极治疗后10~15d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再连用抗生素1周,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病情重,发展快,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及适时的切开引流是治愈新生儿骨髓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1例和观察组 21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39.75±15.34)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8.80±15.41)岁。对照组接受常规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接受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两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反应蛋白变化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 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19/21)]均 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13/21)](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反应蛋白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观察组的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 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济负担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胫前外侧中下段切口。复位满意后,于胫骨外侧放置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骨折线两侧用加压钉固定,遇粉碎骨折时,骨折处用普通螺钉拉紧骨块复位,其余位置用锁定钉固定。冲洗切口,置引流管负压引流。结果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1周。按照Johner-Wruhs评价法,本组优2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延伸到骨干部的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的现代理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42±0.23)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76±0.25)cm^2;常规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79±0.37)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99±0.48)cm^2;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7±0.7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减少骨缺损的长度、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