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推荐贴膜固定法换药治疗压疮。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1月,采用贴膜法换药治疗压疮9例。采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取稍大于创面的纱布四层,将橡皮生肌膏涂于纱布上,再取稍大于纱布的保鲜膜覆盖于纱布外面,用纸胶布封边固定,根据情况还可用敷料贴再贴一层。结果 本组9例压疮疮面均痊愈,随访6~12个月,7例愈合后瘢痕已软化,2例当时创面较深部位目前瘢痕仍较硬。结论 采用此方法换药治疗压疮,药物吸收好、不流失、不外溢,创面愈合快、床铺干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PICC置管后减少渗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98例肝衰竭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穿刺,加压固定,术后24 h换药;观察组穿刺方法为穿刺针进皮后,在皮下移行2.0~3.5 cm再入血管,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采用不同加压固定方法,对Ⅱ度以下的渗血72 h后换药.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后24 h与48h渗血分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ICC置管穿刺时延长皮下移行长度、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采用不同加压固定方法、适时予以换药,能有效减轻肝衰竭患者术后渗血.  相似文献   

3.
黄丽萍  王虹  程红 《护理学杂志》2012,27(17):21-22
目的 对PICC置管失败患者转颈内静脉置管,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确保患者完成化疗.方法 对PICC置管失败的11例乳腺癌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中转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 1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132~186 d,顺利完成6~8周期化疗.结论 对PICC置管失败者采取颈内静脉途径置管补救,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态,严重的瘢痕挛缩还能限制患者体表器官的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整形外科对于伤口的治疗不仅局限于治愈,还要做到瘢痕最小化。已知伤口周围的机械张力是影响瘢痕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临床实验不断改良减张缝合技术、应用新的缝线并联合使用皮肤外减张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皮肤减张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医师缝合伤口时做到瘢痕最小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PICC 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目的:为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营养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药物产生的局部反应,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插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治疗.优点: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安全性高,既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保护了血管.缺点:主要是导管价格比较昂贵,要求护士的穿刺技术过硬,避免给患者造成损失.我院从2009年12月开展此项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现将我对PICC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痛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PICC置管中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进展,阐述了无痛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意义、PICC置管全程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提出无痛护理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穿刺工具及方法、进针方法的改良、局麻技术的应用、心理干预等。  相似文献   

7.
吴岭  沙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444-44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行风险管理措施78例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和未实行风险管理措施79例肿瘤化疗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比较两组患者PICC管使用时间,并分析各自异常拔管主要原因。结果:进行风险管理的78例观察组PICC管平均使用时间达到13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常拔管的首要原因是静脉血栓,而对照组异常拔管的首要原因是导管滑脱移位。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达到了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24 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 h首次换药,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愈合较好率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48 h首次换药,可促进穿刺点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原理对61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结论: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循证护理可提高肺癌化疗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PICC置管X线摄片前首次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PICC置入的长度由操作者根据患者外测量估算,这种外测量与实际置管长度存在一定差异;且置管时可因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等导致导管异位,发生率达4%~38%。因此,置管完毕还需到放射科行X线摄片以确认导管尖端是否到达理想解剖部位,若有差异,须进行调整,若导管异位则应尽快进行正位。鉴于PICC置入长度的不确  相似文献   

11.
多学科合作在PICC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PICC门诊290例PICC置管患者,采取与X线室、模拟定位机室、B超室、血管外科、介入科、中心供应室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处理机械性静脉炎11例,静脉血栓3例,导管异位11例,导管锁骨下静脉内圈形打折1例,原位换管1例、血栓高危置管3例。减少了非计划拔管,保证了PICC患者置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指腹揉搓配合尿激酶处理PICC导管堵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指腹揉搓配合尿激酶解除PICC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PICC导管完全堵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尿激酶溶解疏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拇指、示指指腹揉搓外露导管至穿刺点1 cm处.结果 两组导管再通率及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均未发生与使用尿激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PICC导管堵塞采用指腹揉搓配合尿激酶进行溶解疏通,再通效果好,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3.
PICC脱出的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ICC脱出的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综述,认为发生导管脱出的原因主要有固定不牢、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依从性差;护理对策包括专职护理人员置管及维护、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选择敷贴,应用适宜的导管固定方法,掌握敷贴更换方法及做好健康教育等。提出PICC脱出的护理重点在于预防,只有控制可能引起PICC脱出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导管脱出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施乐扣固定PICC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固定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PIC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施乐扣固定导管,对照组常规采用纸胶带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皮肤破溃及计划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施乐扣固定PICC,可减少计划外重新置管和导管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同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留置PICC治疗间歇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与县乡医院建立维护合作关系、免费培训县乡网络维护员、建立患者维护档案、对患者实施安全与健康教育。结果 40例留置PICC患者在实施网络维护过程中仅2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堵管1例,穿刺点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97.5%的患者对网络维护点的服务态度、维护技术和收费感到满意。结论对留置PICC患者实施网络维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16.
PICC质量评价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国内外PICC质量评价组织结构、护理过程及终末质量方面进行综述,提出需建立PICC专业化组织,实施专业化管理,以循证为依据开展PICC临床实践,构建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紫草膏外敷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紫草膏外敷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 将PICC所致静脉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先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患处30 min,再用紫草膏持续外敷;对照组30例,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1周评价效果.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痊愈率70.0%,对照组13.3%;两组...  相似文献   

18.
肝素钠和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预防机械性静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导管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行PICC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观察组采用肝素钠和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即置管前抽取肝素钠液20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配成肝素钠地塞米松混合液,置管前用抽好混合液的注射器先将PICC管腔注满,然后将PICC管放入无菌换药碗内,将混合液注入浸泡6~8min。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85%,对照组发生率2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可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指导PICC专科护理的培训及实践。方法选择肿瘤血液科所有PICC新置管且全程在院内护理的患者89例,观察分析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感染程度、处理的转归情况和发现护士对穿刺部位感染并发症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 9例患者穿刺部位感染,其中6名年轻轮转护士发现3例,接受过PICC培训的8名本科室护士发现6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PICC穿刺部位感染状况不容忽视。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接受过PICC系统专业培训的护士更能正确评估和及早发现穿刺部位感染症状并及时处理,建议加强PICC专科分层次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