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晓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5+2717
[目的]西宁地区儿童胃镜临床应用价值及儿童胃镜检查疾病谱。[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5~2008)年龄7月~14岁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3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主要疾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十二指肠球炎65例,球部溃疡65例,胃溃疡13例,复合性溃疡8例,异物6例,215例Hp(+),Hp检出率54.8%。[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溃疡病最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率较低。儿童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科室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间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等,分析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结果:实施胃镜检查患者病理改变类型为:单纯萎缩性胃炎116例,萎缩性胃炎伴增生84例.胃镜检查为单纯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Hp感染发生率85.7%、20.2%、22.6%、71.4%与萎缩性胃炎伴增生71.6%、9.5%、8.6%、55.2%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胃炎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三九胃泰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结果胃炎颗粒组治愈率为67.2%,显效率26.4%,总有效率99.2%;幽门螺杆菌转阴率48.3%。对照组分别为45.2%、24.2%、80.6%、1.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胃镜检查结果和采用三明安信技术生物公司生产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检测Hp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6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无胃或胆囊手术者占54.769/6(92/168),有胃或胆囊手术者占45.24%(76/168),Hp阳性者48.86%(82/168)。病理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结论:在基层,胃镜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最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猴头菌、阿莫西林、甲硝唑中西医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成三联治疗组78例和空白对照组73例,对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P)染色进行比较。结果三联结合对上述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使患者自觉症状减轻,HP转阴,胃镜检查病变明显好转,远期疗效稳定。结论猴头菌、阿莫西林、甲硝唑中西医三联结合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的影响。方法将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与同期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相比较;60例疣状胃炎合并Hp感染者随机分为A组(抗Hp治疗组)和B组(非抗Hp治疗组)各3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治疗2周。B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1月。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接受胃镜检查和Hp检测。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27例HP得到根除,HP根除者疣状胃炎治愈率达74%,有效率88.9%。未接受抗Hp治疗的B组30例,疣状胃炎治愈0例,有效率26.7%。结论Hp感染和疣状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后,大部分疣状胃炎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诊治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3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部分患儿行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镜下病变程度严重者则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改良Giemsa染色镜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5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电子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24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为3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32例,胃溃疡为17例,复合性溃疡为4例,异物为6例(胃异物及食管异物各为3例),过敏性紫癜为5例,镜下无明显异常为4例.336例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183例(54.46%)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阳性,其中56例(16.67%)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示慢性炎性改变.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在电子胃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为常见病种,HP感染与儿童胃炎及溃疡病关系较密切,儿童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众医学》2011,(10):80-80
我今年85岁,1989年得了一次急性胃炎.以后在季节交替时常有复发.历次胃镜检查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今年5月份复查,发现有部分腺上皮化生,结论为萎缩性胃炎伴充血。因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我接受了三联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258例,对其胃镜检查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258例患者全部顺利的完成了胃镜检查,没有发生并发症。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80例,胃底静脉曲张70例,胃溃疡4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糜烂性胃炎1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12例,反流性胃炎11例,浅表性胃炎6例,萎缩性胃炎4例,充血性胃炎2例。结论对肝硬化胃镜检查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胃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丽平 《健康必读》2008,7(9):57-5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1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较好,患者的自觉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病变明显好转,HP转阴,远期疗效稳定。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老年胃病的临床资料,169例均做电子胃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病变组织送病检。结果169例均为慢性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102例,萎缩性胃炎67例,HP感染率分别为70.6%、83.6%。合并上消化道病变者胃癌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HP感染率分别为88.1%、88.6%、79.3%。结论HP感染与老年胃病密切相关,早期胃镜检查、积极抗HP治疗是防治胃癌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326例5岁以上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326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123例,阳性率37.73%。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中家属感染率为88.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3,P〈0.01)。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98.47%,其中浅表性胃炎90.34%,且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中、重度改变达22.03%。结论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再发性腹痛大部分伴有器质性疾病,浅表性胃炎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小儿因腹痛行胃镜检查阳性结果者结合其临床原因及症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因腹痛于门诊就诊或收治入院的患儿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个月~14.5岁。参照《上消化道内镜学》中的胃镜操作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小儿电子胃镜检查,详细记录镜下病变情况及结果,同时又进行了病变处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结果320例患儿中浅表性胃炎共检出265例,检出率为82.81%,是腹痛的主要原因,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的检出率(18.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5)。胃镜报告显示,浅表性胃炎的镜下特点以“胃窦小结节”为主,占47.55%,其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型(10.04%)、红斑型(42.26%)、伴糜烂型(6.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23、11.33、13.28,均P<0.05);HP的总体检出率为48.75%,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深,HP检出率增高,在重度胃黏膜炎症中,高达86.67%。结论小儿腹痛以上消化道炎症和溃疡为主,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并且随病程加重,检出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息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临床上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胃息肉患者150例,两组均采用胃镜下取病理组织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阳性总检出率30.0%,其中阳性(+)及阳性(++)居多,分别各有9例和10例。150例胃息肉患者的HP检出率为:增生性息肉占43.7%,炎性息肉占31.1%,腺瘤性息肉占20.0%。其中定量HP检测以HP阳性(+)居多,增生性息肉13例,炎性息肉占5例,腺瘤性息肉占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息肉,两两比较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增生性息肉比较,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炎性息肉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腺瘤性息肉比较,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息肉发生有一定关系,增生性息肉的感染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腺瘤性息肉的感染率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胃镜检查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初步考虑132例小儿胃炎患者,根据胃镜检查与否及结果分组,即A组(Hp相关性胃炎组)、B组(Hp阴性胃炎组)、C组(未经胃镜检查组),除A组给予正规三联抗Hp治疗外,3组基础治疗均相同,观察各组治疗前后4周症状、体征比较,6个月-12个月随访胃镜检查结果和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腹痛及上腹压痛好转率A组分别是92.16%(47/51)、94.12%(48/51),B组分别是88.89%(8/9)、88.89%(8/9)与C组16.67%(11/66)、13.64(9/66)。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91,71.54,P<0.05)。经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A组Hp持续阴性47例(47/51),炎症得到持续的控制,炎症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病例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经过对因治疗后炎症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胃镜检查是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胃炎灵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胃炎灵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胃炎灵胶囊口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以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总有效率为91.67%,治愈率为47.22%。结论 证实了中药胃炎灵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宁 《浙江预防医学》2002,14(10):64-65
众所周知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1 ] ,Hp感染使慢性携带者发生胃的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以及胃癌的危险性增加。根除Hp可延缓慢性胃炎的进展过程 ,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三联抗Hp感染方案的疗效 ,同时对疗程 1周和 2周的Hp根除率进行随机性对比观察。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共有 4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有Hp感染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 ,所谓“活动性”是指中性多形核细胞浸润胃粘膜固有层、胃小凹上皮及表面上皮。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 ,随…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ar pylori,HP)与胃病的关系已越来越被人们认识。我们随机从301例有消化道病症和无消化道症状也无消化道病症人群的胃液和胃粘膜中检测HP,结果发现HP广泛存在各类人群的胃液和胃粘膜中,差异只在程度上。对象与方法1.对象:来院体检和门诊中接受胃镜检查的对象301例,其中男176例,女125例;年龄2岁至89岁,平均59.8岁。其中,无消化道症状(指无上腹不适、饱胀、隐痛、恶心、呕吐、厌食)也无消化道疾病史的45例,有消化道症状但无明确诊断81例,胃镜或钡剂X线造影明确诊断单纯胃炎78例、消化性溃疡63例、胃炎伴消化性溃疡26例,经病理活检确诊胃癌8例,正在服用各类消炎药、灭滴灵、铋剂等药及胃外科手术者除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对8012例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形态表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1121例,其中A组(单纯萎缩性胃炎)共532例,B组(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共589例;A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385例,诊断符合率为72.37%;B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05例,诊断符合率为8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54例,不典型增生56例;B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94例,不典型增生10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p感染307例,感染率为57.71%;B组患者Hp感染429例,感染率为72.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且其合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20.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及其年龄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青 《中国医师杂志》2001,3(9):586-587
目的 研究儿童HP相关的各种疾病感染率及其与年龄之间分布关系。方法 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 2 63例患儿 (男 15 1例 ,女 112例 ,最小 1 5岁 ,最大 14岁 ,平均 11 2岁 )。所有病例均做胃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判断有无HP感染。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 (67 9% ) ;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显著 (χ2 =18 771,P <0 0 5 ) ;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溃疡差异显著 (χ2 =34 .993,P <0 0 5 ) ;胃炎与溃疡差异显著 (χ2=16 0 97,P <0 0 5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溃疡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698,P >0 0 5 )。结论 HP阳性率排序 :慢性活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HP感染是胃炎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影响程度最大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溃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儿童HP阳性总发生率及胃炎HP阳性率均低于国内成人 ,国外儿童HP阳性总发生率多数高于国内 ;HP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以 12~ 14岁组为最高 ,临床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