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术后患者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的同步监测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85例酸及胆汁反流的同步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酸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RE患者85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应用Digitrapper MKⅢ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24h pH变化及胆汁反流.结果 RE组有酸和胆汁共同反流者为53例(62.4%),单纯酸反流者26例(30. 6%),单纯胆汁反流者3例(3.5%),无任何反流者3例(3.5%).RE组中酸及胆汁反流次数、持续反流大于5min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及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男女之间比较,各种反流无差别.结论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样常见于R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R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酸和胆汁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发生与酸及胆汁反流事件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胆汁反流是否与酸反流同样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原因.方法对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烧心、反食、反酸)患者和24h食管内 pH及胆汁同步监测.监测中患者均完成日记,内容包括进餐的时间和食物内容,卧位和直立位时间及症状.并通过症状标记按键进行症状标记.通过计算机分析结果以DeMesster计分1 4.72为标准将患者分成两组1组为无明显酸反流组(14例,56.25%),2组为有明显酸反流组(18例,43.75%).分析两组患者所标记的症状发生的时间(餐时,餐后,直立位,卧位 );是否与酸反流事件或胆汁反流事件或酸和胆汁混合反流事件有关.如果症状发生前后2mi n内食管内pH<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酸反流有关;症状发生前后2min内食管内胆红素吸收值>0.1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胆汁反流有关.计算每一例患者的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ymptom index SI).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酸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胆汁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结果 32例患者监测中共发生症状272次(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反食).第 1组患者人平症状发生次数低于第2组(5.1 vs 11.3).第2组仅18次(2.7%)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而第2组有102次(50.5%)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两组仅有7.7%的症状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第1组与酸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较低;而第2组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亦较低,但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明显高于第1组(P<0.05). 结论反流症状的发生明显与酸反流事件相关而较少与胆汁反流事件相关. 胆汁反流不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 fluxdisease ,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 98例 ,全部进行内镜检查 ,2 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 ,14 C 尿素呼气检查。结果  1 98例GERD患者按内镜分级分组 :0级组 4 7例、Ⅰ级组 2 1例、Ⅱ级组 17例、Ⅲ级组 13例。 2 2 4小时食管下段pH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级别的GERD患者pH监测各项指标 (包括pH <4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反流≥ 5分钟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 ) ,组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98例,全部进行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14C-尿素呼气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 2 4小时Bilitec2 0 0 0胆汁检测仪检测胃大部切除术 (毕Ⅱ式 )后患者的胆汁反流情况 ,观察铝碳酸镁对患者症状、胃镜下粘膜炎症和胆汁反流改变情况。方法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2月在我院胃镜室收集胃大部切除术 (毕Ⅱ式 )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吻合口炎患者共 18例 ,随机给予铝碳酸镁或硫糖铝片剂 (每次 1克 ,一日 3次 )治疗 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反流症状积分、内镜下残胃和吻合口炎症和2 4h胆汁反流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一周两组药物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反流症状积分 (P <0 0 1) ,两组药物治疗组间在一周、两周和四周…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胃内24h胆汁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顽固性咽喉部症状与胃食管酸反流的相关性 ,探讨患者症状发生的机制。并为顽固性咽喉部症状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1 病例选择 :试验组 :具有 6个月以上的咽喉部不适症状 ,如咽异物感 ,声音嘶哑 ,慢性干咳 ,呛咳等。经耳鼻喉科反复诊治及喉镜检查 ,未发现明显感染 ,肿瘤等耳鼻喉科疾病解释。对照组 :以反酸 ,烧心 ,及胸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就诊于消化科的患者 ,无相关咽喉部症状。所有患者均无胃及食管和咽喉部手术史。 2 检查方法 :患者检查前由同一医生进行症状询问。全部患者检查前 1周内停用抑酸剂和促动力剂 ,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发生情况 ,探讨其发生特点和意义 ,并建议健康青年人群DGR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 (Bilitec 2 0 0 0 )和便携式pH监测仪同步监测 4 8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胃内 2 4小时胆汁反流和pH变化情况。计算 0 14、0 2 0和 0 2 5三界值时胆红素吸收值 (BA)≥界值的时间百分比的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第 2 5 %、75 %、95 %位数 ;总、立位、卧位、餐时和餐后等各时段BA≥界值的时间百分比、反流频率、长时间反流频率、最长反流时间以及胆红素吸收值的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值 ,以及pH…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近端胃酸分布及其与酸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餐后近端胃内酸分布及其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方法应用三通道锑电极在下食管括约肌(LES)上缘近侧5cm、远侧5cm和远侧10cm处(LES-5cm,LES 5cm,LES 10cm),对受试者行空腹1h和餐后4h食管和胃内pH监测。计算食管酸暴露和胃内整合酸度(IA)。健康志愿者(HS)组和GERD组各10例。结果(1)HS组餐后LES 5cm处总IA有低于LES 10cm处的趋势,但GERD组未发现酸缓冲作用的部位差异。(2)餐后2h,HS组LES 5cm和LES 10cm处IA回升未超过基线;GERD组近端胃IA回升高于基线水平:LES 5cm:5.4(1.8~6.8)比较1.8(0.3~3.1)mmol/L.h(P<0.05);LES 10cm:5.6(2.4~7.6)比较2.3(0.8~3.1)mmol/L·h(P=0.05)。(3)两组食管酸暴露均主要发生在餐后2h,但GERD组显著高于HS组。食管酸暴露和胃内酸度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餐后近端胃酸分布异常以及胃酸分泌增高,可能部分地解释餐后GERD患者食管过度酸暴露。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与胃内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胃内胆汁反流情况.方法共51例患者入选,其中慢性胃炎患者45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6例, 慢性胃炎患者中浅表性胃炎17例,糜烂性胃炎21例,萎缩性胃炎7例;用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分别对51例受试者行胃内24h胆汁持续监测. 获得胆汁反流指标,以胆红素吸收值>0.14作为异常指标.分析指标包括吸收值>0.14 的总时间百分比;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持续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不同类型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组之间各项胆汁监测指标相差显著.组与组间两两比较,慢性糜烂性胃炎组与胃部分切除术后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较,除最长反流时间二者相差不显著外,其余3项胆汁反流(以胆红素吸收值,即abs>0.14为标准)指标后者均高于前者(P<0.01或0.05);胃部分切除术后组与各慢性胃炎组比较,前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慢性糜烂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之间比较,各项胆汁反流指标无明显差异.根据各组患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数绘制的线图,可以观察到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及胃部分节除术后,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成逐渐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类型胃炎的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不同,胃粘膜损伤程度与胆汁反流程度成正相关,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粘膜损伤最严重,胆汁反流亦最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24小时Bilitec2000胆汁检测仪检测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后患者的胆汁反流情况,观察铝碳酸镁对患者症状、胃镜下粘膜炎症和胆汁反流改变情况. 方法2000年2月~2001年2月在我院胃镜室收集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吻合口炎患者共18例,随机给予铝碳酸镁或硫糖铝片剂(每次1克,一日3次)治疗4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特点和意义,并建议健康青年人群DGR的正常参考范围. 方法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Bilitec 2000)和便携式pH监测仪同步监测48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和pH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顽固性咽喉部症状与胃食管酸反流的相关性,探讨患者症状发生的机制.并为顽固性咽喉部症状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方法1.病例选择:试验组:具有6个月以上的咽喉部不适症状,如咽异物感,声音嘶哑,慢性干咳,呛咳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探讨胃腔内黏膜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2例入选患者均因反酸 ,烧心 ,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就诊 ,无胃部手术 ,无全身其他系统疾病。随机分为 2组 ,手术组 12例 ,行胃腔内黏膜缝合术 ;对照组 2 0例 ,予以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 ,治疗 2周 ,后改为每日 1次 ,再治疗 4周。以后根据个人症状缓解程度按需服药。其他治疗措施与治疗组均相同。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在 3、6个月后对患者症状积分进行比较 ,同步监测食管 2 4小时pH变化、胆汁反流及食管下段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胃腔内黏膜缝…  相似文献   

19.
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酸敏感性及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22例,用Digitrapper MKⅢ型便携式pH值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同时监测胃内24h pH值及胆汁监测,取得胃内24h pH值和胆汁吸收值.根据每1例患者监测记录结果,选择胆汁吸收值明显增高的1个小时的时段作为研究时段,取得相同时段相同时点的胃内pH值和胆汁吸收值 ,作为1对数据,每隔10min取1次,每例患者得到6对数据,22例患者共有132对数据.这样 ,可以对胆汁反流时胃内的pH值和胆汁吸收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以确定胆汁反流时pH值和胆汁吸收值有无相关性.同理,选择pH值明显升高的1个小时的时段,可以得到pH值升高时胃内的胆汁吸收值和pH值共132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pH值增高时pH值和胆汁吸收值有无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将胆汁反流时,胃内pH值(Y轴)对应相同时刻胆汁吸收值(X轴)得到的132对数据绘制成散点图,观察到所有观测数据的分布杂乱无章, 不呈线性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胆汁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06,P >0.05).将胃内pH值增高时,胃内胆汁吸收值(Y轴)对应相同时刻pH值(X轴)得到的132对数据绘制成散点图,亦观察到所有观测数据不呈线性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内胆汁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17,P>0.05).结论可见,胃内pH值和胆汁反流无关,根据胃内24h pH值监测判断有无胆汁反流是不科学的,需监测胃内胆汁吸收值来证实胆汁反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