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常见细菌及药敏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等分组,取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并且感染的菌种存在多样性,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正>尿路感染属于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机体长时间处于高水平尿糖状态,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导致感染风险明显提高,且尿路感染是血糖上升的重要危险因素,二者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病情持续恶化,从而增加治疗难度[1]。目前,控制尿路感染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关键环节。临床多通过抗生素抵抗尿路感染,但因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频发,增加细菌耐药性,从而无法取得理想疗效。因此,临床应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尿路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22例,旨在明确其清洁中段尿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细菌检验结果、药敏情况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5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5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尿细菌检验结果阳性率为36.5%,其中细菌种类分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细菌种类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15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细菌培养阳性组及阴性组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治疗时,应先确定病原菌种类,给予使用高敏感性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耐药菌株与抗生素监测,以免发生抗生素滥用情况,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21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宇红 《浙江医学》2005,27(10):760-761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对于急性尿路感染通常无法等待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完成后再进行治疗,而是在留取尿液标本做常规检验和细菌学检查或培养之后即应用抗生素.及时了解本地区近期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谱和药敏结果,将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21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尿培养细菌阳性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院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医院内尿路感染病例76例,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及抗生素治疗.结果 院内尿路感染率2.20%.结论 对无症状菌尿治疗,只用一种抗生素即可.严重感染、混合感染的病例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联合使用抗一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医院内尿路感染病例76例,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及抗生素治疗。结果院内尿路感染率2.20%。结论对无症状菌尿治疗,只用一种抗生素即可。严重感染、混合感染的病例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临床疑诊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52例患者中190例(42%)清洁中段尿培养达到尿路感染诊断标准,致病菌193株,3例为复合菌感染,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2.0%,以大肠埃希菌(46.6%)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21.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5%)最常见;真菌占6.7%。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7.1%,6.8%.结论大肠埃希菌仍然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的耐药性普遍增高,故尿路感染治疗前应首先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杨斌 《安徽医学》2005,26(4):324-325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氏菌尿路感染的临床发病特点及药敏学变化。方法分析从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诊断尿路感染清洁中段尿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青霉素达83%~87%,复方新诺明达72%,庆大霉素达54%),而头孢三代、丁胺卡那耐药性较低,分别为30%、14%。结论大肠埃希氏菌仍然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尽量根据细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细菌检验、药敏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396份尿液样本,均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分析细菌检验、药敏试验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共发现菌株396株,其中282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阴沟肠杆菌;其余114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菌株敏感度依次为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青霉素。革兰阳性菌株组和革兰阴性菌株组在临床疗效和治疗时间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不同致病菌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也存在差异,尿细菌检验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临床治疗应采用分期治疗方法,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亿  王殿珍 《重庆医学》2002,31(1):42-43
目的 在收集了1997、1998、1999年西南医院肾科住院病人所有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回性分析了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状况。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API细菌鉴定系统,细菌药敏采用K-B法,采用“KHONET4”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肾科病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产气肠直菌及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导致尿路感染的比例呈爱年上升的趋势;在检出的病原菌中,药敏试验以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氨基甙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其耐药性分析对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尿液细菌培养试验,结合实际的实验结果来选择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的尿细菌检验结果为阳性,占患者总人数的36%,其中粪肠球菌感染有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有11例、合并支原体感染有3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有2例。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有效人数为17例,占总人数的94.4%。结论复发性患者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活动中,利用尿细菌检验指导患者长期疗程治疗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必要状况下要能够结合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抗生素,通过分期疗法的积极配合来保证临床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复杂病因及病原学特点,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44例中老年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32例中段尿培养阳性;对其复杂病因、菌群分布、耐药性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44例中老年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复杂病因以糖尿病(49.1%)、尿路结石(25.0%)为主;其中合并2种及以上复杂病因的占25.3%。332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48.8%)、肺炎克雷伯杆菌(11.1%)和屎肠球菌(10.8%)为主。对16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它们对氨苄西林(89.5%)、喹诺酮类(74.7%)及头孢菌素类(73.4%)等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中老年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建议及时检测并根据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合理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感染相关性因素。方法综合专家意见以及参考国内外文献,设计《住院患者留置尿管情况调查问卷》。随机选择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104例。观察留置尿管后患者的尿路感染率以及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更换尿管的间隔时间以及留置尿管的时间越长就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由于抗生素使用引起菌群失调容易导致尿路感染。结论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由于抗生素使用引起菌群失调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因此应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尤其应当避免为了预防尿路感染,而提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尿路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52例男性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致病菌169株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1.54%,其中大肠杆菌占31.95%,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8.34%,真菌占20.12%;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渐加重。结论:男性尿路感染致病菌仍以大肠杆菌为主,但球菌及真菌感染明显增加,临床上应重视尿路感染的耐药问题,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庞建仿 《西部医学》2007,19(4):594-595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病原学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2例门诊及住院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尿路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0%,其中大肠埃希菌以51.6%占第一位,革兰阳性球菌占16.1%,其中肠球菌占4.8%,真菌4.8%。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头孢曲松/舒巴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棒酸、头孢唑啉敏感。结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抗生素药物治疗应依据细菌学指导选择敏感药物,在未获得明确病原菌前应根据感染及耐药的流行趋势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及药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共76例,给予两组患者分期长时间治疗,结合患者尿路细菌培养状况及敏感试验结果,采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7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中有26例患者尿路细菌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占34.21%比重,其中有20例患者出现大肠埃希菌感染,4例有粪肠球菌感染,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26例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症状时,单用尿路细菌检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适当结合药敏实验辅以抗生素治疗,采用分期长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复发性尿路感染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伦碧 《重庆医学》2007,36(23):2432-243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尿路感染基础疾病、常见细菌种类、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老年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症状、病因、致病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老年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依次为前列腺肥大、糖尿病、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刺、长期卧床和留置导管。尿培养结果主要为大肠杆菌占58%、革兰阳性球菌占19%,其次为产碱杆菌、真菌、变形杆菌。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丁胺卡那、喹诺酮类、头孢拉定等。结论多数老年尿路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件有基础疾病,甚至细菌混合感染。因此,治疗基础疾病,根据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时合理选用敏感有效抗生素,减少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与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收治的20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标本性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细菌检验阳性率为35.0%,共行药敏试验421次,实际有74药次应用敏感,阳性与阴性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疗中,需结合细菌检验与药敏试验结果为治疗根据,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对治疗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6例。对指标观察方法、细菌检验及治疗方法、抗生素检验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41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11例,阳性率为26.83%。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中粪肠球菌对沙星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4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细菌培养为阳性的1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2%。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实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并根据细菌检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针对性的分期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84例糖尿病伴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玉和  赵志勇  罗春媛 《医学综述》2008,14(18):2863-2865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伴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病例药敏试验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取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患者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用法国梅里埃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年份、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分组分析。结果在165份尿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占50.9%(84/165),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41.7%(35/84),ESBLs阳性菌株对多种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菌株,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ESBLs阳性组有3例合并肠球菌感染,其中1例万古霉素耐药;近期组较早期组ESBLs阳性率明显升高、耐药状况更严重。结论糖尿病伴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