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高频探头对20例CHPS患儿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幽门管的长度、宽度及幽门肌的厚度,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均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无假阳性病例,超声测量各径线均达到了幽门肥厚的诊断标准,幽门肥厚度与手术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测量幽门管长度较手术测量短(P<0.05).结论 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简单易行,费用低廉,是诊断CH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对于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69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超声及临床资料,患儿的幽门管长径、直径及幽门肌层厚度的超声测值与手术中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超声可清晰显示幽门形态,超声测值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正确的探查方法是超声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高频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6~10MHz)经腹部扫查6例呕吐查因的新生儿及婴儿的胃及幽门,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直径12mm,幽门管长度>20mm作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结果2例患者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4d~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高频超声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有望取代传统的X线钡餐检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胃肠透视及超声检查,4例患儿术中确诊该病并经1次手术解决,2例术前仅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行幽门肌切开术,再次出现呕吐后行2次手术发现肠旋转不良.所有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肠旋转不良较为少见,病因不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症状易掩盖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而贻误其诊断.胃肠透视对于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彩超检查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及时的诊断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厚性幽门狭窄(HPS)患儿幽门肌层厚度和幽门管长度与患儿年龄和体质量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确诊的111例HPS患儿,超声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及幽门管长度资料及其与年龄和体质量间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PS患儿幽门肌层厚度与年龄和体质量有显著相关性(r=0.60、0.49,P0.01),而幽门管长度与年龄和体质量间无相关性(r=0.13、0.02,P=0.177、0.868)。结论 HPS患儿的幽门肌层厚度与年龄和体质量直接相关,提示对于年龄较小和(或)体质量较轻的疑似HPS新生儿,其肌层厚度和幽门管长度未达HPS的超声诊断标准时,可进行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5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例幽门黏膜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并发脐部戳孔疝,经修补治愈,1例术后仍有呕吐,行开放手术证实为肌层切开厚度不够所致。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瘢痕小,但需要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地常见的外科疾患之一,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长期频繁呕吐、入量不足可造成慢性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障碍,如及时诊断治疗,可尽早恢复健康。以往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辅助诊断是靠小儿吞钡作X线检查,我们试图用B型超声诊断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来取代X线诊断,为此我们从1992年5月至1994年6月用B超诊断仪对40例年龄在1—12周婴儿因频繁呕吐、临床可疑肥厚性幽门狭窄作B超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收到准确效果,现报导如下:仪器与方法:美国GE公司RT-fino型实时超声显像仪,频率为3.5…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国内报道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率为1/1000~1/1000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导致胃出口机械性梗阻,引起频繁的呕吐.严重的呕吐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关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发育、神经支配、神经细胞发育和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均有一定作用.该文就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肾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段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等指标。结果PI、RI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高,随病情的好转而恢复。结论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检测是早期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胃幽门前隔膜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2年4月和11月,共收治先天性胃幽门隔膜患儿2例,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现报告如下: 例1:女,因“娩出窒息、复苏后1/2h”入我院新生儿科治疗(其胞姐于1998年因“幽门狭窄”在外院二次手术失败后夭折)。第3d病情好转,有排便,予试喂奶,但患儿吃奶后即呕吐。X线平片示:胃扩张。经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处理,3d后试喂糖水后仍反复呕吐,不含胆汁,伴腹胀明显,未排大便。消化道碘油造影示:胃扩张、幽门梗阻。反复触摸于右上腹肋缘下可及一橄榄样质硬包块,大小约2 cm×1.2 cm,活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隔膜?于生后第8 d手术:见幽门约Zcm×1.2 cm,质硬、色稍发白,光滑,于幽门包块前上方无血管区纵形切开浆膜及环肌浅层肌纤维,长约2 cm,幽门钳分离环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