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毒品滥用者的治疗与康复大体上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除生理依赖,二是解除心理依赖,即一心瘾”。近年来,在各级专家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种新型戒毒药物层出不穷,解除生理依赖已不困难,一般经过2周药物治疗即可达到目的。据研究,目前彻底解除心理依赖非常困难,因为毒品滥用者,即便是在戒毒治疗后,仍会对毒品有渴求,这往往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由于处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地理位置,白俄罗斯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假道白俄罗斯将毒品运往国际毒品消费市场.近来,受不同亚文化思潮的冲击和毒品价格降低的影响,白俄罗斯已成为毒品的集散地和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昆明市滥用合成毒品人群 HIV 感染现状。方法:调查分析昆明市100例合成毒品滥用门诊病人。结果:(1)合成毒品滥用者年龄多在35岁以上,多药滥用情况严重;(2)各组间性别、对合成毒品认知、与谁一起使用及使用完后是否有性行为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 HIV 感染率存在差异;(3)使用合成毒品后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目前昆明市合成毒品使用问题严峻,HIV 感染率33%,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的现状,为下一步更科学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卷宗统计、访问调查的方式,对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以高中以下文化、患有疾病、无业、男性青壮年为主,滥用人群集中在市城区,滥用主要原因是文化水平低、精神匮乏;滥用毒品的种类以甲基苯丙胺(冰毒)和海洛因为主,滥用方式是鼻吸和注射。结论:根据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毒品滥用者的特征,相关部门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的减少毒品相关活动;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增加无业青壮年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及Stroop字色干扰测验来检测新型毒品滥用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对42例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与50例健康对照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和Stroop字色干扰测验进行对照检测。结果:在Stroop字色干扰测验中,除双字项目外,病人组的成绩均比对照组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BANS测查中,病人组在延时记忆因子的成绩比对照组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和延时记忆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合成毒品滥用者自然康复的心理过程,重点探讨"为什么戒毒"和"如何戒毒"两个问题.方法:对11名合成毒品滥用自然康复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合成毒品滥用者戒毒的原因包括吸毒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重大事件的发生、来自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压力以及害怕强戒心理等;(2)他们戒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认知功能检测结合PET影像学研究新型毒品滥用者大脑神经毒性损害的改变。方法:纳入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1月-2010年5月新型毒品滥用者共18例,采用临床症状评估、认知功能检测和PET检查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神经精神毒性损害的程度和相关脑区的改变。结果:在临床表现症状中,广泛性焦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2.2%的新型毒品依赖者出现广泛性焦虑症状。吸食新型毒品种类以冰毒为主,(在认知功能测验中,单字、单色、双色患者组均较对照组长,颜色字意的干扰、颜色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的结果显示,糖代谢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额叶组织,其余各个大脑区域(顶叶,颞叶,海马,大小脑等组织)均有不同比例的糖代谢降低。PET显示脑区(纹状体、海马、额叶)出现代谢性变化与认知功能(记忆、焦虑、注意力)损害相对应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PET显像各脑区均出现了有临床意义的改变,与认知损害结果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毒品滥用呈现出传统毒品(以海洛因为代表)滥用问题尚未解决、新型毒品(以苯丙胺类物质为代表)滥用问题又来势迅猛的严峻现实[1]。截至2009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33.5万,其中海洛因滥用97.8万人,新型毒品滥用36万人[1]。新型毒品的吸食人群正以  相似文献   

10.
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形势日渐恶化,如何扭转这一局势已成为澳门地区相关禁毒部门关注的焦点。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和毒品获取倾向理论,本次研究系统性地抽样调查了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情况,分析了派对活动、吸毒朋辈、毒品获取难易程度、对吸毒的态度以及对吸毒危害认知等因素对他们吸食合成毒品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参与派对活动频率高、合成毒品获取难度低、对吸食合成毒品反对程度小、对合成毒品危害认知少、结识吸毒朋友较多的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其吸食合成毒品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青少年。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如何预防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滥用毒品对机体的危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京虎 《中国药事》2000,14(5):337-338
建国五十年来 ,尤其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医药行业同其它行业一样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大量的新药涌入市场 ,给人民战胜疾病增添了有力武器。但因用药不合理及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药物滥用的局面也在不断发生。尤其是麻醉、精神药品的滥用导致患者的机体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分泌的改变已有许多研究证明 ,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首先使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受到抑制 ,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引起一系列次级继发性损害 ,患者体质日衰。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由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受到抑制 ,导致下丘脑……垂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人格特征。方法:对11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验,EPQ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毒品滥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6.95± s3.42)年;初吸平均年龄为(22.16± s5.14)年。92.4%患者为多物质滥用,主要以 K 粉、冰毒、摇头丸及麻古为主。滥用新型毒品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脑神经衰弱症状、躯体损害、性格改变及精神活动的影响。EPQ 结果显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内外向倾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及说谎(L)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维度均与滥用毒品年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受教育程度低、年轻、多物质滥用者居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治疗时应加强心理干预,重建其人格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亚独联体国家毗邻"金新月"地区,毒品问题严峻。为了解中亚独联体国家毒品滥用现状,在Pubmed上查找这些国家毒品滥用的最新进展,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传统毒品与合成毒品滥用的结构模式及发展趋势。方法:设计问卷,经培训和预实验,对兰州户籍的1355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阿片类吸毒史10年以上占69.2%;苯丙胺类吸毒史10年以下占82.8%。40岁以上阿片类吸毒者占86.5%;40岁以下苯丙胺类吸毒者占82.4%。从首次滥用毒品到被查获的潜伏期1年以上者占43.4%,最高达28年。阿片类吸毒者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占53%。合成毒品滥用率45.5%,18.6%的吸毒者正在使用苯丙胺类毒品,其中14.8%同时混用其他毒品。女性单独滥用冰毒构成为15.6%,是同年龄段男性的4倍。93%的苯丙胺类滥用表现为有间断使用。结论:在吸毒成瘾者年老瘾深、习惯性、贫困化、潜伏期、新生吸毒人员增幅较小等因素作用下,兰州正处在由传统毒品向合成毒品的缓慢转化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吸毒青少年多药滥用的情况,为加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吸毒人员多药滥用调查问卷,对云南省4个州市的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25 a以下,首次吸毒时间低于20 a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35例有效问卷中,其中满足年龄要求的共178例,占19.0%,有多药滥用的共157例,占88.2%。滥用的毒品总共有5种,其中大多数是海洛因和冰毒混用。滥用的成瘾性药物有9种,其中滥用最多的是复方地芬诺酯(82.1%)和三唑仑(52.8%)。结论:云南省吸毒青少年普遍存在多药滥用的情况。除了存在多种毒品混用外还存在毒品与成瘾性药物混合滥用,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我们戒毒所现收治的“新型毒品”滥用病人数逐年呈增长的趋势,现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所住院治疗的56例“新型毒品”滥用病人就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孝感市康复医院戒毒所住院治疗的“新型毒品”滥用的病人。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17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人群戒断情况、复吸率及生存和躯体状况。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在我科自愿脱毒的病人进行家庭访问和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被调查对象136例,戒断半年以上未复吸者15例(14%),反复吸食者88例(其中保持操守最长时间5个月)(84%),海洛因过量致死18例(13%),精神药物滥用致死13例(10%),合并器质性疾病26例(25%),愿意接受康复治疗81例(77%)。结论:复吸率居高不下;药物滥用致死人数逐渐增加:身体抵抗力降低,合并器质性疾病增加;渴望彻底戒除毒瘾完全康复者众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来,在传统的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背景下,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急剧增加。目前缺乏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同时合并海洛因滥用的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和湖南等五地区的强制隔离机构新入所的主要滥用毒品为合成毒品滥用者共计2773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海洛因滥用两组的特征及导致的后果差异。结果:在2773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毒品依次为:冰毒(65.24%)、麻黄素(27.41%)、麻古(3.82%)、K粉(2.49%)、摇头丸(0.61%)等,近一半(48.78%)的调查对象滥用过2种以上违禁毒品或成瘾性药物,937例(33.79%)曾经滥用过海洛因。不同地区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所占比例不同,最高者为云南省(44.58%),随之依次为湖南省(36.55%)、上海市(35.14%)、广东省(24.67%)和北京市(8.93%)。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逐渐增高,≤25岁组为19.82%,26-40岁组为33.67%,≥40岁组为50%,有海洛因滥用史的平均年龄(35.84 a±9.02 a)高于单独合成毒品滥用者(31.35 a±8.59 a),汉族、无业及离婚等合成毒品滥用者滥用海洛因的比例分别高于少数民族、有工作及未婚和已婚者。在有海洛因滥用的调查对象中,60.11%为使用海洛因之后才开始使用冰毒等合成毒品,21.39%为几乎同时开始使用海洛因及合成毒品,18.50%滥用者为先使用合成毒品后再开始使用海洛因。使用毒品原因方面,具有海洛因滥用者因为"心瘾、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等原因而滥用合成毒品的比例高于单纯的合成毒品使用者,而前者为"试图减肥"而吸毒的比例低于后者。与没有海洛因滥用史的调查对象比较,有海洛因滥用史组有较高的合成毒品使用剂量、滥用频率、注射吸毒的比例、同时使用其他毒品的比例、合成毒品成瘾的比例和具有更高的渴求VAS评分,且有海洛因滥用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性行为和性伴吸毒等不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较高,HIV和HCV感染率也较高,且有更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比例。结论: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普遍,近1/3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也增加。有一部分海洛因滥用者为了"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而开始使用合成毒品,且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合成毒品滥用频率和程度增加、成瘾比例及渴求程度较高,性传播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疾病风险也增加。研究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该研究为我国制定禁毒政策和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20.
海洛因滥用者心理控制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滥用者心理控制源倾向的特点,为制定预防复吸措施提供心理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用“内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对228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自评测查,并与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内控性低,内控定向与吸毒时长呈正相关,外控性高,而且男性又毕女性高,结论:海洛因滥用者在很大程度上把行为的后果归结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对事件知觉到的控制能力低。不利于他们对复吸行为的自身控制及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