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HLA衍生肽 HLA B 2 70 2 .75 84(P)对同种移植心肌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耳后心肌移植模型 ,受者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对照 1组 :不给药 ;对照 2组 :仅给予环孢素A(CsA) ;对照 3组 :给予无关对照肽 (cP) ;对照 4组 :仅给予P ;实验组 :给予P和CsA。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心肌跳动作为移植心肌存活和排斥反应的指标。结果 对照 1组移植心肌的平均存活时间 (MST)为 ( 7.5± 0 .5 )d ;对照 2组为 ( 8.5± 1.5 )d ;对照 3组和对照 4组均为 ( 7.0± 1.0 )d ;实验组为 ( 2 6 .5± 3.5 )d。实验组与各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用合成HLA B 2 70 2 .75 84衍生肽结合应用亚治疗剂量的CsA ,能显著延长小鼠同种移植心肌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的人类白细胞抗原衍生肽(RDP1258)对大鼠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标准Fmoc法人工合成RDP1258。建立异基因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将已建立肾移植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使用RDP1258 环孢素A(CsA);B组:单独使用RDP1258;C组:单独使用CsA;D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监测血清肌酐浓度,并进行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常规病理检查。采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法检测长期存活大鼠的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结果A、B、C和D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3.4±30.6)d、(18.3±7.3)d、(16.9±6.4)d和(9.4±2.6)d。A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提示,长期存活的受者脾细胞对供者脾细胞的刺激不表现出明显细胞增殖反应,而对无关大鼠脾细胞仍能产生较明显的增殖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RDP1258结合小剂量CsA,能显著延长异基因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RDP1258诱导了受者对供者的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HLA衍生肽RDP1258对大鼠同种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HLA衍生肽RDP1258;建立大鼠心脏腹部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心脏移植前后不用任何药物;(2)环孢素A(CsA)组:心脏移植前后给予CsA灌胃;(3)RDP1258组:心脏移植前后给予PDP1258腹腔注射;(4)RDP1258 CsA组:心脏移植前后联合给予RDP1258和CsA。分别观察人工合成的RDP1258纯度、移植心存活时间及移植心组织的光镜及电镜检查情况。结果RDP1258纯度达95%以上,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对照组为(8.00±2.90) d,CsA组为(13.38±3.62)d,RDP1258组为(33.29±10.09)d,RDP1258 CsA组为(85.38±18.34) d。RDP1258组和RDP1258 CsA组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显著延长。RDP1258组和RDP1258 csA组移植心病理改变较轻,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RDP1258能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围手术期给予RDP1258和CsA,能够明显延长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新型HLA衍生肽对大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衍生肽(RDP1258)的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人工合成一种HLA RDP1258,用3H胸腺嘧啶( 3H TdR)掺入法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酶化学法观察其对脾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1(HO 1)活性的影响。并与HLA衍生肽(HLA 2702.75 84)进行对比。结果 HLA RDP1258 抑制大鼠脾细胞增殖作用比HLA B2702.75 84 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 RDP1258 对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大约是 HLA B2702.75 84 的 8 倍以上;HLA RDP1258 具有较明显的体外HO 1抑制作用,是HLA B2702.75 84抑制作用的5倍以上,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HLA RDP1258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经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引起的增殖反应,这种作用可能与影响HO 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免疫耐受与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通过主动诱导、阻断免疫应答和建立白细胞微嵌合体诱导耐受的最新进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可通过阻断共刺激使T细胞无能,诱导耐受。IL-4和IL-10是T辅助细胞(Th)2细胞因子,能诱使免疫向Th2方向偏离,促进耐受形成;IL-10也是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可通过抑制宿主抗原提呈细胞抑制免疫。重点阐述了CTLA4和IL-4、IL-10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各种诱导方法的联合应用及其在异种移植中的具体实施。在用CTLA4成功诱导同种异体骨移植耐受的基础上,探讨了异种骨移植的特点,以及通过诱导免疫耐受防止异种骨移植排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母体能通过自身的免疫调节系统进行正常的免疫调节,并能有效制约自身对胎儿的排斥反应,对胎儿产生免疫耐受。HLA—G在母胎界面滋养细胞的独特表达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HLA—G分子的基因多态性、结构、功能以及其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是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器官移植中免疫耐受的机制及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最大的特点是捕获外来抗原 ,迁移至引流淋巴结 ,发育成熟并递呈抗原 ,启动和诱导T细胞分化产生免疫反应或直接激活B细胞及产生免疫记忆[1] ,因此DC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本文就近两年DC与免疫耐受的关系作一综述。一、树突状细胞亚群DC是一异质的细胞群体 ,其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细胞起源、不同的成熟状态和功能方面[2 ] 。细胞起源和成熟程度差异决定着DC的不同功能 ,这与免疫耐受诱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DC表面蛋白质分子 ,可将源于小鼠骨髓和胸腺或淋巴器…  相似文献   

9.
虽然同种组织和器官移植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仍是影响成功的最主要问题,也是当今移植界研究的热点。如何有效地诱导免疫耐受,已成为移植免疫学领域的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初Starzl发现微嵌合状态,指器官移植以后,用现代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观察到的不同个体来源的细胞在某一特定个体内长期共存的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现就微嵌合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微嵌合状态的发现微嵌合状态(microchimerism)[1]是指接受同种实体器官移植的受者体内可检测到供者来源的细胞或遗传物质(如HLA分…  相似文献   

10.
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移植是覆盖烧伤创面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皮肤移植对烧伤感染、休克的预防及创面愈合、愈后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但自体皮源在烧伤后往往不足且自体皮的获取本身对机体就是一种损伤 ,因此异基因 (异体、异种 )皮肤移植仍是烧伤创面覆盖的重要措施之一。要达到理想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是解决临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目前在啮齿目动物已经可以用多种方法成功诱导移植耐受,但是这些方法尚未能成功应用于临床,有些方法比较成熟,已经在临床试用,本文就这些在临床试用的方法及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以SD大鼠作供体,以Wistar大鼠为受体的甲状旁腺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通过本实验研究揭示移植前输注供体肝细胞可诱导免疫耐受产生;而输注适当剂量的肝细胞免疫抗原,对移植物的存活期长短有重要作用。CsA可明显改善器官移植的存活期;它在抗原暴露前应用可抑制受体T细胞的活性,使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产生耐受性。供体肝细胞输注及CsA联合使用,本组无1例动物达到长期存活,这可能与加用CsA后干扰体内免疫调节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异位脾移植和原位脾移植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脾移植和原位脾移植模型6周后,二期行同源心脏移植,比较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和移植5d后的排斥反应强度.以单纯心脏移植组和心脏移植+环孢菌素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心脏移植+环孢菌素组>原位脾移植组>异位脾移植组>单纯心脏移植组(P<0.05).术后第7天排斥反应强度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测定:心脏移植+环孢菌素组<原位脾移植组<异位脾移植组<单纯心脏移植组(P<0.05).结论 由于脾脏的生理功能与门静脉系统的回流特点有关,较之于异位脾移植,原位脾移植能更为有效地诱导受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5.
Fas/FasL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睾丸及角膜等免疫赦免组织中均有持续的FasL表达〔1〕,体内外实验也表明FasL可有效地诱导Fas T淋巴细胞凋亡〔2〕,故Fas/FasL相互作用产生的移植免疫耐受倍受移植界关注。现将Fas/FasL的结构功能及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一、Fas/FasL分子生物学特性Fas又名APO 1,CD 95分子。最早利用杂交瘤技术得到多株识别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Itoh等〔3〕证实其中一株单克隆抗体即为APO 1分子。…  相似文献   

16.
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是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器官移植中免疫耐受的机制及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转染人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在胰岛移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携带人HO-1基因的腺病毒对新分离的SD大鼠胰岛细胞进行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使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及放线菌酮诱导凋亡。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每只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门静脉内置入约1200个胰岛当量的胰岛后,观察糖尿病大鼠血糖及体重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内移植胰岛细胞的胰岛素、HO-1蛋白表达及表达CD3抗原的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转染人HO-1基因的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纯胰岛细胞移植后移植物存活时间为(5.33±4.18)d,转染人HO-1基因的胰岛细胞移植后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0.56±4.33)d,两组比较,P<0.05;转染人HO-1基因的胰岛细胞培养48 h即见人HO-1蛋白表达;肝内移植7 d后移植物有人HO-1蛋白表达;移植胰岛周边及胰岛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单纯胰岛移植组明显减轻。结论大鼠胰岛转染人HO-1基因能够增加体外培养胰岛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并能延长体内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减轻淋巴细胞对胰岛的浸润。  相似文献   

18.
异体肢体移植手术的成功,使人们更关注免疫耐受的研究。树突状细胞作为耐受原可以从多个方面诱导耐受,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肢体移植中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异种移植时由于需要克服强有力的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带来的危险性远远超过了同种器官移植,因此目前认为只有诱导人体对动物器官产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异种移植才有可能走向临床。本文就近年来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母体能通过自身的免疫调节系统进行正常的免疫调节,并能有效制约自身对胎儿的排斥反应,对胎儿产生免疫耐受。HLA—G在母胎界面滋养细胞的独特表达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HLA—G分子的基因多态性、结构、功能以及其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