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埋线法下穹窿加深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穹窿变浅是眼球摘出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容易引起义眼滑脱或不能放入 ,影响外观。正常下穹窿的形成和支持是由于下穹窿部结膜与下直肌肌腱之间有平滑肌纤维相连 [1 ] ,摘出眼球时 ,该平滑肌往往被分离 ,故下穹窿变浅多见于眼球摘出后。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对 34例因各种原因摘出眼球后下穹窿变浅者行埋线法下穹窿加深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 :本组 34例 34眼 ,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2 1~5 8岁 ,平均 32 .3岁 ,其中眼球摘出后无眼座 7例 ,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后 2 3例 ,硅胶等其他眼座植入后 4例。…  相似文献   

2.
义眼座植入同期下穹窿成形术治疗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加下穹窿成形术治疗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只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用后部tenon囊包埋义眼座,其中24例找到直肌,10例行皮肤面固定穹窿部结膜,24例将下穹窿结膜缘直接缝合在眶缘的骨膜上,球结膜缺损部分均行唇黏膜移植.结果随诊5~30个月33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膜伤口一期愈合,无义眼座暴露,1例结膜囊粘连狭窄.结论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治疗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手术效果好,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岁,4年前左眼被桌子撞伤未影响视力,近4个月出现异物感,于1990年10月14日就诊。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眼部检查:视力:右眼5.3,左眼5.3。右眼无异常发现。左眼上睑未见异常,左眼球无突出,眼位正位无复视,眼球运动自如,球、睑结膜无明显充血。左眼上方穹窿部颞侧结膜肿胀明显不充血,该处结膜下可触及黄豆大小一肿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楚可随结膜移动,质地硬稍有压痛,角膜透明,眼底无异常。同年10月21日在局麻下将肿块切除。术中剪开该处穹窿部结膜时见肿块为黄白色,约5×5mm~2大  相似文献   

4.
眼球摘除后,由于下穹窿部结膜囊过浅或因结膜疤痕粘连,脸畸型,常造成装配义眼困难。我们采用缝线法和眼模加压法加深固定下穹窿部,装配义眼共21例,通过观察,效果尚好。本法简便,可在门诊操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眼外肌解剖及眼球运动的特点阐述先天性下睑内翻的发病机制,探索下直肌鞘纤维分离用于矫治先天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对31例61眼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从下穹窿部行下直肌鞘纤维离断或联合穹窿眼睑皮肤缝线术及术后下睑缝线牵引。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18.64个月。结果29例57眼一次手术完全矫正,占93.55%,2例4眼复发,占6.45%。结论先天性下睑内翻的发病机制不同于传统概念原因。运用下直肌鞘纤维离断符合生理解剖关系或联合穹窿眼睑皮肤缝线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年 5月至 11月间采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施行内眼手术 79例 79眼 ,麻醉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 :79例住院行内眼手术 ,其中男 42 ,女 37。白内障囊外摘出、青光眼巩膜瓣下咬切、虹膜根切、角膜穿孔伤清创缝合、巩膜穿孔伤清创缝合。以上手术均采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照组 49例 5 0眼 ,其中男 42 ,女 7。包括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巩膜瓣下咬切、角巩膜穿孔伤。以上手术采用 2 %利多卡因球后注射麻醉。眼球筋膜囊下麻醉操作方法 :(1) 0 5 %地卡因术眼表面麻醉后开睑器开睑 ;(2 )眼球颞上或鼻上方穹窿部做…  相似文献   

7.
浅眼窝或部分粘连的穹窿再造是目前眼部美容整形很重要部分,前者指无眼球的眼窝组织收缩,后者指有眼球的睑球粘连引起的无穹窿,由于结膜囊收缩的疤痕形成可以产生各种问题,包括无法按装假眼,眼球能动性减少,内翻,斜视及复视等,处理浅眼窝或部分粘的连穹窿的手术治疗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是后部穹窿的再造,使之垂直地能很接近正常穹窿的外形和功能。我们应用口腔粘膜或结膜的修补代替收缩的组织,和用透明塑料即有机玻璃制的平凸椭园形或中空环形填充物(眼模)的支撑作穹窿再造,收效较好,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球摘出术后使用自体真皮脂肪植片充填眼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1987年初以来,我们采用此方法治疗眼球摘出术后的眼窝塌陷,上限睑凹陷和手术后不能安置假眼的病人30例,平均观察二年,外观和假眼的活动均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手术适应症: 绝对期青光眼。外份性眼球萎缩。炎症后眼球穿孔萎缩穹窿结膜变浅睑球粘连结膜囊缩窄,先天性小眼球。小睑裂、下睑外翻。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眼球摘出术采用真皮脂肪植片可保持幼儿眼眶的正常发育,安置假眼后随访较其它植入物容易观察。对成年人的脉络膜恶性黑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已侵犯眶内容者,或眼球、眼眶正处于炎症状态者,均禁止采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9.
曲安奈德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治疗重症春季角结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曲安奈德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治疗重症春季角结膜炎(vem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的疗效.方法118例236眼曾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或/和其他抗过敏滴眼液难治的重症VKC应用曲安奈德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治疗,每次每眼10 mg(0.25ml).结果显效时间3 h~2 d,经过18个月以上,平均29.4个月(1.5~4年)的随访观察,维持疗效2.5~14个月,平均7.86个月.复发病例的临床表现均比以往未治疗时的发作情况有明显减轻,重复注射间隔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副作用.结论应用曲安奈德上穹窿结膜下注射对于采用传统疗法难以控制的重症VK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2岁 ,右眼下睑穹窿部肿物 2 0 d,有时稍痒 ,无其他不适。眼部检查 :右眼下睑穹窿部有一 0 .6 cm× 0 .4cm× 0 .3cm肿物 ,无蒂 ,肉红色 ,呈菜花样 ,质脆 ,触及易出血 ,用 5 0 g· L- 1 冰醋酸涂肿物表面 ,见肿物表面变白。追问 1个月前患有生殖器尖锐湿疣。刮取肿物表面组织送病理 ,病理诊断 :尖锐湿疣。眼科诊断 :右眼下睑穹窿部结膜尖锐湿疣。治疗 :白细胞介素 - 2 10万单位溶于 2 0 g· L- 1利多卡因 2 m L,用 5号皮试针头于疣基底及周围结膜下浸润麻醉 ,CO2 激光将湿疣碳化 ,注意保护眼球。 1g· L- 1 无…  相似文献   

11.
李××,男,23岁,农民。左眼红,眼痛半年,伴视物不清。半年前在与他人打架中,伤及左眼,以后经常眼红、眼痛,左眼不适,伴视物不清。曾去省内外几家医院看过,使用消炎眼药水,治疗效果不佳。近日来左内眼角外溢小砂石(建筑用砂)6块。检查:右眼无光感,眼球痨已萎缩。左眼视力0.1,左眼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角膜清亮,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晶体点状混浊(先天因素),眼底正常,上、下睑,球结膜轻度充血,下睑结膜囊少量分泌物,翻转下睑,充分暴露下穹窿部,又发现小砂石10块(每块约4×2×2mm~3大小)、用镊子取出后,病人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12.
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间接检眼镜下摘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诊的玻璃体内或无粘连的视网膜表面磁性异物,试行睫状体平坦部切口,间接检眼镜监视下脉冲电磁铁球外磁吸摘出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认的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采用间接检眼镜监视下、改良对应异物的眼球壁切口摘出方法。结果:本组20例(21眼)玻璃体内或视网膜表面无粘连磁性异物,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无一发生手术意外或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部分屈光间质不太浑浊的眼后段异物,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异物定位、定性及在其监视下进行异物摘出,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提高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根据眼外肌、涡静脉在巩膜表面不同时钟方位及功能,对51例51眼眼内及眼球壁异物患者,运用眼外肌、涡静脉巩膜表面径线定位切口摘出异物,并与角膜缘标记法对比。结果 一次性切口摘出异物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脱盲率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眼外肌、涡静脉解剖学径线定位法,简单易行,创伤小,眼球前后段径线位均较准确可靠,优于角膜缘标记法。 [眼科新进展2001;21(1)∶33-34]  相似文献   

14.
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对眼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对眼球运动的影响。方法顺序选择手术后系统观察≥3年的下斜肌后徙转位和后徙手术两组病例,比较眼球运动状况,并观察前者原在位眼位。结果(1)下斜肌后徙转位组原在位均未出现下斜视,14例单眼手术病例有上转受限,以颞上方为著,6例双眼手术病例无明显上转受限。(2)下斜肌后徙转位组手术后远期(≥3年)下斜肌运动程度、眼球上转程度均明显低于下斜肌后徙组,P〈0.001。(3)下斜肌后徙转位组术后远期下斜肌运动程度、眼球上转程度均低于近期(1周~1个月),P〈0.05,而术后中期(3~6个月)与远期下斜肌运动程度、眼球上转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导致术后眼球运动出现非共同性变化,主要是上转受限,对侧眼上转亢进。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0岁,因左眼渐进性视物不清2年余,于2000年3月20日就诊。体检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数指/20cm。双眼光定位准确,辨色力正常。右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未见异常。左眼:眼睑正常,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深,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核性混浊,玻璃体及眼底均视不见。诊断:左眼老年性白内障。B超检查:左眼玻璃体混浊,眼轴长30mm。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前作左眼球后阻滞和面神经中部阻滞麻醉,压眼球10min软化眼球,上方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术中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并向后分离,作上直肌牵…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外伤疾病所致眼内容物摘出,为了改变容貌的美观,应用巩膜侧切法植入活动义眼台,配制仿真义眼片,可以弥补无眼球的缺陷。我科自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以巩膜侧切肌圆锥内植入活动义眼台50例,随访3个月~2.5a,无排斥反应及脱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下穹窿收缩变浅或狭窄,临床上较为常见。为解决安装义眼问题,必须施行下穹窿整复术。我们采用Berens及Callahan两术式结合的改良术式,对4例下穹窿浅窄的患者进行整复,取得了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爱琴  许泽广  王香 《眼科新进展》2007,27(6):455-455,457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球穿孔伤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严重眼球穿孔伤患者应用联合手术,如角巩膜穿孔伤显微缝合、眼内异物摘出、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巩膜外冷凝环扎等,进行修复治疗,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情况。结果术后14眼保全了眼球.10眼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视力,2眼眼球萎缩。结论正确适时的联合手术,可能保全严重眼球穿孔伤患者眼球,甚至部分恢复视功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眼球重度眼窝狭窄行义眼座植入及全厚皮片移植眼窝再造术的效果。方法8例8眼无眼球重度眼窝狭窄,行一期或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术后3—8个月,行全厚皮片移植眼窝再造术。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7例义眼座位置良好,1例感染而取出。7例皮片完全存活,1例上穹窿部皮片坏死,形成新的上穹窿狭窄,3个月后再次行全厚皮片移植上穹窿成形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无眼球的重度眼窝狭窄患者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二期行全厚皮片眼窝再造术,取材来源广泛,操作简便,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探讨64排螺旋CT定位下眼球内磁性异物摘出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8例48眼眼球内磁性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巩膜探查摘出异物后,24例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例行玻璃体切割,摘出异物的同时清除玻璃体积血或积脓。 结果:一期异物全部摘出。术后视力全部不同程度地提高。 结论:64排螺旋CT定位下眼球内磁性异物摘出是眼球内异物摘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