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糖电解质在肠外营养应用中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混合糖电解质作为能量补充剂配制肠外全营养混合液的稳定性及合理性.方法 模拟临床应用处方并按照"全合一"混合原则,实验组营养液采用混合糖电解质为能量补充剂配制全营养混合液,对照组营养液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为能量补充剂配制全营养混合液,两组分别采用酸度计、微粒分析仪、渗透压仪、高倍显微镜等在室温下测定及观察配制营养液的0~72h的pH值、不溶性微粒数、微量元素、渗透压、脂肪乳滴的变化,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pH值波动于6.07~6.33.渗透压波动于2050~2 100 kPa,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差约0.4).实验组营养液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营养液(相差约250 kPa).两者pH、渗透压经时变化曲线相似,72h内基本稳定;实验组营养液中Na+、K+、P、Mg2+、Ca2+、Cl-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二价离子Mg2+、Ca2+的含量相差近3倍;对照组营养液脂肪乳颗粒稳定性较好.12h内脂肪乳颗粒未发生明显聚集.实验组营养液脂肪乳颗粒稳定性较差.不溶性微粒数4h后超出药典规定,脂肪乳颗粒发生聚集且随时间延长颗粒明显增多增大.结论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过高的离子浓度特别是二价离子易导致脂肪乳颗粒聚集,影响营养液的稳定性;不建议选用混合糖电解质作为全营养混合液唯一糖类补充剂使用,如需使用应和脂肪乳分别输注或在4h内输注完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分别与依托咪酯混合后的稳定性。方法将中/长链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分别与依托咪酯按1︰1(vol)混合,在25℃下于混合后0,1h,3h和6h观察混合液的外观、pH 值、乳剂颗粒大小和离心分层变化。结果6h内混合液未出现沉淀、絮凝和颜色改变,pH值稳定,混合物颗粒分布均匀无聚集,扫描电镜测得颗粒直径0.192~0.207μm,4000r/min离心15min无分层。结论在25℃环境下6h内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分别与依托咪酯混合后化学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电解质对全静脉营养液中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曦  陈秀强  刘丽珍 《广西医学》2009,31(9):1256-1258
目的探讨电解质对全静脉营养液(TeN)中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四种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脂肪乳注射液配制TPN,按临床剂量加入各电解质注射液。将各组TPN摇匀取50ml置灭菌的纳氏比色管中,密闭垂直放置,分别在配制后立即在2—10℃下棼存3、24、48h,取样测定稳定性变化。结果未加入电解质的组于48h内溶液稳定,其余各组TPN产生不同程度的白膜,各组pH值均为5.06—5.10,放置48h无明显变化。离心结果显示。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液面白膜量和底层澄清溶液的量均不断增加。光学显微镜下各组最大乳粒直径变化有所不同,降低电解质加入量后TPN乳粒变化亦不相同。结论电解质对由四种脂肪乳注射液配制的TPN乳粒稳定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临床这案例分析了中长链脂肪乳在临床上对晚期肝癌的应用禁忌,通过对近几年查阅的中长链脂肪乳临床使用的副作用案例分析和对中长链脂肪乳与结构脂肪乳的比较研究,发现对于普通患者和轻度肝损失患者,中长链脂肪乳使用效果好于长链脂肪乳,对于重度和晚期肝癌患者,结构脂肪乳好于中长链脂肪乳,但是根据临床经验,个性化的肠内营养好于肠外营养.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说明书中的慎用和禁忌症范围,同时针对已经报道出现的各种副作用要特别注意,医院也应该针对医生用临床营养用药进行规范和约束,才能达到合理用药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全肠外营养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配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全肠外营养液的配伍液后,考察其在室温下放置0、2、4、6、8、10、24 h后的微生物限度、外观,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盐酸氨溴索的含量。结果: 24 h内配伍液无菌落发育,外观无显著性变化,且盐酸氨溴索在全肠外营养液中的含量也未发生变化。结论: 24 h内室温条件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全肠外营养液中稳定。  相似文献   

6.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3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在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散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脂肪乳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溶液6 h内的维生素A、E、K1的含量变化,采用显微镜法检测乳滴大小,并观察静置溶液外观有无分层、破乳以及颜色的变化。结果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3种不同输液配伍后放置6 h,均未见外观变化,乳滴粒径相对稳定。维生素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下降,其中在脂肪乳和葡萄糖输液中相对稳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在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散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脂肪乳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溶液6h内的维生素A、E、K1的含量变化,采用显微镜法检测乳滴大小,并观察静置溶液外观有无分层、破乳以及颜色的变化。结果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3种不同输液配伍后放置6h,均未见外观变化,乳滴粒径相对稳定。维生素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下降,其中在脂肪乳和葡萄糖输液中相对稳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中长链脂肪乳及长链脂肪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营养支持疗法的疗效。方法  2 9例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分为中长链脂肪乳组 (MCT组 ) 15例和长链脂肪乳组 (LCT组 ) 14例 ,机械通气后第 2~ 7天进行共 6d的肠外营养支持 ,除脂肪乳不同外 ,均给予等氮 ,等热卡的肠外营养 ,观察累积氮平衡 ,血浆蛋白 ,脂质代谢及撤机天数等。结果 机械通气后经肠外营养MCT组获得正氮平衡 ,为 ( 2 7 6± 2 3 9)mg/(kg·6d)而LCT组为 ( -17 3± 16 1)mg/(kg·6d)。机械通气后经肠外营养血浆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但前白蛋白升高 ,MCT组明显高于LCT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MCT组为 ( 6 2± 1 2 )d ,LCT组为 ( 7 4± 1 3 )d。结论 中长链脂肪乳在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营养疗效比长链脂肪乳好。  相似文献   

9.
朱梦白 《医学综述》2013,19(15):2732-2734
脂肪乳在肠外营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目前临床上常用脂肪乳为50%中链三酰甘油(MCT)和50%长链三酰甘油(LCT)做物理混合的脂肪乳。结构脂肪乳是一种新型脂肪乳,是在同一个甘油分子骨架上同时具有MCT和LCT的重组三酰甘油。目前结构脂肪乳在动物实验及肠内营养研究中已得到肯定。肠外营养的研究中,结构脂肪乳对正氮平衡影响肯定,在代谢指标方面体现出更快的血浆清除率及加速氧化,但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的脂肪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激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直接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的含量。方法:Alltima Silica色谱柱,以正已烷-异丙醇-冰乙酸为流动相,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定量测定的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在线性范围内,两组分峰面积的自然对数分别与相应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8和r=0.9999。结论:本方法准确,快捷、方便,是直接测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