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溪市1996-2008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流行病学特征,讨论消除NT策略。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6-2008年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NT确诊病例57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5.79%。流动人口病例占98.25%(56/57),男女性别比为3.75∶1。病例平均日龄6.5天,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新生儿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漳州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病分布特征,完善主动监测体系。[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6年内的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4年NNT平均发病率是前4年平均发病率的2.5倍。NNT的高危县(区)2003年是芗城区,2003—2004年是龙文区。NNT患者中,外来流动儿童占44.8%,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1.6倍。93.6%患儿在家中出生,其中91.8%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患儿母亲都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漳州市NNT发病的直接原因。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危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完善疫情监测是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6年广西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与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并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采用SPSS软件建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NT监测系统共监测到病例330例,死亡1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44‰,病死率5.76‰。全区98个县(市、区)有70个报告疑似病例,发病率大于1‰的仅为百色市,确诊发病率为1.29‰。全区病例以山区发病为主,占总病例的58.48%。45.36%病例由未受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91.17%为不洁接生。100%患儿母亲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23.03%的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结论不洁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和未建立对流动人口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新生儿破生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力度,动员孕妇住院接生,加强基层接生员培训,降低不洁接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对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慈溪市10年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38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3.2%,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病例平均日龄6d,高发于外省来慈溪市的妇女,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NT)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NT发病率为0.36/1 000活产儿,死亡率为0.036/1 000活产儿,病死率为9.89%,在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中居第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婴为多,平均发病日龄8d。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95.65%,其中未经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者占93.94%;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TV)。结论在实施消除NT中,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去卫生条件好的医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V,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2003——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3-2006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市2003-2006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07/10万,死亡数为19例,病死率为29.23%。流动人口占病例数的75.38%;男婴发病为女婴的1.95倍;绝大多数病例在家中分娩;95.45%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步提高孕妇卫生防病知识水平,普及住院接生、新法接生,落实NNT高危地区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的接种,是目前预防和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杰民  赵秀昌  刘德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70-1071
目的分析1999—2005年崇左市新生儿破伤风(NT)疫情特点,探讨防制策略,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年崇左市的NT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31‰~1.99‰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32‰,病死率为9.37%~28.21%;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男婴多于女婴。NT病例中,农村人口占63.82%,流动人口占34.21%,城镇人口占1.97%,所有患儿母亲均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及流动人口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轻上述因素对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高危地区与人群,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NNT监测,收集医疗单位NNT疫情报告及病例个案调查。结果 本市1995~2000年NNT监测发病率为1.51‰~2.79‰,汉族发病率为1.4‰,黎族为2.68‰,常住人口为1.95‰,流动人口为5.58‰。在家中不洁分娩的发病占87.36%,母亲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的发病占96.55%。结论 高危地区与人群是黎族村庄和流动人口妇女所生的新生儿,必须提高清洁接生率和落实育龄妇女TT免疫接种,才能实现消除NNT。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北省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讨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1999-2006年共报告265例新生儿破伤风确诊病例,流动人口占16.5%,住院分娩比例为37.4%,男∶女为1.88∶ 1.265例患儿母亲中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的占0.8%,在家分娩的146例患儿中有7.5%由经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 结论住院分娩比例偏低,产前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及流动人口的增加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1999~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新生儿破伤风 (NT)的发生原因 ,对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NT发病率波动在 0 11‰~ 0 18‰ ,发病率≥ 1‰的县有 2~ 8个 ,病死率为 10 4 %~ 2 6 7%,居甲、乙类传染病 2~ 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以男性为多 ,发病日龄平均 6d。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 82 5 %~ 95 1%,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 4 2 1%~ 4 8 2 %;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 (TT)。在实施消除NT中 ,陕西省工作重点在商洛、安康等市的 18个县。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去卫生条件好的医院分娩 ,对高危人群接种TT ,加强新法接生培训 ,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 ,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惠州市1990~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惠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特征,探讨今后控制时策。方法 分析1990~2001年惠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及1999—2001年NT监测系统资料。结果 1990~2001年惠州市(本市人口)NT发病率在0.29‰-0.74‰之间,全市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以惠城区病例最多;全市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999~2001年监测系统资料显示市外流动人口发病敷占总病例敷的59.72%;患儿母亲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空白占54.2%,不详占45.8%;80.60%的患儿由未经培训人员在家中接生。结论 控制消除NT的重点措施是提高住院分娩率和育龄妇女TT接种率.同时抓好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和提高NT监测质量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晋江市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3年晋江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晋江市2008—2013年共报告流腮1 669例,年均发病率15.15/10万,2008—2012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有所下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的学生和儿童(82.9%),其中10岁组发病数最多(19.0%)。男女发病率比2.18∶1。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85.5%。全市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陈埭、安海、池店、永和发病率较高。结论针对晋江市流腮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儿童和和青少年是重点人群,应加强预防接种,在幼托机构和学校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破伤风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龙岗区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动态,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方法:利用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获得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岗区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全部为流动人口;分娩方式均为院外分娩;94.74%的病例发病年龄在生后2周内;只有13.16%的母亲在孕期到医院进行过产前检查(次数≥1),85.09%的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结论:结合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特点,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预测发病趋势,探讨预防策略和措施.方法:对监测系统NT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苏省2009年共报告NT 26例,发病率为0.0339/1000活产儿.有8个省辖市报告了NT病例,主要集中在苏州(34.62%),镇江(15.38%)和徐州(15.38%)3市;苏州、镇江、常州和无锡苏南4市报告的病例中83.33%为流动人口,而徐州、宿迁、扬州和连云港苏北4市报告病例中75.00%为本地人群;全年均有发病,7~9月多发;新生儿发病日龄中位数为8.73 d,主要是2~10 d;男婴多于女婴,性别比为1.6:1;80.71%的病例是由未经培训的人员家中接生;患儿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免疫或免疫史不详者占92.31%.结论:必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注意落实有关措施时的联防联动,以达到消除NT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河南省新生儿破伤风 (NT)的流行病学特征和NT监测系统的运行效果 ,对NT监测系统 1999~2 0 0 2年运行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将其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T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相对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而言 ,NT监测系统的敏感性逐年提高 ;NT病例中旧法接生占 6 2 7% ,流动人口占 33 2 % ,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 =1 9∶1)。提示NT监测系统运行 4年来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漏报仍较为严重。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开平市新生儿破伤风(新破)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新破的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开平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破监测系统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共报告37例新破,男婴28例,女婴9例,均为流动人口,年均发病率为0.70‰。死亡4例,男女各2例。发病时间在出生后的2~15 d,主要集中在5~7 d,占64.86%(24/37)。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全市15个镇(区)有9个镇(区)有病例发生。按户籍分本省4例占10.81%,外省33例占89.19%。37名患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所有患儿均为非法接生。结论开平市新破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加强新破监测与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及时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以有效地控制消除新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原因,以便制定消除NT的策略。方法对贵港市1999~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在0.24~0.84‰,2003年前有1~2个县发病率≥1‰,病死率为3.45%~19.05%。全年均有病例发生,男女性别为4.211。新生儿破伤风病例96.62%在家分娩,其中87.84%是由非医务人员接生,所有的母亲几乎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经济落后、文化程度低、医疗保健水平薄弱和交通不便等是造成NT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住院分娩率是控制NT的关健。  相似文献   

18.
泉州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NT的防制对策。[方法]对NT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9年平均发病率为0.35‰,自2003年开始,发病率明显上升,位于全省首位;分析2004—2009年调查确诊的190例个案,平均发病率0.5‰的依次为晋江、南安、丰泽和石狮;平均发病年龄为出生后第6 d;患儿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在村卫生所或家中出生者占97.4%,178例患儿由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非本地户籍的患儿占90.0%。[结论]今后仍需加强组织领导;真正落实新医改政策,提高产妇住院分娩率,开展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以有效控制NT。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制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防治策略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1年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NT患儿中,外来流动儿童占58.5%,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2.6倍;80%患儿在家中出生,96.2%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 不安全接生和对流动人口管理不善,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我省NNT发病的直接原因,同时还存在疫情漏报问题。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发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一步完善NNT疫情监测是消除NNT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疫苗两剂接种程序实施前后,水痘的发病特征与流行趋势变化情况,为今后制定水痘防控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6年北京市怀柔区水痘发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2012年(水痘2剂接种程序实施年)为分界点,比较2008—2011年与2013—2016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1年北京市怀柔区共报告水痘1 317例,报告发病率87.02/10万,2013—2016年共报告水痘病例773例,报告发病率47.94/10万;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学生这3类重点人群病例构成比由2008—2011年的81.25%降至2013—2016年的58.75%。结论水痘2剂次接种程序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人群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