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开发区居民2013年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录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软件Death Reg 2005,并使用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开发区共死亡978人,总死亡率为6.64‰。平均期望寿命为82.42岁。死因构成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居前5位。肺癌、肝癌、胃癌分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3位。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南通市开发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了解宁阳县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宁阳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是76.00岁,年平均死亡率为683.51/10万,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89.48%。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合计占全死因的92.97%。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宁阳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死亡率为628.20/10万,标化率为517.6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26.23/10万,女性为530.52/10万(P<0.01);0~4岁120.65/10万,5~14岁为28.53/10万,15~44岁为64.03/10万,45~64为709.12/10万,≥65岁为5 334.15/10万;最高的是郭店办事处(985.49/10万),最低的是东风办事处(407.87/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 297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87%。2013年居民期望寿命为76.46岁,其中男性73.91岁,女性79.10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伤害是导致历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丰县居民死因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按照卫生部(CCD-87)17大类进行死因归类整理分析。结果 2013年丰县报告死亡人数6 985人,死亡率为590.8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06/10万),男性为635.19/10万(标化率为390.70/10万),女性为542.24/10万(标化率为294.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P0.05)。前5位主要死因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依次为186.34/10万、149.04/10万、116.39/10万、48.21/10万、25.71/10万,累计占总死亡数的88.9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丰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大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安徽省居民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安徽省地理特征分片区对2013年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DSPs)常住人口多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安徽省及各片区人口均呈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为江淮 >皖南 >淮北。居民死亡率为627.10/10万。疾病死亡率存在片区、性别、年龄差异。总死亡率及慢性病、伤害死亡率均为淮北 >江淮 >皖南;感染类疾病死亡率在不同片区间差异较小。无论片区和病种,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从年龄看,慢性病死亡率在 >45岁人群较高,尤其65~8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在15~岁和45~岁组人群中较高;感染类疾病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不明原因疾病死亡多见于 >65岁人群。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无论性别或片区,主要死因均相近,仅顺位略有不同。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不同,在不同片区相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大致相同,0~岁组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14岁者主要死因为伤害、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5~44岁人群主要死因均为伤害和恶性肿瘤;45~6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和心脏病;65~岁者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85岁者主要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安徽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慢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45岁人群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等疾病防控;15~44岁人群是伤害防控重点人群;淮北片区是安徽省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关注的重点地区,尤其慢性病及伤害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及特征,为评价深圳市居民死亡风险,采取合适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深圳市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并在深圳市殡仪馆设立死亡登记点进行登记核实,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深圳市2013年居民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及特征.结果 2013年深圳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112.23/10万,其中男性(133.66/10万)高于女性(88.28/10万);户籍人口(138.08/10万)高于非户籍人口(101.57/10万).死因前5位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和死因诊断不明疾病.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有差异.结论 深圳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深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切实预防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及促进,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黄永祥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2):38-40
目的 了解延平区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及分布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制定健康促进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级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殡仪馆死亡火化人员名单、公安部门户籍注销等辖区居民死亡人员名单,经核对查重、核实死亡信息和死亡原因推断,进行全人群死因分析.结果 2013年延平区全人群死亡率549.93/10万(标化死亡率338.44/10万),居前5位死因死亡率合计482.18/10万,占全部死因87.7%,前5位死因死亡率(构成比)分别为:恶性肿瘤132.73/10万(24.1%)、脑血管病123.75/10万(22.5%)、心脏病107.72/10万(19.6%)、呼吸系统疾病66.68/10万(12.1%)、损伤和中毒51.30/10万(9.3%).结论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损伤和中毒等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职业与健康》2015,(5)
目的了解站前区居民死亡原因及死因分布特点,为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死因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专用软件Death Reg 2005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3年站前区居民总死亡率为714.7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9.8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99,P=0.000)。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398.46/10万、198.12/10万、43.82/10万、22.10/10万和21.36/10万。潜在减寿年数(PYLL)位列前2位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分别为3 952.50和3 162.50人年。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站前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楚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方针和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市2011—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均死亡率415.3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497.2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330.1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5倍。≥60岁组人群死亡占69.2%,死亡率最高。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占全死因的77.4%。坝区死亡率398.33/10万,山区死亡率448.52/10万,山区是坝区的1.13倍。结论楚雄市居民的死因以慢性病、损伤和中毒为主,其中慢性病在总死因中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湖北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县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谷城县2009-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3.77/10万,其中男性为850.32/10万,女性为512.23/10万,男:女为1.7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5.75%;0-14岁组、15-39岁组主要死因均为损伤与中毒分别占35.59%,58.53%;40-64岁组、65岁以上组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8.36%,42.87%;死因顺位第一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率196.92/10万;其次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8.78/10万。肿瘤死亡主要肺癌死亡率42.69/10万,占26.37%;其次肝癌死亡率29.78/10万,占18.40%。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2.21/10万,占全死因的7.63%;损伤与中毒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9.33%,自杀占18.77%,淹死占9.9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和中毒是谷城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循化县居民的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循化县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循化县2013年报告粗死亡率为537.97/10万;居民死因前5位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构成的89.88%。结论心脑血管、消化道、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死亡为影响循化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刻不容缓,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和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职业与健康》2015,(14)
目的了解天津市西青区居民死亡原因,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西青区2011-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西青区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671.75/10万;668.95/10万和617.00/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60/10万、468.75/10万和417.72/10万。2011—2013年西青区居民前5位主要死因顺位均一致,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和2012年前5位恶性肿瘤顺位均一致,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和肛门癌;2013年恶性肿瘤胃癌列居第2位,肝癌列居第3位,白血病上升为第4位。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该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防治,建议多部门协作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文圣区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文圣区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死亡率、构成比、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等指标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圣区2013年报告死亡人数1157人,死亡率为897.67/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48.38/10万,女性死亡率为578.40/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6.45%,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造成文圣区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2013年文圣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实用预防医学》2015,(11)
目的评价台山市居民死亡谱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台山市死因监测点收集的2013年死亡监测资料和户籍人口信息,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报告信息系统,对台山市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台山市居民粗死亡率为779.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0.61/10万,男性粗死亡率(868.77/10万)高于女性(686.56/10万,P0.01)。婴儿粗死亡率为539.27/10万,0岁组期望寿命为78.62岁。各大类死因构成:慢性病91.71%,伤害3.54%,感染性、围产期及营养缺乏性疾病3.19%,不明原因疾病1.55%。死因顺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235.88/10万)、心脏病(233.24/10万)、恶性肿瘤(141.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65.49/10万)和伤害(27.6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台山市居民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3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顺位,为疾病防控工作的决策、制定干预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的人口死亡数据,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各死因构成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将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居民死亡率为664.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66.54/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3.46/10万,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35∶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主要死因位置,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构成比最高,为43.82%,肿瘤为38.07%、呼吸系统疾病为4.87%,三者合计占慢性病死亡的86.76%。结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恶性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干预,以减少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对敖汉旗死因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解本地区死因现状,确定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报告死亡3 011例,报告死亡率为553.05/10万,标化死亡率467.77/10万。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592.05/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349.54/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结论针对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不同,应采取相关措施做好防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