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p23ING1、p53基因蛋白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正常乳腺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各50例标本进行p33ING1、p53基因蛋白表达检测. 结果 p33ING1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0/50)、100.0%(50/50)、96.0%(48/50)和62.0%(31/50),阳性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0/50)、24.0%(12/50)和54.0%(27/50),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非典型增生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p33ING1阳性者p53阳性表达率远低于p33ING1阴性者,p33ING1与p53呈负相关.p33ING1和野生型p53基因都是抑癌基因,p33ING1是p53的分子伴侣. 相似文献
4.
COX-2和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互间关系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联系。结果:乳腺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60·4%(29/48)。COX-2高表达与肿块>2cm、淋巴结转移阳性、ER阴性、PR阴性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无明显关系。在p53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COX-2表达阳性率82·6%(19/23),而p53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COX-2表达阳性率只有40·0%(10/2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COX-2在乳腺癌中高水平表达且与p53密切相关,提示乳腺癌中COX-2与p53存在互相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bcl-2和突变型P53蛋白在乳腺癌中存在的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了它们在14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表达率为42.1%,P53为49.0%。P53表达率越高.bc1-2表达率越低,两者有明显负相关性(P<0.01)。两种腐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有关,p53阳性者分化差,而bcl-2阳性者分化较好(P<0,05)。它们的表达与肿瘤坏死和核分裂也有明显关系,bcl-2阳性者坏死明显少于p53阳性者;bcl-2阳性者核分裂少,p53阳性者核分裂多(p<0.05)。表明;p53与乳腺癌预后差的参数有关,而bcl-2与好的临床病理参数有联系。bcl-2的表达可能受到p53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它有两种形式,即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053是抑癌基因,存在于核内,在DNA损伤或缺氧时活化,使依赖p53的CDK抑制物p21和DNA修复基因上调性转录,细胞在G,期出现生长停滞,进行DNA修复。它能抑制ras,myc的转化活性,半衰期短,不稳定。而突变型p53能抑制野生型p53的活性,是促癌基因。免疫组化检测的是突变型p53,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研究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p53和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共检测了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HPV16和p53及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表明HPV16和p53及hTERT蛋白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瘤组.统计分析表明,p53蛋白和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 HPV16感染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其致癌机制可能是通过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上调,引起hTERT蛋白表达增加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hTERT和 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98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结果hTERT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相关。hTERT和p5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存在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hTERT和p53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且hTERT蛋白的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及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50例石蜡包埋乳腺癌及7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2例(24%)乳腺癌呈阳性反应,7例良性病变均为阴性、在一组原发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配对标本中,同一病人两个部位p53表达差异无明显意义,提示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之前。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分析中发现,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5),与髓样癌亦显著相关,4例髓样癌中,2例有淋巴结转移,p53蛋白强阳性。结果表明:p53蛋白不仅与乳腺癌发生有关,而且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VEGF(血管生成因子)及NOS(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乳腺癌内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乳腺癌的p53、iNOS、eNOS及VEGF,并与临床病例及预后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随访。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iNOS、eNOS及VEGF阳性率分别为59.2%、71.4%、57.1%和49.0%。p53、NOS及VEGF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术后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iNOS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p53、NOS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53、iNOS及VE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进展、术后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p53、NOS及VEGF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Id1)、肿瘤抑制基因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80例,手术前均未经化疗和放疗等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d1表达于细胞质,p53表达于细胞核。Id1、p53在80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 %(70/80)、90.0 %(72/80)。Id1、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良性肿瘤、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的Idl表达与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明显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无关。乳腺癌的p53表达与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肿瘤分期无关。结论 Id1在人类乳腺癌中表达上调,Idl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Id1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Id1检测有利于判定乳腺癌的预后, 同时亦提示降低Id1表达可作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策略之一。Id1与p53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2例乳腺癌组织和16例正常乳腺组织COX.2和p5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生存分析研究它们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OX.2与p53在正常乳腺组织均不表达。COX.2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6%(89/152)、61.2%(93/152),二者呈显著相关性(r=0.426,/9〈0.01);二者表达在Ⅰ、Ⅱ级乳腺癌组织中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414,0.381,均P〈0.01),在Ⅲ级乳腺癌组织中二者无相关性(/9〉0.05)。I、Ⅱ、Ⅲ、Ⅳ期乳腺癌COX-2、p53表达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59,O.557,0。390,0.685,均P〈0.01)。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均相关(均/9〈0.05)。COX-2高表达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但p53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5年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与p53均高表达者的5年PFS低于COX-2或p53单一高表达者,亦低于两者均双低表达者。结论COX-2和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级等临床预后不良因素有关。检测COX-2和p53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探讨HPV16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与人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和分析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二者之间的表达关系。结果 癌组中HPV16DNA阳性和HPV16DNA阴性两组阃p53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PV16DNA阳性组显示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2)。结论 HPV16感染后导致野生型p53的降解可能涉及HPV16感染后人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分期、转移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3例原发性乳腺癌C—erbB.2、p53、ER、PR的表达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0例(36.1%)、31例(37.3%)、45例(54.2%)、53例(63.9%)。C—erbB-2的表达与p53呈正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C—erbB-2和p53的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和淋巴结转移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的减少而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p53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p53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未发现p53蛋白的表达,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结论:检测p53蛋白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ER、PR、CerbB-2、p53和Ki6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PR、CerbB-2、p53、Ki67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它对预后判断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40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53、Ki67基因表达。结果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阳性百分率为:ER20.0%,PR35.0%,CerbB-2为5.3%;p53、Ki67为阴性表达;40例乳腺癌组织中基因表达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ER45.0%,PR52.5%,CerbB-260.0%,p5355.0%,Ki6772.5%。结论ER、PR、CerbB-2、p53、Ki67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在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p53、Ki67蛋白表达与分级、转移呈正相关,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阳性表达增高。提示CerbB-2、p53、Ki67蛋白表达可能在乳腺良性病变恶性转化及乳腺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若均过度表达将提示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成员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53表达状态、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5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ASPP1、ASPP2、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p53、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并用χ2检验分析ASPP家族成员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和p53状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评价ASPP家族成员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155例乳腺癌组织中,ASPP1阳性率为13.5%(21/155),ASPP2阳性率为97.4%(151/155),iASPP阳性率为61.3%(95/155)。表达野生型p53者33例,突变型p53者122例,p53的突变率为78.7%(122/155)。ASPP家族成员的表达在野生型p53组与突变型p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PP1:χ2<0.001,P=0.987; ASPP2:χ2=1.110,P=0.579; iASPP:χ2=0.244,P=0.621)。luminal A型44例,luminal B型66例,basal-like型18例,HER-2过表达型27例,ASPP家族成员的表达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PP1:χ2=2.325, P=0.508; ASPP2:χ2=1.657, P=0.642; iASPP: χ2=0.815,P=0.846)。随访时间2~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4.5%(131/155),5年OS率为79.4%(123/155)。ASPP1、ASPP2和iASPP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患者5年O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SPP1:χ2=3.790, P=0.050;ASPP2:χ2=0.040, P=0.927;iASPP:χ2=1.253, P=0.263)。 结论ASPP家族成员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P53突变、乳腺癌分子分型以及乳腺癌患者预后均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