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22,他引:2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12月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10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动脉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静脉血管造影由下肢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结果 101例中男68例,女33例,平均年龄45.6岁,头部CTA35例,发现动静脉畸形5例,动脉脉瘘1例,烟雾病1例,动脉瘤2例。颈部血管CTA5例,发现颈部血管迂曲者1例,椎动脉变异者1例,鼻咽瘤侵犯血管1例。胸部CTA12例,发现肺动脉栓塞1例,主动脉变异1例,永存动脉干1例。腹部CTA29例,发现肠繁膜上动脉栓塞1例,骨动脉栓塞1例。下腔静脉造影5例,发现下腔静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少量渗漏3例,腹腔巨大畸胎瘤推压肠纺膜血管1例。下肢静脉造CTA15例,均见下肢静脉血栓患侧显影浅谈,可见迂曲扩张的侧支循环血管影,健侧显影良好。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全身各部位血管病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名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应用MIP(最大密度投影)及VRT(容积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159个(9例多发),手术证实83个(75例),DSA证实76个(74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DSA结果 和手术结果 基本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评估中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2 1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主机用SnapShotSegment程序获得原始资料及AW 4 1工作站图像后处理 ,重建出各主要血管 ,并分析血管狭窄和闭塞程度。结果 :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清晰 ,显示率达 89%以上 ;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良好 ,与临床符合率达 92 6 %。 5支搭桥血管中有 1支可见 >80 %的狭窄。结论 :MSCTA作为非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血管性病变以往临床上主要依靠其表现及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往往不能被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具有无损伤性、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多方向及任意层面显示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在脑血管病变的检查和诊断中已显示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MSCTA),对比DSA和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的瘤体直径、瘤颈宽度、动脉瘤位置、图像质量分级情况。结果 DSA和MSCTA在颅脑动脉瘤体直径、瘤体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和MSCTA在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的颅脑动脉瘤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 均有高质量的图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和DSA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大小、位置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价值,MSCTA创伤小、检查时间短、检查费用低,可作为DSA诊断颅内脑动脉瘤的替代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10例患者的CTPA图像的表现.结果:10例PE共累及58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左肺动脉主干7,处,右肺动脉主干8处,肺叶动脉15处,肺段动脉28处.结论:多层螺旋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肺内间接改变,是PE的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PE)是一种较为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死亡率也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居临床死亡原因的第3位。由于肺栓塞是肺动脉分支或主干被栓子阻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来自深静脉的栓子是发生肺栓塞的常见原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发生误诊或漏诊。本文旨在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人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静脉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身体不同部位行CT静脉血管造影的病人12例,门静脉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造影剂.静脉血管造影由下肢静脉注入造影剂,行三维重建及多种重建方法处理,分析血管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结果:图像优质率达97.7%.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病灶显示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脏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方法:阅读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广泛。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有望成为肝脏疾病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首选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成像造影剂跟踪及造影剂测试及常规计算时间延迟技术在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颈动脉16层螺旋CTA血管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ec。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即造影剂跟踪扫描30例;②常规计算时间组26例,两组图像分别由高年资医师阅片,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准直器宽度1.25mm,重建层厚1.5mm,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底处。数据重建在3D Working Station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等。结果第一组30例和第二组26例经MIP及VR等成像,第一组所有颈总动脉及其颈内外分支均能清晰显示,并可见病变的部位及程度,第二组26例中,7例图像模糊,其中4例不能达诊断要求,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A在颈动脉病变成像中扫描延迟时间应用Bolus tracking为佳,常规计算延迟时间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3.
多层CT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血管系统中急性动脉或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急性脑缺血性病变的病人38例(表现为大脑半球症状28例,椎基系统症状10例),怀疑有急性脑静脉(CVT)栓塞病人5例。其中5例做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6例经DSA检查。对全部病例颅内外脑血管系统的狭窄或闭塞进行观察分析,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43例中有41例MS-CTA得到了可以达到诊断目的的高质量动脉和静脉图像,包括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颅内大动脉的第三段、硬膜窦、大脑内静脉。2例因假牙伪影致颈部血管显示不清。在所有影像和临床随访证实为非腔隙性脑梗死的23例中,MS-CTA均看到了潜在的血管病变。怀疑脑静脉栓塞的病例中.2例经CTA证实有静脉栓塞,3例被排除。结论 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病例MS-CTA是迅速和综合评价脑血管动静脉系统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扫描及重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优化不同部位CTA的最佳扫描参数,并比较多种后处理软件的应用价值。方法:102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循环时间测定、智能启动、直接延时扫描确定扫描延时时间,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VRT)等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及评价。结果:本组100例血管显示清晰,满足CTA重建要求,CTA检查成功率达98%。其中图像质量良好以上比例占93%。100例中检查部位血管正常7例,异常93例。结论:CTA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技术,扫描参数以循环时间测定法最为准确可靠,VRT重建的图像效果最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B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Bolus法,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实时三维重建(Real time 3D,RT3D)及Fly 3D(VR),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及仿真内镜法(VE)。结果:58例中,11例正常,10例主动脉硬化,可见主动脉璧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6例胸主动脉瘤和2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MPR及RT3D等成像,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3例主动脉缩窄可显示缩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多排螺旋CTA3D胸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 CT常规头颅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其中 6例在发病后进行了 MRI检查 ,3例加做了 DSA检查。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随诊、复查 CT资料。结果 :3例患者 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可显示脑梗死灶 ;6例 CT平扫未发现脑缺血灶 ,灌注成像检查可见病灶 ,随诊 MR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结论 :结合多层螺旋 CT平扫 ,CT灌注成像可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缺血病灶 ,以 CBF、MTT及 TP最为敏感。而且还可观察慢性脑缺血性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组)和18例血管无异常的志愿者(对照组),均对其行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将动脉达峰序列作为原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将原始数据导入灌注分析软件,得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比较大脑前、中、后动脉分布区的CT灌注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患者大脑前、中动脉分布区TTP、MTT延长,CBV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分布区的脑CT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变血管部位、狭窄程度及颅底异常血管网改变,对烟雾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介绍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 ,评价其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8例主动脉病变 ,采用 5mm层厚、在螺距 1~ 2之间进行扫描 ,应用工作站进行各种功能重建。结果 :多平面重建 (MPVR)可较好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和血栓的范围 ;表面阴影显示 (SSD)会较好地显示腹主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最大密度投影 (MIP)能较好显示主动脉血管壁的钙化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CTVE)对主动脉内腔及其分支血管开口情况等显示较好。结论 :SCTA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能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栓塞23例多排螺旋CT的形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栓塞CT肺动脉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造影剂跟踪扫描;②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用实时重建、容积显示(VR)、亦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及仿真内镜(VE)。结果:肺栓塞的多排螺旋CT增强表现:①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完全阻塞型26支,中心型19支,偏心型17支,附壁型5支。血管内镜(VE)、MIP及VR显示血管腔内血栓。②间接征象为与肺叶或段分布一致的栓塞处肺窗示肺纹理稀疏13例,胸膜下梗死灶15个,胸腔积液6例,肺动脉高压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