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应用经尿道2μm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骶管麻醉,经尿道膀胱镜2μm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18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1个,肿瘤直径大小1~3 cm.术中用2μm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膀胱壁,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之间剥离整块膀胱壁,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全肌层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以及术后随访.结果 18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12 min,平均(7.4±3.3)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1例术后出现尿外渗,给予置管引流;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1期15例患者,共18个肿瘤,T2期:3例患者,共3个肿瘤;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原位复发.结论 2μm激光能对膀胱壁全层进行精确的汽化切割,并且可以在肌层与疏松结缔组织之间进行剥离,在膀胱肿瘤治疗中达到膀胱部分切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效果.方法 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选取门诊和住院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47例,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特点,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特点;总结并分析膀胱肿瘤患者术后一年随访结果和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在骶管麻醉下均可耐受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5~15 min,术中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术后大体标本可清楚判定肿瘤临床分期;术后出现腹膜穿孔1例,给予手术引流治疗后好转;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12~17个月,中位随访15个月,无原位复发.随访期生存率100%.结论 通过1年的随访观察,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所获得的大体组织标本可以满足病理学检查,明确临床分期,达到了膀胱部分切除术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4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9个。术中以绿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并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间剥离膀胱壁,将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壁整块切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4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23分钟,平均(14.2±4.3)分钟;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术后留置导管1~3天,无需膀胱冲洗。术后病理示T1期18例,T2期6例,随访12个月,复发1例,无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2μm激光分层汽化切割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应用2 μm激光汽化切割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骶管麻醉,经尿道膀胱镜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治疗56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68个.术中分层汽化切割膀胱壁,逐层切除标本并分别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以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单个肿瘤平均治疗时间为7 min.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15 min,平均(8.8±3.3)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膀胱穿孔1例;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1期40例患者,共47个肿瘤,T2期16例患者,共21个肿瘤;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4.5个月,复发3例,1例复发两次,总复发率5.3%.无原位复发.结论 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治疗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由于2μm激光可以做到对膀胱壁全层进行精细的分层汽化切除,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也适用于治疗部分浸润性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膀胱腔内缝合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 女6例;年龄(68.8±8.9)岁。20例肿瘤单发, 8例肿瘤多发。CT测量单个膀胱肿瘤直径<4.0 cm。中位肿瘤直径2.3(0.9, 2.8)cm。28例均为首次手术, 均行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膀胱腔内缝合术:经尿道通过两步法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及肿瘤周边组织, 深达膀胱壁全层;再经尿道在膀胱腔内将创面进行缝合, 恢复膀胱壁连续性。术中吉西他滨1 g膀胱内灌注。术后即刻予45℃吉西他滨2 g膀胱热灌注治疗。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总结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 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8.3±16.3)min。术中均未引发闭孔神经反射。术后所有肿瘤病理标本中均发现肌层组织, 其中4例有肌层浸润。肿瘤基底及周边组织病理示, 3例有肿瘤细胞浸润(1例全层浸润, 即切缘阳性)。术后膀胱持续冲洗中位时间24.0(20.9, 25.0)h。术后留置尿管中位时间6.5(6.0, 7...  相似文献   

6.
根治性经尿道电汽化术切除侵犯肌层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根治性TUV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患者39例.采用根治性TUVBT治疗14例,获随访12例,时间34~66个月,平均44.6个月.参照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原则,汽化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25例,获随访22例,时间30~96个月,平均50.7个月.两组术后常规10-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年. 结果根治性TUVBT组术后肿瘤复发率33.3%(4/12);膀胱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31.8%(7/22),死亡率4.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根治性TUVBT可作为外科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或开放手术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电切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方法:12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均位于膀胱侧壁,直径1~4cm。采用硬膜外麻醉,以等离子针状电极距肿瘤基底周边1cm电凝膀胱壁黏膜层后,将针尖插入肌层,向远离膀胱壁方向牵拉、切断,直至显露半透明的膀胱外层纤维结缔组织,在肌层与结缔组织之间剥离膀胱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基底所在膀胱壁全层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结果:共切除12枚肿瘤,单枚肿瘤切除时间3~30min,平均(12.7±10.4)min;所有病例均未加用闭孔神经阻滞,术中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继发出血。留置尿管3~7d。切除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T1期6枚,T2a期4枚,T2b期2枚。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切割精准、出血少、可获取完整标本的优点。在切除膀胱侧壁肿瘤时能避免闭孔神经反射,为膀胱侧壁肿瘤的切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再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89例,术后发生尿道癌5例(5.6%),再发尿道癌平均时间18(9~32)个月.5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T2.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4例,因膀胱多发癌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采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例.5例患者术后因排尿不畅(3例)、肉眼血尿(1例)、血性分泌物(1例)再次就诊.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肿物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例、阴茎部尿道3例.肿物呈菜花状向尿道腔内生长,可见基底部,肿物直径1~3 cm.尿道镜活检报告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T2.5例均行TUR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尿道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Ⅰ~Ⅱ级.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尿道灌注,每周1次,共6周.结果 5例TUR术后平均随访37(24~52)个月,控尿满意,血尿和血性分泌物均消失,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尿道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可以选择保全尿道的TUR术和尿道灌注治疗,疗效较满意且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尿道半导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经尿道半导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62例,术后定期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并发症、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30.5±12.8)min,术中出血少,均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水中毒、尿外渗、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为(6.15 ±2.33)h,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7.33±1.5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21±1.26)d.术后随访6~18个月,3例异位复发.结论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方法安全有效,并且该术式能够提供肿瘤准确分级、分期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加凝固电极膀胱肿瘤逐层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8例;年龄30~80岁,平均(58±13)岁,中位年龄69.5岁;肿瘤直径1~3 cm,平均(2.2±1.4)cm,中位直径1.9 cm;肿瘤单发36例,多发9例(2枚6例,3枚3例);位于膀胱侧壁19例,后壁16例,其他部位10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前CTU检查提示均无膀胱壁外浸润,上尿路均无肿瘤。45例均在硬腰麻醉下行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加凝固电极膀胱肿瘤逐层整块切除术,术中采用针状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逐层整块切除,再用凝固电极凝固创面,标本送病理。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切除肿瘤57枚,肿瘤大小0.5~3.0 cm;手术时间15~53 min,平均(30±19) min;术中出血量1~10 ml,平均(5±3) ml,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ONR),其余均无ONR,无穿孔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用吉西他滨50 mg即刻或术后24 h内膀胱灌注化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切缘均为阴性。病理分期分级:T_1G_1尿路上皮癌52枚,T_1G_2尿路上皮癌3枚,T_1G_3尿路上皮癌2枚。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创面愈合良好。4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6.1±5.3)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加凝固电极膀胱肿瘤逐层整块切除术治疗NMIBC具有解剖清晰、有效降低ONR、出血少、无穿孔、标本完整、可获得精确病理分期、恢复快、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同期切除膀胱肿瘤和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187例老年男性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119例单纯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第2组68例在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同时行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分别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尿流率,剩余尿的变化情况,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数量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术后病理分级也无统计学差异,第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尿管留置时间上均较第1组长。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3个月(第1组)和32.5个月(第2组),第2组的尿流率较术前及第1组显著升高,同时剩余尿较第1组明显降低,第2组复发率为29.41%,较第1组的36.97%有显著差异,比较发现单发的或小于3cm的肿瘤患者其肿瘤复发率低于多发的或肿瘤3cm的患者。同时两组均未在膀胱颈部及尿道前列腺部发现有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2μm激光同时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BPH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增加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尿道部肿瘤种植的风险。同时在解除膀胱颈部的梗阻后,能降低或延缓膀胱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经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即时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结果随访118例,平均随访24(12-52)个月。82例治愈无复发,术后半年复查膀胱镜,见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12例治疗后6~21个月复发,1例3年内反复复发4次,行膀胱部分切除后治愈,无一例发生恶变。24例术后尿频、下腹痛症状仍然存在。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术后即刻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华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2 micron continuous wave laser resection of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 (NMIBT) compared with holmium laser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HoLRBT) and standar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基底部活检:附61例报告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同时行基底部活检61例,其中7例(11.5%)肿瘤浸润深肌层,4例再次手术时改用其他手术方法均存活2年以上。此方法对明确膀胱肿瘤分期及指导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8月62例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4岁.单发56例,多发6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在输尿管5例,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发生于输尿管合并膀胱1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膀胱52例,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尿道4例,1例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3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伴发尿路上皮癌7例.49例随访3个月~12年.2例分别于术后7和79个月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18个月、2年和6年发现尿路上皮癌.结论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需与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膀胱镜及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灌洗液中肿瘤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检肿瘤直径0.5~3.0 cm.以直径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直径<2.0 cm)10例,B组(直径≥2.0 cm)20例.所有患者术前病理组织学诊断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A组瘤体直接经由切割镜鞘冲出;B组瘤体在膀胱内用激光将其分割后冲出.清除肿瘤瘤体及碎屑后,经切割镜鞘给予膀胱灌洗,连续留取5次灌洗液,分别进行病理细胞学染色观察.结果 A组10例患者中,8例术后所有灌洗液中未见肿瘤细胞;2例术后第1、2次灌洗液中有少量完整形态和破碎的肿瘤细胞.B组20例患者中14例术后第1、2、3次灌洗液片中可见肿瘤细胞,细胞密度逐渐递减,第4、5次灌洗液片则未见肿瘤细胞;6例术后第1~4次灌洗液片中可见肿瘤细胞,细胞密度逐渐递减,第5次灌洗液片则未见肿瘤细胞.结论 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治疗后,通过连续5次经切割镜鞘膀胱灌洗,可有效地清除膀胱内残存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