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苯骈吡喃类钾通道启开剂的构效关系。运用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了19个4-酰氧基苯骈吡喃类化合物,测试了其体内外生物活性,并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类化俣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苯骈吡喃类钾通道启开剂具有很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可望成为较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为寻找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新型降压药,结合某些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11个苯骈吡喃类化合物,药理初筛表明具有心血管活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苯骈吡喃类钾通道启开剂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16个苯骈吡喃酮肟类化合物,测试体内外生物活性,并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苯骈吡喃类钾通道启开剂目前是降压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在合成一系列钾通道启开剂苯骈吡喃化合物的中间体苯骈吡喃酮肟时,我们用2,2-二甲基-6-硝基-2,  相似文献   

5.
苯骈吡喃类钾通道启开剂为研究抗高血压药物开辟了新途径。前胡丙素具有类似结构,为寻找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抗高血压药,根据二氢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一般构效关系,对二氢苯骈吡喃类钾通道启开剂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修饰。以对氰基酚为原料经酯化、Fries重排、缩合、成肟、再酯化共五步反应,合成了15个苯骈吡喃类化合物(Ia ̄c,Ⅱa ̄c,Ⅲa ̄i),其中12个化合物(Ⅱ,Ⅲ)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MS确证。初步的体外缩血管活性试验表明,Ⅰ、Ⅱ、Ⅲ类化合物对所  相似文献   

7.
以Mannich反应拟合成3-胺甲基-4-羟基取代的苯骈吡喃化合物(Ⅲ),得到DielsAlder缩合产物(Ⅳa)和(Ⅳb),初步探索了反应条件并确定了所得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型苯骈吡喃类化合物Ⅱ-7对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及体外NO释放活性.方法:NO供体型苯骈吡喃类化合物Ⅱ-7分别一次性及重复多次(连续7 d)对SHR灌胃给药,测定其尾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及心率(HR);采用Griess法测定Ⅱ-7体外NO释放量.结果:Ⅱ-7在6.0 mg/kg的剂量下一次性及连续7 d经口给药,均可非常显著地降低SHR的SAP和DAP(P<0.01),一次性给药在降压的同时显著增加SHR的HR值(P<0.05).体外NO释放试验结果显示,Ⅱ-7在体外能缓慢且稳定地释放NO,2.5~5.0 h内维持在较恒定的水平(0.265~0.284μg/mL).结论:NO供体型苯骈吡喃类化合物Ⅱ-7单次及重复灌胃7 d均能明显降低SHR的血压,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其在体外能缓慢稳定地释放NO.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是一常见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日益上升,因此心血管药物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活跃领域。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研究室近十年来对等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朱丙二醇胺类及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心血管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我国中草药资源,以其有效成分为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设计合成新化合物,寻找新型的心血管药物,研究重点为作用于钙或钾通道的化合物。另一方面,通过对天然复杂分子结构的剖析和改造,探索其活性基团或显效基本结构,结合构效关系分析,为进一步新药研究提供依据。1粉防已碱结…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药物研究──基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结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血管疾病是一常见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日益上升,因此心血管药物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活跃领域。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研究室近十年来对等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朱丙二醇胺类及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心血管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我国中草药资源,以其有效成分为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设计合成新化合物,寻找新型的心血管药物,研究重点为作用于钙或钾通道的化合物。另一方面,通过对天然复杂分子结构的剖析和改造,探索其活性基团或显效基本结构,结合构效关系分析,为进一步新药研究提供依据。1粉防已碱结…  相似文献   

11.
纳米化技术对玉米活性物质抗氧化水平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化加工技术对玉米活性物质(corn activity protein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纳米化技术加工成玉米活性肽(corn activity peptides),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纳米化前后物质成分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玉米活性物质和玉米活性肽抗氧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纳米化加工后的玉米活性肽较玉米活性物质新出现一些小分子物质,原有大分子物质消失,活性肽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P〈0.05)。加分散剂后对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随放置时间延长该作用下降。结论:纳米化加工技术可以使玉米活性物质成分发生改变,新生小分子活性肽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背景妊娠期的体力活动近年来被看作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孕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去取代传统的孕妇需要限制活动的观点。国外研究显示,从妊娠早期到妊娠中期,再到妊娠晚期,体力活动是逐渐降低的,国内关于妊娠不同时期体力活动模式及变化相关研究尚不足。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体力活动模式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产科门诊初次产检建册(妊娠6~13+6周)的低危孕妇进行调查。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孕期身体活动问卷(PPAQ)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进行调查,分析在妊娠不同时期体力活动的模式及其变化轨迹。结果共纳入312例孕妇,排除48例,脱落15例,最终249例孕妇完成调查。249例孕妇在妊娠早期每周总能量消耗的平均数为201.7 MET-hours,妊娠中期为188.6 MET-hours,妊娠晚期为177.2 MET-hours;整个妊娠期静坐行为约占总能量消耗的17%,低强度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中等强度活动占总能量消耗的21.2%~24.4%,高强度活动占总能量消耗不足1%。活动类型中,家务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48%,职业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40%,交通出行约占总能量消耗的9%,运动锻炼占总能量消耗不足3%。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静坐行为、中等强度活动、高强度活动、家务活动、运动锻炼、总能量消耗代谢当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妊娠晚期静坐行为、中等强度活动、家务活动、总能量消耗代谢当量低于妊娠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鼓励孕妇减少静坐时间,并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制定适合其实际情况的体力活动建议和指导,以改善母婴健康。妊娠中期可能是促进体力活动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GMP- 14 0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 :选择 3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 ,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含量及血浆组织型酶原激活物 (t- PA)、t- PA抑制物 (PAI)活性。结果 :高脂血症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浆 TC、TG、L DL - C明显增高 (P均 <0 .0 1) ,HDL - C下降 (P<0 .0 1)。GMP- 14 0含量、PAI活性明显升高 (P均 <0 .0 1) ,t- PA活性降低 (P<0 .0 1)。PAI- 1活性与 TG呈正相关 (r=0 .4 6 ,P<0 .0 5 )。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性明显增加 ,GMP- 14 0水平升高 ;纤溶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择与尿酸、脂代谢密切相关的酶学指标,通过观察不同病理阶段高尿酸血症鹌鹑各种酶活性变化,探讨该模型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动态观察血清及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鸟嘌呤脱氨酶(GD)、腺苷脱氨酶(ADA)、脂蛋白酯酶(LPL)、肝脂酶(HL)的活性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动物肝脏XO活性升高,基因表达显著增强,GD活性变化不明显,ADA及LPL活性显著降低,HL活性呈更迭变化。结论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的病理机制可能与肝XO活性升高、LPL活性降低有关;ADA、HL活性变化与高尿酸血症病理进程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雅雯 《西部医学》2012,24(8):1591-1592,1595
目的研究运动对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体育专业并有规律运动学生100名为运动组,非体育专业并无规律运动学生100名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相关指标值。结果性别和运动分别是影响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骨强度值、T值和Z值的因素。并且运动对体脂百分比和骨密度各指标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规律的运动对人体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u S  Liu Z  Sun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15-516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异同,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了6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61例中49例(80%)显示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5例乳腺囊腺病无一例端粒酶活性,9例乳腺腺瘤中4例端粒酶弱阳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极少数的乳腺腺病中,该酶活性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砷对小鼠及人体SOD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砷对小鼠及人体SOD活力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灌胃染毒亚砷酸钠,观察小鼠全血及组织中SOD活力的变化,同时对接砷人群全血中SOD活力进行检测。结果:在急性实验中,全血及心脏中SOD活力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肝脏低剂量组,肾脏中测量组SOD活力显著增高,高剂量组则显著降低。亚慢性实验中,低剂量组开始肝脏中SOD活力逐渐降低,全血及心脏中SOD活力仅在高剂量组开始显著降低。人群调查可见病区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uman myometrium cell,HMC)及其肌瘤细胞(human myometrium myona cell,HMMC)的细胞浆和细胞膜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活性的异同,探讨PKC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同位素放射结合实验TAKAI法。结果:基础状态下,HMC胞膜PKC比活性高于胞浆PKC比活性;HMMC胞膜PKC比活性高于胞浆PKC比活性;且HMMC的PKC总活性高HMC,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可使HMC及HMMC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轻度下降、总活必增加;佛波酯(TPA)则可使二者的胞膜PKC比活性升高、胞浆PKC比活性升胞浆PKC比活性下降、总活性基本不变;阿托品(atropin,Atr)使Ach升高的PKC总活性降低;1-(5-异喹啉磺酰基)-2-甲基哌嗪(H7)抑制TPA对PKC活性的诱导,结论:HMMC胞浆、胞膜和总的PKC活性均高于HMC,提示PKC在肿瘤发生中起作用;PKC对激动剂反应性不同,提示对PKC活化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9.
端粒酶活性在人乳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端粒酶活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异同,探讨其在乳癌诊断中的意义和与普遍认定的预后指标间的关系。方法:用端凿重复扩增(TRAP)检测了54例乳腺癌、4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4例乳癌中49例(90.74%)显示端粒酶活性,1例纤维腺瘤有弱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及分期有关,而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浸润性乳癌及极少数纤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高活性CK标本进行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比较,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方法将35例高活性cK标本分别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其CK—MB质量及活性。结果CK—MB活性的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远远要高;CK—MB质量检测可有效减少检测干扰,有效保证可靠的检测结果。结论高活性CK标本严重影响其CK—MB活性检测,但对CK—MB质量检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