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方磺胺止咳合剂(简称SCM)由抗生素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甲氧苄胺嘧啶(TMP);止咳化痰药必嗽平、甘草流浸膏及碱化剂枸橼酸钠等组成,是我院沿用数十年的经验方。本品为混悬剂,由于原料SMZ、TMP颗粒差异较大等原因,致使产品不稳定,本文介绍一种微晶化制备法通过固体药物颗粒微晶化,使混悬度大大提高,达到提高制剂质量,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1处 方原处方 SMZ 30g、TMP 3g、枸橼酸钠50g、甘草流浸膏50ml、单糖浆300ml、尼泊金乙酯0.5g、羧甲基纤维钠5g、琼脂0.5g、必嗽平0.8g、蒸馏水加至1000ml。制备方法可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间接法测定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剂中的乙酰水杨酸含量。方法利用乙酰水杨酸易于水解的特点,首先将复方乙酰水杨酸中的乙酰水杨酸水解为水杨酸,然后利用水杨酸能与Fe^3 形成紫堇色配合物的原理,在可见光区测定水杨酸的含量,根据水杨酸与乙酰水杨酸之间的定量关系,间接的求算出乙酰水杨酸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r=0.9991)。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检测复方乙酰水杨酸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玉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39-139
仪器和试药 仪器:岛津LC-10ATvp泵,SPD-10Avp型检测器,class—vp色谱工作站,TU-2450型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计。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A/W生物活性微晶玻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微晶玻璃。方法利用正硅酸乙脂和磷酸三乙脂制备溶胶-凝胶玻璃粉体,这种玻璃粉体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得到含有磷灰石(Apatite)和硅灰石(Wollastonite)的A/W生物微晶玻璃。结果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玻璃粉体具有大量的纳米级微孔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体外模拟实验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微晶玻璃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结论成功地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生物活性更高的微晶玻璃。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蕾  邹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82-1084
目的:应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并评价其质量。方法:利用磺胺嘧啶钠微乳和硝酸银微乳混合后反应的方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大小,以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热分析等手段检测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各种理化特性。结果: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的粒径大小约为2~4μm,均匀微晶的结晶性好,纯度高。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品比市售磺胺嘧啶银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结论:用微乳液反应法能获得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  相似文献   

6.
7.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为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由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组成。由于乙酰水杨酸在温润情况下遇铁质,易变色水解,另外在该片制备中3种主药混合制粒及干燥时,易产生低共熔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因此生产中一般采用干法制粒和空白颗粒法。2007年4月~2008年1月,采用新型药用辅料聚乙二醇(PEG),利用其溶于乙醇,为一种新型黏合剂的特点,以其乙醇液作为黏合剂制备乙酰水杨酸颗粒,再与经典湿法制粒制得的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颗粒混合压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均匀制得的微晶的粒径大小约为2~4um,均匀微晶的结晶性好,纯度高。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条件,制备的均匀的微晶平均粒径大小为2.09um,实验结果达到预测结果要求。结论:用微乳液反应法能获得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  相似文献   

9.
制备乙酰水杨酸实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是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该项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有机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实验方法不仅费时、耗材,且纯化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实验效果,针对传统的实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笔者进行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单纯形加速法同时测定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乙酰水杨酸(A)、非那西丁(P和咖啡因(C)含量的方法。A、P和C的平均回收率在100±2.0%以内。并用「det(k^Tk)」^1/2作为灵敏度指标,指导确定测定波长的数目和区间;并把此法的测量结果和药典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及其水杨酸制剂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丽杰  王爱梅 《医学综述》2008,14(20):3157-3159
氨基甙类抗生素(AmAn)因具有广谱抗菌性和价格便宜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研究证实其具有严重的耳毒性不良反应。水杨酸制剂能有效防护AmAn的耳毒性。本文将对AmAn的耳毒性以及水杨酸制剂发挥防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料药乙酰水杨酸中水杨酸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杨酸在pH2的盐酸介质中与Fe^3+生成紫色络合物,在520nm处有强吸收,而乙酰水杨酸无干扰的原理,建立了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原料药乙酰水杨酸中杂质水杨酸的含量,方法快速、简便。在0.01 ̄0.2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101.5%。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发病机理各家学说不一,我们认为可能与皮肤角质硬化、受损变性,妨碍或破坏了维生素D_s的合成有关。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将10%水杨酸软膏和维生素D_3软膏交替用于临床。经30例患者2~8周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汤艳群 《甘肃医药》2014,(7):518-52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四酸粉中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150×4.6mm,5μm),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2)-甲醇(60:40)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5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水杨酸14.226~33.194μg/mL,r=0.9998,苯甲酸7.278~16.982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水杨酸100.6%(RSD=0.50%),苯甲酸100.6%(RSD=0.15%)。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本品质量评价和生产工艺监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复方选净散中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  闫荟  费嘉  孙世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15-116,146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选净散中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pH至3.9)(55:45),柱温为30℃,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33am,以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水杨酸、苯甲酸分别在0.0359-0.2993mg/mL(r=0.9998),0.0358~0.2980mg/mL(r=0.9993)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4%(RSD=0.77%)和99.95%(RSD=0.95%)(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快速测定复方选净散中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可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水杨酸制剂中水杨酸含量的方法,采用激发波长302nm,发射波长406nm。结果,线性范围0.5~4μg/ml,相关系数γ=O.9997,制剂中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5~101.6%。变异系数CV0.73~2.30%,并且在该波长下,制剂中的苯甲酸、冰醋酸以及色素等均不影响水杨酸的定测。  相似文献   

17.
在强酸与二元弱酸混合酸中各组分酸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法的基础上,理论上当二元弱酸的半中和点的pH为第一终点时,可推导出Ve_2/V_4~T=2Y-1的公式,从而找出各组分酸含量的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和甲硝唑等化合物拉曼光谱的波长选择性。方法分别采用近红外、可见和紫外区3种波长的激光激发获得不同的拉曼光谱,受照样品包括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以及临床常用药物甲硝唑。结果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的水溶液在可见和近红外激发下无法获得任何拉曼信息,但在紫外激发下可获得信息丰富的拉曼光谱,且与其固体拉曼谱对应良好。而甲硝唑在紫外激发下没有明显的拉曼峰但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激发下能获得一致的拉曼信息。结论水杨酸、对甲氧基苯甲酸水溶液的拉曼光谱证明了紫外激发的优越性,甲硝唑的拉曼光谱提示样品对激发波长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复方珊瑚姜溶液尿素咪康唑软膏复合制剂中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05 nm,柱温25℃。结果:水杨酸在(0.0619 g~0.0746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方法回收率为101.12%(RSD=1.5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中水杨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HBIG中和HBsAg的体外与新生儿体内能力,提高出生HBsAg阳性新生儿的治愈率。方法体外测试HBIG中和HBsAg的能力。观察42例出生静脉血HBsAg阴性新生儿使用HBIG 200 IU第4~7天体内的抗-HBs量。将出生HBsAg阳性新生儿分为HBsAg≤40 ng组(Ⅰ组)46例,>40 ng组(Ⅱ组)17例。比较不同感染量体内HBIG中和HBsAg的能力。结果使用200 IU HBIG 4~7 d后在新生儿体内平均抗-HBs量为226.4 IU。体外试验1 IU HBIG中和HBsAg 42 ng。新生儿体内1 IU HBIG中和HBsAg:Ⅰ组2.04 ng,Ⅱ组1.87 ng。体内外中和能力相差20.5~22.4倍。结论体内外HBIG中和HBsAg能力存在差异,提示新生儿感染HBsAg在组织与血液中分布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