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双孔法腹腔镜手术在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54例,采用双孔法腹腔镜行诊断与治疗。结果腹部超声组检查确诊率15.09%(8/53),腹部CT检查组确诊率11.54%(3/26),放射性核素组检查确诊率76.47%(39/51),腹腔镜探查组确诊率98.15%(53/54),53例发现小肠畸形,1例未发现异常。腹腔镜组探查确诊率高于其他3组。53例行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6~75分钟,平均67分钟,出血量3~10 ml。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美克尔憩室45例、小肠重复畸形7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结论双孔法腹腔镜手术用于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疾病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价值,降低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适用于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患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3例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患儿均顺利度过手术,无中转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1~14 min、(11.35±2.11)min;术中出血5~10 m L、(7.00±3.15)m L;住院时间2~3 d,中位数为2.6 d。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8例,以同法处理,均获成功。术后2例患儿发生阴囊肿胀,其余无积血、积液、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3例患儿均获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为4.5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1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对侧发生新发疝。结论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其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手术技巧及优缺点。方法:对25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结果:24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60(60±17)min;术中出血20~100(30±10)ml;住院时间天3~7(5±2)天。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腹部外科》2021,34(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儿童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3例儿童胰体尾肿瘤患儿(年龄分别为10岁、9岁、12岁)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例采用Warshaw法,2例采用Kimura法,手术时间分别为210 min、180 min、2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50 mL、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1 d, 3例患儿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均无再次手术,无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胃瘫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术后并发A级胰瘘,经积极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31~40个月,效果良好,无肿瘤复发,均未出现糖尿病和慢性腹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儿童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是相对安全、有效、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保留脾脏可使患儿更多获益,值得在儿童病人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6月共114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其中2D腹腔镜组53例,3D腹腔镜组61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尿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失禁、术中保留性神经、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随访时间和术后生化复发率等指标。结果:114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2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0~190min,平均128.9min;尿道吻合时间10~30min,平均23.1min;术中出血10~1 500ml,平均110.4ml;术后1个月尿失禁15例(28.3%)、术后3个月尿失禁4例(7.4%);术中保留性神经9例(17%);PT2切缘阳性2例(阳性率8.3%);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20.7个月;4例患者生化复发。其中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40~180min,平均99.2min;尿道吻合时间10~28min,平均20.5min;术中出血10~800 ml,平均86.6 ml;术后1个月尿失禁14例(22.9%)、术后3个月尿失禁3例(4.9%);术中保留性神经11例(18%);PT2切缘阳性2例(阳性率5.4%);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20.8个月;生化复发2例。114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5~9分。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下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尿道重建更精准快捷,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腹腔镜治疗价值及临床效果,以促进患儿营养情况的早日恢复,保证患儿正常发育。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为18例具有典型呕吐病史的患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的临床资料,术前患儿均经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确诊。结果:18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5~5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当天拔除胃管,术后第1天上午开始喂水,术后无出血、胃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4 d出院。其中13例术后随访1~6个月,营养情况完全恢复,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治疗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儿童食管裂孔疝的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16年12月为104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50 d~10岁,平均(4.0±1.5)岁。按美国消化内镜学会分类:滑动性疝25例、混合性疝42例、食管旁疝37例,术前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明确食管裂孔疝。采用5孔法施术,行Nissen-Rossetti、改良Thal法修补食管裂孔并进行胃底折叠。结果: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疝孔直径3~5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20)min;术后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通过腹腔镜进行修补。改良Thal法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4例,术后1例发生裂孔关闭过紧,再次腔镜下松解裂孔。本组术后24~48 h正常进食,平均(28±4)h;术后5~7 d出院。随访3个月~13年,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术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腔镜技术,术前患儿的评估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自制套针组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应用自制套针组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5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行单侧疝手术203例,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54例,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中出血量1~2 ml,无大出血或血肿。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12例,一并结扎处理。患儿均无发热、阴囊水肿、阴囊积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 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无疝复发及术侧睾丸发育异常。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自制套针组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确切,具有损伤小、切口隐蔽、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要求,适于能开展腹腔镜技术的各级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膈疝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3例小婴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均为左后外侧疝,年龄分别为5个月、8个月、19个月。其中1例伴肠旋转不良,术中经腹腔镜处理。3例患儿先经腹腔镜疝内容物复位,再经胸腔镜行膈疝修补。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115 min、106 min、110 min。术中出血量3~5 ml,经腋前线第7肋间Trocar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术后1周内复查胸片,心脏复位良好,肺膨胀良好。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患儿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症状消失,食欲好,体重增加明显。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小婴先天性膈疝操作方便,创伤较小,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同时能兼顾腹部,避免了因消化道畸形再次手术的可能。手术效果令人满意,也可作为备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APD)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施行LAPD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标本切除及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330~490 min,平均(396±42)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 L,平均(287±74)m L。术后住院时间9~22 d,平均(14.2±3.6)d。术后病理报告:十二指肠乳头癌22例,胆管下段癌17例,胰腺癌10例,壶腹癌5例,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4.2±7.6)枚,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均为R0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13.3%(8/60),A级胰瘘6例、B级胰瘘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3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术后48例获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7个月(2~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LAP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剖腹探查术结合术中肠镜检查对1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患者死于DIC外,余患者明确了诊断、抢救成功。结论 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支持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术中肠镜有助于明确诊断,急诊手术是处理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瑞乔  沈新明  王益  吴刚 《腹部外科》2010,23(3):160-161
目的分析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5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经结肠镜检、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证实其病因分别为:结肠肿瘤15例(28.8%),小肠肿瘤9例(17.3%),肠道血管病变9例(17.3%),直肠癌8例(15.4%),息肉5例(9.6%),炎症性肠病4例(7.7%),原因不明2例(3.8%)。其中43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非手术治疗。51例治愈或成功止血,1例死于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大部分病例可通过结肠镜检、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性内出血2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妇科急性内出血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用腹腔镜诊治273例妇科急性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3例妇科急性内出血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得到确诊,27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性内出血性疾病,具有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有取代开腹手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DSA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结肠镜检查为阴性结果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其中8例为急性大出血,28例为慢性出血;对所有患者均行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腹腔动脉DSA检查。结果 DSA发现6例病变,阳性率为16.67%(6/36)。5例病变位于小肠,其中3例可见对比剂外溢等直接出血征象,手术证实为小肠憩室;1例表现为血管局部囊状扩张,伴对比剂外溢,手术证实为小肠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表现为空回肠段静脉早显、异常血管湖,诊断为血管扩张。1例病变位于结肠,表现为肿瘤染色,手术证实为间质瘤。结论肠系膜动脉DSA对于诊断结肠镜阴性的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对于结肠镜难以观察的小肠病灶所致出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基层医院在胆道结石手术中运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53例,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探查液电碎石仪治疗术式,通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胆道出血、术后胆道结石残余、术后住院时间。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35例采用液电碎石,每例碎石次数约3~10次,每次持续放电约2~3秒,其中2例较大者反复击打约15次。术中胆道出血者3例,没有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以及胆管穿透或胆管壁撕裂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2.6天,无腹腔感染病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半年随访,2例发现术后结石残余,经消化内镜取石。未发现胆总管狭窄病例。 结论〓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在基层医院中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导致的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腹部肿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经造影证实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消化道出血时间平均为术后53.6 d;假性动脉瘤位于脾动脉2例,位于肝总动脉2例,位于左肝动脉1例;造影后行栓塞治疗4例,行覆膜支架置入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16个月,无再次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肝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于8个月猝死,原因未明。结论: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罕见而又致命的并发症,应提高该病的认识,其诊断及治疗首选动脉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避免医源性损伤可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术的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年间545例梗黄术后并发症状况和防治消化道出血的经验。结果:545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少量出血占29.5%(161/545),大出血5.3%(29/545),死亡1.7%(9/545)。1989年以前并发少量出血占36%(102/284),大量出血占6.7%(19/284)、死亡2.5%(7/284)。1990年后采取了有力的防治措施,明显减少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2.6%(59/216)、3.8%(10/261)、0.8%(2/261)。结论:梗黄术后并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性消化道粘膜病变。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充足供氧,术后加强抗感染和抑制胃酸等措施可以减少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of recidivated upper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 in which the bleeding initially stopped und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magery showed a piloro-duodenal stenosis. During the preoperative care the hemorrhage is resumed abruptly imposing emergency operation. The lesion was an intraoperative surprise imposing the hemostasis at first, and the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esion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Dieulafoy溃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1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2 0年间 11例Dieulafoy溃疡的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以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为特点。治疗方式 :胃大部切除术 3例 ,1例术后再度出血再次手术 ,因休克难以逆转死亡 ,5例局部缝扎 ,3例局部楔形切除加胃左血管缝扎 ,10例治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例 ,失访 4例 ,随访 5 - 10年 ,1例局部缝扎者第 4年因再次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死因不详。结论 Dieulafoy溃疡大出血时 ,局部缝扎、局部楔形切除加胃左血管缝扎术简单而有效 ,其中后者可能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为6例脾囊肿患儿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囊肿大小、患儿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患儿4~15岁,手术时间75~15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4~19 d,术后住院4~19 d。术后随访0.5~3年,2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脾囊肿安全、可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