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尹丽  李淑芹王晶 《护理研究》2006,20(8):2253-2254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AE),目前认为AE与遗传性缺锌有关的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0%~70%的病例有家族史。是以口腔周围及肢端慢性皮炎、顽固性腹泻、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为主要表现的对婴幼儿期危害较重的疾病。我科收治的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儿经治疗好转出院,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赵志勇 《华西医学》1998,13(3):337-338
患者,女,14岁,学生。因反复皮肤红斑、腹泻、脱发14年,水疱11年,加重2年于1997年4月收住我科。患者生后3月无明确诱因于四肢肢端、耳后、口眼周围、臀部出现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褐色肥厚性斑块;同时伴脱发和腹泻,每日数次水样便。11进修医生年前,...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肢端皮炎又名肢端脓庖病(acropustulosis)、持续性肢端皮炎(acrodematitis perstars)、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 repens).本病好发于指、趾部,以无菌性脓庖为特征,是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常于创伤或局部感染后发病.本病损害初发于一个手指或足趾的末节背侧皮肤,尤其是甲的周围,缓慢发展、逐渐向上呈匐行性蔓延.可仅停留在初发部位,亦可在数月至1~2年后,其他手指、足趾相继累及,并可扩展到掌、跖、手背、足背、腕、肘部.……  相似文献   

5.
连续性肢端皮炎又名肢端脓庖病(acropustulosis)、持续性肢端皮炎(acrodematitis perstars)、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 repens)。本病好发于指、趾部,以无菌性脓庖为特征,是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常于创伤或局部感染后发病。本病损害初发于一个手指或足趾的末节背侧皮肤,尤其是甲的周围,缓慢发展、逐渐向上呈匐行性蔓延。可仅停留在初发部位,亦可在数月至1~2年后,其他手指、足趾相继累及,并可扩展到掌、跖、手背、足背、腕、肘部。甚至泛发全身,可不完全对称分布。原发损害为水疱、无菌性小脓庖,破裂后留下有鲜红的、有渗出的、糜烂…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4个月,主因发热7天、吐泻1天于2008年10月1日入院。患儿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热型不详,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及抽搐,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停药后复升。1天前患儿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伴腹泻,为黄色稀便,共两次,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儿自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7.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enteropathica,简称AE)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躯体孔口周围皮损、顽固性腹泻、毛发脱落三大主要症状。1942年Daubott首先对本病命名,并认为与锌代谢紊乱有关,直至1973年Moynohan等用锌治疗以来,才引起重视。我们最近遇到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病历要 女,73岁。右眼红痛、视力下降5a,左眼雾视1a。左眼多在右眼发病时出现症状。右眼50a前曾患角膜炎,双手食指拇指变形、脱皮、瘙痒不适37a。曾在多家医院行抗炎对症治疗,时又复发。入院检查:视力:右:无光感,左:0.6;眼压(双):10mmHg。右眼角膜中下部瘢痕,瞳孔膜闭。左眼角膜后圆形羊脂状KP(++)、色素沉着点3~4个,瞳孔不能散大,呈直立肾形。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左手拇指未节缺失,残端变形,脱屑;右手食指、小指未端残缺;双手皮肤已愈,无溃烂、渗液,色泽红润,白细胞自身抗体(+)。入院诊断:(1)慢性虹睫炎(双);(2)角膜白斑(右);(3)毁损性肢端皮炎(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例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肤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并复习文献。结果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3周痊愈出院。结论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非常少见,治疗也较为困难,科学的整体护理措施能有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21岁。因右拇指反复红肿伴流脓、蜕皮2年余,再发3天就诊。缘于2年前训练时右拇指外伤后出现指腹部红肿,局部疼痛明显,自行用针挑破脓肿挤出脓液,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改善,此后反复发作,且脓疱扩展至指背、甲沟及甲下,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化脓性指头炎,曾行切开引流及拔甲术,病程未能终止,3天前指端再发脓疱来我院就诊。以化脓性指头炎收住骨科。查体:各项生命征体正常,右拇指远节明显肿胀、发红,指甲缺如,指腹部、甲缘及甲床处可见大小不等的脓疱,表面皮肤呈层状剥脱,表面张力一般,局部触痛不明显,无波动感,皮温不高,皮肤感觉较健…  相似文献   

11.
尹丽  李淑芹  王晶 《护理研究》2006,20(24):2253-2254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enteropathica,AE),目前认为AE与遗传性缺锌有关的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0%~70%的病例有家族史[1]。是以口腔周围及肢端慢性皮炎、顽固性腹泻、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为主要表现的对婴幼儿期危害较重的疾病。我科收治的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儿经治疗好转出院,现将其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50d,于入院前16d,双足皮肤均潮红,既而出现大豆大小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无脓液,皮肤破损处呈红色溃疡面,逐渐波及双下肢,臀部及双手、前臂处等,同时伴有腹泻,每日10余次,患儿牛乳喂养,奶量减少,偶呕吐胃内…  相似文献   

12.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2例,女10例。年龄25~58岁,其中〉40岁者9例。病期2个月至3年。患指(趾)33个,其中拇指(趾)17个。有22个患指(趾)伴甲损害,表现为甲纵棘或横沟11个,甲增厚6个,反甲3个,甲脱落2个。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18个月,自生后第3天起出现肛周溃烂,4个月后头面部、四肢、口鼻耳周皮肤亦出现溃烂,伴畏光、纳差、腹泻、烦躁、脱发,有时低热。因皮疹加重、拒乳10天于1984年11月4日入院。体检:体温38℃,发育营养差,除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  相似文献   

14.
王薇  张春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95-1296
风湿免疫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个系统,其中皮肤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常见症状中有血管炎症反应,严重者合并肢端坏疽。如不积极治疗护理,持续时间过长可发生重度肢体坏疽重者足背亦可累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6~2008年对15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肢端坏疽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90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给予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心理、皮肤等一系列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心理障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生肢坏疽的综合治疗方法及局部护理。方法 对56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病人,采用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感染、高压氧治疗等综合疗法。局部坏疽的处理按范围大小采取蚕食的方法清创,然后用庆大霉素16万U、胰岛素8U、山莨碱碱10mg湿敷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结果 全组56例,治愈48例,占85.7%,好转3例,占5.4%;无效5例,占9%。结论 以全身综合治疗为基础,局部坏疽创面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肠病性肢端皮炎好发于婴幼儿,多认为与缺锌有关。本文重点介绍其护理要点,强调在补锌治疗的同时,注意加强皮肤、眼、口腔的护理,合理喂养,积极预防交叉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做好本病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胸闷1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入院。发现指趾增粗、增大12年,当地医院曾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入院后行垂体MR检查示垂体大腺瘤;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全心增大,右心功能不全;查血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高。根据症状、体征、医技检查诊断为垂体大腺瘤,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予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好转出院。结论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临床少见,早期发现并诊断肢端肥大症对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姚玉娟  杨蓉 《新医学》2007,38(11):755-755,F000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9岁.因四肢肢端肥大20余年,胸闷、气促1年,加重半个月于2006-09-16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于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肢端缓慢肥大,1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垂体瘤、肢端肥大症,并于半年前在上级医院行伽玛刀切除垂体瘤手术.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采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护理体会。体会到:术前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有助于使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随访工作,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事先了解病人头面部形态的特殊改变并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是做好这类病人专项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助于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