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不同海拔高度下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与血清ET-1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肺心病患者根据海拔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室流出道宽度等指标进行测量比较。血清ET含量利用放射免疫技术进行测定。结果:高原组肺动脉瓣a波消失、右室前壁增厚和左右肺动脉宽度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右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增宽率高原组高于平原组(P〈0.05);平均肺动脉压也高于平原组(P〈0.05);高原组血清ET-1含量也显著高于平原组,并与肺动脉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结论:高原肺心病右心病变较平原组严重,其与血清ET-1的水平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28例高原和同期收治的85例平原中青年(年龄≤50岁)冠心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均以男性为多,前降支受累率最高,侧支循环少见.高原组冠脉多支(≥2支)病变比例较平原组显著增加(P<0.05),冠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病变的比例也较平原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原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或P<0.01);平原组肥胖和精神抑郁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原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吸烟史和家族史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原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比平原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异常的比例更高,且冠脉多支病变和重度狭窄的比例也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年男性完全习服高原环境后的左心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平原组(海拔1400m)和高原组(移居海拔3900~4700m高原1年以上),利用超声诊断仪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超声心脏检测,测量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搏动指数(EF)、每分输出量(CO),比较移居高原习服人群左心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高原组LVEDD、LVESD、SV非常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而LVFS、EF值非常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结论移居高原可使左室容量轻微减小,每搏输出量减少,每分输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居3900—4700m1年以上的青年男性右心系统有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利用mycolor-202型超声诊断仪对移居3900~4700m高原1年以上的青年男性(高原组,n=164)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重点检查肺动脉内径(PA)、右室流出道宽度(ROVT)、三尖瓣口E、A峰血流速度(TVE、TVA),右心房左右径(RAT)及上下径(RVD),所有指标均与职业相匹配的平原对照比较(平原组,n=75)。结果高原组ROVT、PA的宽度非常显著宽于平原组(P〈0.01);高原组TVE非常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高原组RAT非常显著小于平原组(P〈0.01)。结论移居3900~4700m1年的青年男性ROVT、PA增宽,TAE流速降低,RAT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患病率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301例采集病史及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糖、同性半胱氨酸等的测定;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发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301例老年男性患者其中动脉僵硬度(baPWV升高)224例(74%),老年男性baPWV正常组和增高组除年龄(P〈0.05)、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01)、HCY(P〈0.001)、UA(P〈0.001)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1)、COPD(P〈0.05)发生率高。两组间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baPWV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占相当的比例。baPWV与高尿酸血症、HHCY及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原与平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1例高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同期收治的38例平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精心护理,并对药物使用剂量、疗效及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7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高原组中出现4例并发症,平原组中出现2例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高原组有效37例(90.2%),平原组有效35例(92.1%)。但高原组在使用抗凝药物达到目标值的剂量上是平原组的1.3~1.5倍,两组在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策略与平原患者相同,只是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上,高原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需要达到目标值是平原患者剂量的1.3~1.5倍,针对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原缺氧环境成年男性精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期高原缺氧暴露对成年男性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8名驻海拔3 300 m和36名驻海拔5 000 m以上的健康成年男性青年为高原组1和高原组2,以生活在海拔1 300 m的35名同龄成年男性为对照组。行精液常规检测与血常规检查。结果:高原组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活率在高原组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高原组中血红蛋白浓度与精子数量和活率成正比。结论: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代偿功能,但长期驻留高原缺氧环境对成年男性的精子功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评价心电图对该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世居海拔(2 700~3 200)m的78例肺心病患者(高原组)及世居平原海拔400m的80例肺心病患者(平原组)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改变对比。结果:1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有典型改变特征;2平原组与高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相比较,仅右心室肥厚,肢导联低电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肺心病与心电图异常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是临床诊断、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2高原肺心病患者与平原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有相似性,但部分改变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移居高原时间:28.88年±9.76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共67例为移居高原组,并随机选取内地平原健康者61例为平原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和瓣膜口血流速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高原心血管适应问题。结果:移居高原组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均显著大于平原对照组(P〈0.001),而且移居高原组内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存在正相关关系(r=0.370,P=0.011;r=0.403,P=0.005)。移居高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8)、而心脏指数明显低于平原对照组(P=0.036)、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值两组无明显差异。移居高原组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二尖瓣舒张期血流A峰、三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三尖瓣舒张期血流A峰均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00)。结论:本研究表明,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多年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瓣口血流速度等指标均发生了显著的高原适应性变化;而且研究表明移居高原者心脏增大与肺动脉收缩压升高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硝苯地平、氨茶碱3种药物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海拔5000 m以上高原,对54例HPH患者随机分为3组,培哚普利组(n=16)口服培哚普利每次4 mg,每天1次;苯吡啶组(n=20)口服硝苯吡啶每次10 mg,每天2次;氨茶碱组(n=18)口服氨茶碱片每次100 mg和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丸,每天3次。3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服药前后检测右室舒张末前后径(RVED)、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EDD)、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室流出道(RVOT)和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并采静脉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1)治疗后较治疗前氨茶碱组RVED、RVAW、RVOT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硝苯地平组RVED、RVAW、RVOT、MP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培哚普利组RVED、RVAW、RVOT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培哚普利组较氨茶碱组RVOT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较硝苯地平组RVAW、RVOT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较治疗前氨茶碱组NOS增高,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硝苯地平组NOS、SOD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NO增高,MDA、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NO、SOD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NOS增高,MDA、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硝苯地平组较氨茶碱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较氨茶碱组和硝苯地平组NO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后较治疗前氨茶碱组ALT、AST、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r-GT、Hct、Hb无统计学差异(P〉0.05)。硝苯地平组ALT、AST、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r-GT、Hct、Hb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ALT、AST、r-GT、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Hct、Hb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口服氨茶碱、培哚普利、硝苯地平均可有效的降低HPH,培哚普利优于氨茶碱和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安全性以及高原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A1组,高原组为A2组;对照组(B组)未使用药物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B1组,高原组为B2组.两组均同时采用基础预防及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根据出现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治疗组(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2%,对照组(B组)为23.53%,经x2检验P<0.05;对照组中高原组(B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75%,中度高原组(B1)为17.09%,经x2检验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头健康长白仔猪,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高原组, 每组10只。平原组放置于海拔800 m的平原境中, 高原组放置于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的实验舱中48 h。两组均手枪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返回平原观察室。各组伤后0、2、4、8、12及24 h分别检测外周血凝血和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高原组伤后0、2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 伤后8、12、24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伤后4 h P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伤后0、2、4 h AP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 ...  相似文献   

13.
高原环境下止血带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原环境对止血带安全应用的影响,采用犬为动物实验模型,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探讨止血带下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流时间对肢体骨骼 影响,并与低海拔环境下的实验组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1)高原组和平原组缺血期间的组织学改变基本相惟;(2)高原组平原止血带缺血1小时组再灌流后的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3)缺血3-6小时,其高原组的缺血再灌流损伤显著重于平原组,并发生严重的肺损伤。因此,高原环境下,止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对比驻高原与驻平原空军官兵口腔健康状况,为驻高原空军官兵口腔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驻高原(平均海拔3900m)空军某部官兵990人(高原组)和驻平原(平均海拔500m)空军某部官兵910人(平原组)进行口腔健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龋病、牙结石、牙龈炎和牙周炎发病情况。结果高原组官兵较平原组官兵口腔疾病发生率高,且驻高原时间越长,口腔患病率越高;高原组患龋病率、牙结石检出率、牙龈炎和牙周炎患病率均高于平原组(Ρ<0.05)。结论驻高原空军官兵口腔疾病患病率较平原官兵高,加强对高原官兵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改善高原医疗卫生条件和环境对降低高原官兵口腔疾病发生,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原家兔胸部爆炸伤后动脉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特点。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高原致伤组、高原对照组和平原致伤组,分别于伤前和伤后1、3、6 h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伤后各致伤组均表现为持续性的代谢性酸中毒,与伤前比较血气指标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伤后各时点高原致伤组与平原致伤组血气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伤后高原致伤组的血气指标降低以及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是高原胸部爆炸伤的最主要特征性改变,对于及早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驻不同海拔高原健康男青年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健康男青年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 m和5380 m3个月的某部各10名官兵进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及胱抑素C(Cys C)检测,并与20名平原(海拔1400 m)健康男青年作对照。结果进驻高原3个月后,高原组的BUN、SCr、UA、Cys C均明显高于平原组(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或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导致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都产生相应的损害,且这种损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苏丽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50-135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8例妊娠晚期孕妇(实验组)和55例健康育龄非孕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实验组PT、APTT和INR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霞  杨延军  陈璐媛  高亮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37-1238,1252
目的探讨两种高压氧(HBO)治疗方案对高原脱习服青年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海拔5380m、5200m、5010m居住1年返回平原(海拔1400m)的55名青年随机分为治疗1、2组,对照组等三组。治疗1组(n=20),高压氧治疗1次/d;治疗2组(n=20),高压氧治疗1次/隔日;对照组(n=15),高压氧舱安慰治疗。均连续10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5、10天后空腹抽肘静脉血观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5d后,治疗1、2组与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疗效明显(P〈0.05或P〈0.01),治疗2组较1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改变不明显(P〉0.05),其余所有指标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10d后,治疗1、2组及对照组与治疗5d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组较1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改变不明显(P〉0.05),其余所有指标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O.01)。结论HBO对久居特高海拔返回平原后脱习服青年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次/隔日,治疗5次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亚高原地区SD大鼠和KM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确立参考值.方法 将2w龄SD大鼠和KM小鼠各60只,按饲养地区分为亚高原组(海拔1890 m)和平原组(海拔540 m),分别于4、6、10 w龄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血糖的差异.结果 取得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均值.亚高原组的肝功能指标普遍高于平原组,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的改变为主(P<0.05);亚高原组肾功能指标也高于平原组(P<0.05),特别是习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亚高原组血脂指标高于平原组(P<0.05);除平原组雄性KM小鼠血糖(GLU)高于亚高原组(P<0.05)外,其余亚高原组大、小鼠GLU均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 建立了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库,为该地区生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亚高原地区KM小鼠和SD大鼠标准化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平原Wistar大鼠急进海拔4300 m高原后,给予红景天药物干预,观察大鼠生理和病理状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缺氧组(空白组)、高原缺氧+乙酰唑胺组(对照组)、高原缺氧+红景天组(给药组),急进高原后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肝脏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HB、Hct、CCl-、CCa2+均显著性升高(P〈0.05),ALT、ALP、pH、CHCO3-、BB、BE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给药组ALT、ALP、ALB、UREA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pH、CHCO3-、BB、BE均显著性上升(P〈0.05),ALP、Urea、HB、Hct、CCa2+均显著性下降(P〈0.05)。病理结果显示,高原缺氧对大鼠肝、肺损伤严重,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给药组损伤均比空白组小。结论红景天具有一定的抗缺氧反应作用,能够减轻急进高原大鼠的病理损伤,但不能完全避免损伤,说明红景天治疗高原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