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河南省濮阳地区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提供合适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9年濮阳市黄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3272名老年人(≥65岁)为研究对象,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体质分型,并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与非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01);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患者BMI值大于非患者;痰湿质患病风险远高于平和质(OR=4. 54,95%CI=3. 46~5. 96,P 0. 001),气郁质患病风险也高于平和质(OR=1. 67,95%CI=1. 11~2. 50,P 0. 05)。结论 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型与NAFLD存在相关性,其中痰湿质、气郁质是老年人患NAFLD的高危体质。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非酒精性脂肪肝指除外酒精和其他病因所致的脂肪肝,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多,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体质分类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性变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纤维化,最后可能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近年来,我国的NAFLD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大肝病。目前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积极预防NAFLD至关重要。中医的优势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NAFLD发病率的增高,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中医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安逸少动,情志失调为主要病因,肝失疏泄,脾肾两虚是病机关键,痰浊、瘀血是主要病理因素,但临床研究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影响了对疗效的评价,现就祖国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脂肪肝(AFL)是指因摄入酒精所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5%的肝损害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最早期的酒精性肝病之一。其危害已引起全球性的高度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研究提出中国人体质可分为9种。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与体质有一定关系,其中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重要体质因素。文章探讨了体质与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质因素,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医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是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肾虚气化不及,其基本病机是痰瘀互结,以此为基础,本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证型分布特点的关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在体质分布中,痰湿质、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肝肾不足证显著相关(P〈0.05),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显著相关(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索江阴地区代谢综合征(MS)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江阴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323例MS患者四诊信息及生化指标的采集与统计,观察MS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和不同年龄、性别的发病特点,探讨MS的病因病机及与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MS患者男性发病率(64. 40%)高于女性(35. 60%),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并随年龄增长而差距减小; MS患者中痰湿质(31. 89%)最多,其次分别为气虚质(17. 03%)、湿热质(12. 07%)及瘀血质(11. 76%),与非MS患者比较,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S患者在不同年龄组的体质分布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质(48. 44±12. 01)岁、湿热质(47. 72±12. 97)岁,平均发病年龄较其他体质年轻;湿热质的TG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湿热质BMI最高,阴虚质BMI最低;阴虚质FBG最高,痰湿质FBG最低;痰湿质、湿热质的HD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结论湿热质、痰湿质与血脂异常,湿热质与超重,阴虚质与高血糖,气郁质与高血压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MS早中期以标实为主,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湿、湿热,病机为脾虚肝郁,痰湿热滞。MS中晚期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病机为脾肾不足,气阴两虚,痰湿瘀滞。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病因病机、治疗机理两个方面总结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近文献研究。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湿热痰瘀互积聚于肝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指出了某些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氧化、降低血粘度,改善肝脏微循环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最后针对中医药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应区分脂肪肝的病因,对其进行分级判断,可行肝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纤维化分期情况.治疗方面,可分别给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纠正心理认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基础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调整血脂紊乱的病因治疗;结合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辨病治疗和不同证型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2例NAF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95%CI=80.1%~99.2%);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7%(95%CI=49.0%~81.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显著(u=2.6425,P=0.0092);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明显改善,肝脏CT值及肝脾CT比值明显升高。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优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其收益为OR=0.25(95%CI=0.07~0.87),NNT=5(95%CI=2.41~33.22)。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基于临床文献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证素及舌脉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为NAFLD的中医药辨证施治提供循证支持。方法:检索3大中文数据平台(CNKI、WANGFANG DATA、VIP) 2006—2017年(共12年)发表的NAFLD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共2 297篇,严格遵循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77篇文献,并对其从发表时间、地域、文献质量、证型、病性和病位证素多维度进行评价。结果:1)近年来NAFLD证候相关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地区发文数最多; NAFLD中医证候类文献类型以描述性研究(57. 14%)和病例对照研究(31. 16%)为主,随机对照(9. 10%)和队列研究(2. 60%)较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 2)剔除低质量文献(9篇),对中高质量文献(68篇)进行统计分析,NAFLD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22. 37%)、湿热蕴结证(21. 96%)、痰瘀互结证(12. 73%)、痰湿内阻(8. 85%)、湿浊内停(7. 87%)和肝肾不足(5. 80%); 3)主要的病性证素依次为湿(24. 32%)、气滞(15. 38%)、气虚(14. 81%)和痰(14. 22%);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48. 12%)、脾(39. 03%)、肾(12. 43%)、胆(0. 32%)和胃(0. 10%);舌脉以淡红舌、白腻苔、脉弦为主。结论:1) NAFLD证型随疾病的进展变化阶段呈现不同,初期以实证为主,中期呈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为多见,虚实间常相互转化。病变脏腑主责之肝,与脾、肾等有一定相关性。湿、气滞、气虚、痰是NAFLD关键病性证素。2) NAFLD高水平和高质量研究不足,需开展多区域、多中心、大样本中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期为NAFLD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整理分析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临床研究,认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疗效和优势,前景广阔,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肝硬化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肝硬化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静脉点滴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护肝治疗。动态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用于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外,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提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肝病患者微循环,恢复肝功能,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及提高总蛋白和降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均缺乏安全高效的药物。新的治疗实践提示我们应该注意脑神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脑神为生命主宰,可统摄五脏。现代医学也发现脑肠轴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服食辟谷的实践还是针对食欲中枢调控的现代研究,均支持从脑调肝的可行性。基于前期实践,我们提出脂肪肝的治疗不应局限于五脏系统,更应重视中医脑神的调控。脑神为本,肝脾为标,痰热瘀血为末。通过调神,达到抑食欲、促运动和最终治愈脂肪肝的目标。脑肝同治理论或许是未来破解脂肪肝治疗困局的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19.
脂肝清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脂肝清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饮食控制和适当增加运动量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脂肝清胶囊,对照组给予东宝肝泰片,治疗4个月后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67%、93.33%,对照组分别为13.34%、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肝功能、血脂以及影像学变化等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脂肝清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