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类内淋巴囊的功能形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免疫组化技术使人们能了解人类淋巴囊上皮及其不同分化时期细胞种群的特征,人ES周围骨质部分的现代免疫组化资料支持其上皮在代谢上是主动,并具有分泌和吸收两种功能的假说,某些上皮细胞的抗体对神经分泌抗原的反应性暗示为人ES的一种邻近分泌活动,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人ES在内耳免疫防御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鼠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状态。方法:选用10只健康成年S-D大鼠,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后,取颞骨作组织学处理,用抗BrdUrd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内淋巴囊S期细胞的定位与分析。结论:大鼠内淋巴囊具有细胞增殖功能,可能是内耳具有细胞更新功能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3.
内淋巴积水与肉淋巴囊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淋巴积水的发病机理不清。近些年业,许多学注意与内淋巴囊的局部免疫反应具有十分密切关系。本就有关资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豚鼠内淋巴囊碳酸酐酶组化分布测定和超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结合图象分析,观察了豚鼠内淋巴囊(ES)碳酸酐酶(CAH)的分布和超微定位。结果发现:在ES的近侧部仅少数上皮细胞有阳性反应,中间部和远侧部的大多数上皮细胞着色;中间部和远侧部CAH阳性产物灰度值明显高于近侧部(P<0.01)。在ES上皮细胞的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内淋巴腔面细胞膜、微绒毛、细胞浆、侧膜皱褶和基侧膜皱褶处;表明CAH在调节内淋巴的容量、离子转运及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 内淋巴管的管腔面光滑、平整,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少且短。细胞间隐窝小而少。内淋巴囊近端部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增多、变长,细胞间隐窝明显.偶尔可见细胞顶部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的中间部腔面上皮突起,复合折叠形成褶皱,细胞间隐窝多而大,突向囊腔的细胞多,囊腔内充满细胞和细胞碎片。根据电子密度上皮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型,其中暗细胞较多,两型细胞表面均有大量长的微绒毛。细胞顶部可见到较多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远端部的结构与内淋巴管近似,腔面光滑,上皮褶皱小,无细胞间隐窝,上皮细胞以亮细胞为主,表面微绒毛少而短,几乎没有胞饮小泡。结论 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各部分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各有特点,这种结构特点可能与其在内淋巴代谢中的不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淋巴囊的脉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豚鼠内淋巴囊表面的脉管及其粘膜下层结构的研究,了解其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碳素黑水加10%甲醛进行左心室灌注,将豚鼠的颞骨标本用冬青油透明并进行显微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内淋巴囊表面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网,而且与乙状窦有很密切的联系,内淋巴囊周围被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和个别微动脉形成的一个细密的环状血管网所包绕。毛细血管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窦、毛细血管与淋巴窦构成一个完整、细密的网状  相似文献   

7.
8.
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以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24例梅尼埃病的结果,其中14例随访2-3年,眩晕控制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详细介绍了内淋巴囊引流术的手术方法,并对手术治疗的机理,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的以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阐明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Sac,ES)的缺血病变,本文将16只豚鼠ES供血动脉阻断,并在不同缺血时相对其病理损伤作光镜观察。结果:缺血早期ES上皮细胞混浊肿胀,气球样变,部分细胞崩解坏死,上皮下组织水肿出血;缺血中期上皮细胞萎缩变性,中间部皱褶带消失;缺血晚期上皮坏死区出现新生结缔组织及新骨,囊周缺血病变与Meniere病囊周病理改变相似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索了中间丝和S-100蛋白在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囊上皮细胞不仅具有上皮细胞特异的中间丝角蛋白阳性反应,还具有间胚叶组织特异的中间丝波形蛋白强阳性反应。两特性的共存可能与该上皮具有吸收和分泌双重功能有关。S-100蛋白强阳性反应表明此上皮细胞富含钙结合蛋白,可能与其调钙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内淋巴囊对于外源性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方法 用SD大鼠 32只 ,以抗原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周向外淋巴腔注入相同抗原 ,分别于此后 1、3、7、14天处死动物取颞骨作组织学处理。然后应用免疫组化等技术 ,观察内淋巴囊的细胞浸润 ,免疫细胞增殖及其对抗原的吞噬清除作用。结果 内耳抗原接种后第 1、3天 ,内淋巴囊出现单核吞噬细胞浸润 ,第 7天出现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内耳抗原接种后第 3、7天 ,内淋巴囊的IgG阳性细胞增多 ,同时抗原被捕捉、递呈和吞噬。结论 内淋巴囊对外源性抗原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是内耳局部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的异同。方法 通过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自行设计并合成了透明质酸合成酶寡聚核苷酸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在豚鼠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 在内淋巴囊近侧端、中间部和肾小管部分上皮细胞胸浆显示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阳性表达,但近曲小管的阳性细胞百分数稍多。结论 不但扩大了核酸杂交的应用范围,还为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电解质平衡可能都具有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酶的双重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淋巴囊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作和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显微解剖法取出的豚鼠内淋巴囊经超声波处理后,以其提取液作为原始抗原,探讨建立能够分泌识别内淋巴囊表面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系列杂交瘤。应用电镜免疫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和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该抗体显示具有和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进行显著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活性,类似的反应出现在肾脏的近曲小管和亨氏袢的上皮细胞上,与其它15个脏器(包括大脑、膀胱、胆囊、肺和肝脏等)  相似文献   

19.
自1927年Portman报道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以来,学术界对其疗效认识不一,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疗效较好。我科1985-2002年行内淋巴囊引流术18例,6例置入银夹,12例置入了夹形硅胶,手术有效率达90%左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淋巴囊手术失败原因及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éniére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内淋巴水肿、膜迷路扩张,其主要病理生理因素是内淋巴吸收障碍,因此内淋巴囊减压或分流手术已成为治疗Méniére病常用术式,但在部分病人手术疗效不满意,还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就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