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12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构成比、电生理和心电图特征。129例中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2%);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例(3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9例(61%)。本文结果:PSVT以AVRT最为多见。各型室上速有其各自的电生理及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2.
食管电生理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其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近两年经射频消融治疗的SVT病例,选择其中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资料完整的41例,将两种电生理检查对SVT诊断及分型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电生理检查诊断房室结双径路(DAVNP)、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常见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电生理对房室旁路(AP)的粗略定位准确性较高,但对快慢型AVNRT、慢AP参于的AVRT与房性心动过速不易辨别。结论食管电生理虽不易辨别少见型SVT,但诊断常见型SVT及分型准确性方面与心内电生理有相似的价值,且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异搏停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治疗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涉及异常房室旁道的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异搏停抑制这些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理被归因于它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抑制作用。有几篇研究已显示异搏停对异常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性无抑制作用,AVRT时异搏停引起传导阻滞的部位在房室结内。但在过去三年中,我们观察到异搏停可通过在异常房室旁道中引起传导阻滞而终止AVRT。本文探讨此作用的电生理机理。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有时较困难,尤其是不典型AVNRT与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鉴别,不典型AVNRT在心动过速发生时最早心房激动位于后间隔区域,与后间隔旁道引起的AVRT相似。通常检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方法仅能鉴别63%的不典型AVNRT。该文介绍了两者的主要电生理鉴别方法,包括希氏束旁起搏、在希氏束不应期给予心室期前程序刺激、心室或希氏束旁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之差(PPI-TCL)和刺激信号至心房波减去室房(SA-VA)间期的区别、校正的心室PPI-TCL和VA间期、心动过速时VA分离现象及TCL行心室起搏时的VA间期与心动过速时的VA间期之差等9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隐匿性预激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双径(DP)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两种最常见类型。本文报道1例经无创性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RT合并AVNRT的罕见病例。资料及方法患者男性,29岁。反复发作性心悸1年余,既往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曾诊断为SVT。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1例隐匿预激旁路(CAP)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频繁发作患者,分3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安搏律定、胺碘达隆、维拉帕米口服,并作了服药前及服药7~10天后的无创性电生理对照研究。3组病人服药后AVRT诱发率明显降低,诱发难度增大,诱发窗口时限显著变窄及/或诱发出的AVRT心率变慢或不能持续。文中讨论了药物疗效的机理,认为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是治疗AVRT时筛选有效药物的简便易行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快速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临床异常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5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34例快速心律失常患儿,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儿(AVRT组,80例)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AVNRT组,54例)。记录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相邻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50 ms个数占所有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每5 min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电生理指标[包括诱发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心电生理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心电图RR间期、PR间期、AH间期、HV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NRT组SDNN、SDANN、PNN50均低于AVRT组(P0.05)。AVNRT组诱发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均低于AVRT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电生理指标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诱发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SDNN、SDANN、PNN50鉴别诊断AVRT与AVNR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75.0%。结论小儿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需要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协调,心率变异性与电生理指标相互影响,在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AVNRT的解剖基础尚存异议,但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特点已较明确。慢-快型AVNRT占90%,鉴别诊断主要涉及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快-慢型AVNRT占10%,主要需与以“慢旁道”逆传的AVRT鉴别,二者是恒定性交界性心动过速(PJRT)的主要类型。一、SART和IART SART、IART和AVNRT均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者的心电图(ECG)表现有各自的特点(见附表),据此可作出鉴别诊断,一般不需进行电生理鉴别。  相似文献   

9.
非药物疗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无器质性改变的心脏病患者,尤其常见于健康的年轻人。近年来,报据对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按发生机制将PSVT分为五型:(1)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2)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3)窦房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NR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以射频导管消融、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外膜标测的方法确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8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P'波出现率在AVNRT占33%,在AVRT占100%(P<0.01)。(2)R-P'间期<80ms时常见于AVNRT,而≥80ms多见于AVRT(P<0.01)。(3)AVNRT在下壁导联(Ⅱ、Ⅲ、aVF)常见假性S波,而V_1导联常合并假性r波。(4)AVRT无文氏现象,但常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改变且符合Coumel-Slama定律。认为以上特点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食管调搏是阵发性室上速(室上速)诊断与分型较为理想的无刨方法。然而,食管调搏对房室旁道的定位价值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为此,我们以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成功的射频消融确诊的房室旁道所致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研究对象,探讨正向型AVRT时逆行p(P′)波、Pv_1—P_(?)(AVRT时V_1导联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国内首批高原地区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探讨高原地区室上速的电生理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确诊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首批室上速患者,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手术资料。结果共收集56例,全部为世居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原藏族居民,其中男17例,女39例。室上速发作病史(9.26±10.28)年。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略多于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57.14%和42.86%);男性患者中AVRT是AVNRT的2.4倍(70.6%与29.4%),女性患者中AVNRT是AVRT的2.3倍(69.3%与30.7%),差异有显著性(P=0.003)。AVRT初次发作室上速年龄小于AVNRT[(38.35±18.28)岁vs(47.45±13.97)岁,P=0.04]。AVRT心室刺激诱发成功率显著高于AVNRT(79.2%vs 18.8%,P=0.00),而AVNRT的心房刺激成功率显著高于AVRT(96.9%vs 37.5%,P=0.00);房室旁路与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基础AH间期无差异[(78.68±23.24)ms vs(72.06±14.26)ms,P=0.29],但两组患者的HV间期比较,有差异[(43.05±11.65)ms vs(51.54±8.55)ms,P=0.02]。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消融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41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高原地区室上速患者基础电生理特征无特殊,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安全有效,应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7,26(4):237-241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另一常见类型,有时在体表心电图不易与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鉴别。了解慢快型AVNRT的诱发和终止方式及其电生理特征,在与AVR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7例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 2 0例间隔部隐匿性快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 ,成功消融前在常规行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同时均行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结果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 ,37例AVNRT患者心房激动无明显提前 ,2 0例AVRT心房被提前激动超过 2 0 (30~ 5 0 )ms ,其中 9例终止心动过速 ,此方法鉴别AVRT和AVNRT特异度、灵敏度较高。结论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行心室早搏刺激法鉴别诊断AVRT和AVNRT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但行此法检查时要求有持续发作的心动过速 ;能够标测出清晰的His束电位 ;心室早搏刺激最好与His束电位同步发放 ;反复多次重复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与折返原理有关。其折返环路多位于房室之间,既包括心房,也包括心室。因此,称之为房室反复(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宜。一、AVRT分型及发生机理按房室旁路的部位和预激的方向,AVRT可分为以下类型: 1.顺向型:是指房室交界区呈顺向传导,房室旁路呈逆向传导的AVRT。其折返环路为: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房室旁路→心房。据电生理研究,房室旁路不存在递减性传导,其顺向性传导速度较快,有效不应期较长。反之,房室结呈递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并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13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经射频消融(RFCA)术后的电生理检查、消融参数及消融终点判断等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其复发情况及原因。结果:135例患者中复发11例,复发率为8.15%。其中AVNRT复发率为6.45%(4/62),AVRT复发率为9.59%(7/73)。4例AVNRT复发者中2例术后慢径残存,73例AVRT患儿复发7例,其中右旁道复发5例,左室旁道复发2例。结论:慢径残存是AVNRT术后复发最主要的原因;旁道未彻底阻断是AVRT术后复发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最常见的是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但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病人却不多见。最近我室遇到1例在食道调搏过程中诱发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伴QRS波电交替,兹分析报道于下。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而行电生理检查,体检及常规ECG正常,食道调搏(用V_1记录):S_1S_2程控刺激能诱发单个折返,可见逆行  相似文献   

18.
经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RFCA)的S-F型AVNRT 32例,观察心动过速时逆型P波在AVNRT中为40.63%,其余病例在下壁导联显示假性S波,V_1出现假性r′波。而P′在AVRT组为100%。结论:观察P′对鉴别AVNRT及AVRT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对人心房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方法 :对 86例住院进行电生理检查和 (或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自发或诱发的 AVNRT和 AVRT患者 ,分别于 AVNRT和 AVRT发生前及发生终止后在 5 0 0 ,4 0 0和 30 0 ms等不同基础周长下测量心房 ERP。结果 :阵发性 AVNRT和 AVRT持续时间分别为 14± 6 m in及 14± 7min。AVNRT和 AVRT终止后即刻心房 ERP缩短 ,与各自心动过速前相比均 P<0 .0 1。该缩短改变可以在 5 m in内恢复。结论 :阵发性 AVNRT和 AVRT可以使人心房 ERP缩短 ,造成短暂心房电重构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临床电生理技术的完善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广泛应用,要求术者对不同折返途径的室房传导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旨在研究房室结双径路(DAVNP)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VRT)室房(V-A)传导的特征,并以房室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