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血管细胞瘤又称为血管母细胞瘤或血管网状细胞瘤 ,是成人常见的小脑肿瘤之一 ,它占小脑和第四脑和第四脑室肿瘤的 1 1 .6%。肿瘤好于小脑半环和小脑蚓部。多为单发、也可多发。本组搜集了1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成血管细胞瘤的MR资料 ,对其MR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1 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基保男性 8例 ,女性 5例 ,1例为多发且有手术 3年后的MR复查。年龄 3 0~ 62岁 ,平均 3 8.7岁。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昏、呕吐、走路稳、视物旋转等症状 ,病史 1月至 1年 ,其中 2例术前周围血红细胞计数高于 5 .5× 1 …  相似文献   

2.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 ,是较少见的颅内血管性良性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 1 .1 %~ 2 .3% ,占后颅窝肿瘤的 7.3% [1 ] ,好发于小脑半球 ,常占 90 %以上 [2 ] ,2 0~ 4 0岁成年人多见 ,男性略多于女性 [3]。其 CT表现分囊肿型和实质型两种 ,以囊肿型占多数 ,为 6 0 %~ 90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的 1 5例的 CT表现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3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 5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74岁 ,平均 32岁 ,其中 2…  相似文献   

3.
CT对小脑梗塞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脑梗塞的CT表现、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脑梗塞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小脑血供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上动脉,其梗塞分别占52.9%(9/17)、35.3%(6/17)、11.8%(2/17)。(1)低密度影:平扫时小脑半球的低密度影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多清晰,无或少有水肿带,在8例小脑梗塞增强时,低密度不增强,有5例低密度区周围呈环状或脑回状强化,以及周围有广泛侧支循环血管影。(2)血管征:本组仅出现3例,CT平扫见桥脑小脑间隙处一个长条环状血管影。增强时,其阻塞血管明显增粗,致密强化,这是诊断小脑前下动脉梗塞的可靠依据。结论:CT对小脑梗塞能及时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任鸿萍  邓珍平  张兴华  雷进 《四川医学》2005,26(9):1025-1026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33倒患者MRI诊断为血管细胞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男22例,女11例;年龄4~74岁。结果 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本组病例中,单发32例.多发1例。30例囊腔型,3例实型。幕下29例,幕上4例。结论 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需与囊状胶质瘤、小脑单纯囊肿、脑包虫病、脑脓肿、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肿瘤在国产低场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肿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0例,髓母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1例,回顾性分析其低场MRI表现。结果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T1WI低信号、T1WI高信号为主。实质部有轻微强化,囊变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髓母细胞瘤:T1WI呈低至中等信号,T1WI中等高信号。室管膜瘤:起源于四脑室,有不均匀的明显强化。血管母细胞瘤:均为大囊小结节型,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壁结节。转移瘤:有原发病史。脑膜瘤:T1WI、T1WI均为等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低场MRI与高场MRI报道结果一致,对小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特征,提高对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结果:11例患者肿瘤大小不等,呈实质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者5例(额叶3例,顶叶1例,颞叶1例),位于后颅窝者6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1例,延髓背侧1例,桥小脑角区1例)。CT平扫肿瘤呈稍低或等密度;MRI 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9例瘤内或瘤周可见多发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嗜铬细胞瘤通过CT扫描并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绝大多数均能明确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本病唯一的根治方法。我们对行CT扫描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本组病例均采用GE8800型扫描机进行检查,层厚和层距均为5mm。对两例增强患者均一次性静脉内推注60%泛影葡胺60ml。二、本组男3例,女11例,女性为男性的3.7倍,明显高于其它文献的报道;年龄15至65岁,平均为35.3岁,15至40岁占50%,45岁以下占86%。三、CT表现:14例共15个肿瘤,1例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颅窝肿瘤的CT4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实实的后颅窝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汉族19例,少数民族17例,年龄2岁-61岁,平均年龄32例,结果:36例中星形细胞瘤10例,成血管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病4例,室管膜瘤4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4例,三叉神经瘤2例,畸胎瘤,脊索瘤及转瘤各1例。CT对后颅窝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8%,定性诊断准确率89%,结论:CT在后颅窝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史鼎  周文明 《河北医学》1998,4(12):24-27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疾病之一,大部份病例可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即可获诊断。本文报告急性胰腺炎24例,分析其CT表现,以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0月~1998年2月经CT检查的急性胰腺炎24例.男IO例.女14例,年龄范围在15~78岁之间,平均为的.6岁,临床上均有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所有病例血清淀粉酶均高于18O川1,尿淀粉酶均高于120oU/CI,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24例病例中水肿性胰腺炎15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4例因有心血管…  相似文献   

10.
胰腺胰岛细胞瘤系一少见疾病 ,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 7例胰岛细胞瘤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CT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7例中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2~68岁 ,其中胰岛素瘤 5例 ,非功能胰岛细胞瘤 2例。胰岛素瘤临床症状为阵发性头晕、心悸、多汗 ,血糖、血胰岛素降低。 2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表现为腹痛及腹部肿块 ,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上述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方法 应用西门子Somatomplus 4型螺旋CT机 ,均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3mm或 8mm重建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 ,使用压…  相似文献   

11.
吕顽 《广西医学》2004,26(11):1688-1689
小脑星形细胞瘤是常见的儿童和青少年后颅窝肿瘤之一〔1〕,其中囊性变约占 80 %。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4年 2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星形细胞瘤 2 6例 ,本文旨在探讨CT诊断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16例 ,年龄 2岁~ 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19例,颅咽管瘤7例,脑膜瘤2例,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星形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各1例,CT表现为鞍区实性肿块,其中1例误诊。结论:CT扫描,尤其是二维图像重建技术(冠状、矢状)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特征、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准确诊断鞍区肿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spiral CT,SCT)和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ayamoya病患者的SCTA表现。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9岁-42岁,其中14岁以下者7例,应用Picker SeleSp螺旋CT扫描仪行常规SCT平扫,然后采用螺旋CT扫描方式进行SCTA原始图像数据采集,其中3例有DSA,6例有MRI,另外随机选择10例SCT和SCTA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0例病人横断面均见丘脑基底节区扩张的脑血管,即烟雾血管。10例SCTA和3例DSA显示颈内动脉(ICA)上段或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近端闭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Moyamoya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与SE序列MRI一致,对照组均见不到丘脑基底节区正常细小的穿支血管。结论:SCTA有望成为诊断Moyamoya病的又一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SPTP患者的CT资料,其中女6例,男2例;年龄15~58岁,平均(27.2±13.1)岁。8例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胰腺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8例SPTP均表现为孤立肿物,其中6例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体。8例肿块均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肿瘤全部由实性和囊性成分构成,以实性组织为主者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7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脑区病变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后颅凹小脑区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讨论部分影像诊断进展。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近2年手术病例43例,复习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 本组43例中,非占位性病变:小脑半球梗塞2例,MRI呈长T1长T2脑回状异常信号,如伴出血则形成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有脑回状强化。动静脉畸形(A-VM)3例,长T1长T2异常信号中可见蔓状“血管流空”征象(T2WI)引流静脉T2WI可见高信号,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着,CT检查有助诊断。小脑区占位性病变38例,其中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7例,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13例,髓母细胞瘤4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2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转移瘤5例,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边缘多较清楚,T1WI呈等低信号,T2WI多呈等高异常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但小脑区肿瘤发生和年龄、发生部位、形态和周围组织有密切关系,如星形细胞瘤年龄较低,转移瘤年龄较高,髓母细胞瘤多居小脑蚓部正中线,室管膜瘤多于四脑室内,四脑室受压常可引起幕上脑室扩大(积水)。血管母细胞瘤多见囊变、坏死、脑膜瘤强化后可见脑膜尾征。MRI对小脑区病变的检出率、定位率可达100%。结论 MRI对后颅凹检查无骨质伪影干扰,对小脑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脑膜转移瘤的诊断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幕上脑部病变所致小脑幕切迹下疝(DTH)的64排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性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SCT表现。结果:37例小脑幕切迹下疝的MSCT表现如下:(1)中线移位36例,7-23mm,另1例为双侧DTH;(2)37例均做矢状位重建脑干受压移位34例;(3)所有病例均可见颞叶向中线移位,22例于环池内见孤立的脑组织影;(4)幕上脑组织疝出5-25mm;(5)弥漫性脑肿胀33例。结论:MSCT清晰直观的显示DTH,可准确诊断DT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特征的CT征象与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着重就囊性小脑血网状细胞瘤的囊壁强化与否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24例囊性或囊实性肿瘤中,除1例术后复发见部分囊壁强化外,23例囊壁均无强化。结论 后颅凹壁结节强化显著而无囊壁强化的囊性占位,是小脑血网状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实体性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CT诊断较困难,家族史或并发内脏发育缺陷或红细胞我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颌骨多房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研究颌骨多房性病变CT与病理表现,提高颌骨多房性病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多房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9例行CT2期增强扫描,分析对照颌骨多房性病变CT与病理表现。结果 (1)病变的分型:多房囊实型9例,主要为成釉细胞瘤(5例);多房囊型4例。(2)房壁及房隔:囊实性造釉细胞瘤、牙源粘液瘤、角化囊性瘤合并感染及尖周脓肿时各房大小不一、房隔不完整、房壁厚薄不均。(3)生长形态:可呈皂泡状、蜂窝状、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生长。(4)颌骨破坏特点:造釉细胞瘤及角化囊性瘤的骨质破坏明显,常突破皮质侵犯软组织。(5)邻近牙根改变:表现为锯齿状吸收和牙根移位。(6)增强表现:5例囊实性造釉细胞瘤囊壁、分隔、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7)诊断:术前8例诊断正确,5例误诊,误诊率为38.4%。结论颌骨多房肿瘤性病变种类较多,误诊率高,注意发现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CT表现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可以明显提高术前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1995年3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51例嗜铬细胞瘤患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嗜铬细胞瘤以女性多见,多发于30-55岁之间,临床上并非均有儿茶酚胺增多的表现,CT表现为肾上腺区或肾上腺外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平扫可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影;增强后以肿瘤边缘强化明显,亦可表现为瘤内分隔样强化;肿瘤大多与临近脏器分界清楚。结论 充分认识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多样性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朱大光  朱琳 《中原医刊》2000,27(4):50-50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4 0~ 4 5%。它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等。比较典型的胶质瘤的CT表现已为人们所了解 ,可是 ,一些不典型的胶质瘤的CT表现诊断仍较困难。本文收集我院所作 30例患者CT表现酷似脑梗塞的胶质瘤进行探讨、分析。1 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中男 11例 ,女 19例。年龄 2 5~ 63岁 ,平均年龄 37 5岁。手术病理证实 30例 ,其中有 2 9例是星形胶质细胞瘤 ,1例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中 ,Ⅰ级 7例 ,Ⅱ级 17例及Ⅲ级 5例。CT检查均以OM线为基线 ,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