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科  李宗权 《成都医药》2002,28(6):327-32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两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4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实验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针尖斜面向足方,给予1.33%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5mL,针尖斜面再转向头置管。平卧观察5min后给予相同麻醉药10mL。B组(对照组)则按传统方式给予相同麻醉药15mL。观察麻醉过程指标。结果:A,B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神经节段数,术中牵拉程度有明显差异。结论:A组给药方式不仅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用药总量,同时镇痛效果与牵拉反应也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两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 4 0例健康足月产妇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2 0例 )。A组 (实验组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针尖斜面向足方 ,给予 1 33%利多卡因与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5mL ,针尖斜面再转向头置管。平卧观察 5min后给予相同麻醉药 10mL。B组 (对照组 )则按传统方式给予相同麻醉药 15mL。观察麻醉过程指标。结果 :A、B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神经节段数、术中牵拉程度有明显差异。结论 :A组给药方式不仅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 ,减少用药总量 ,同时镇痛效果与牵拉反应也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ASA评估Ⅰ~Ⅱ级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点位T12~L1间隙。观察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立即推注5mL 2%利多卡因,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平卧。对照组为常规操作即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平卧后再推注5mL2%利多卡因试验量。记录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到达T6无痛平面时间,药物使用量及患者术中镇痛效果(VAS评分)及术毕阻滞平面范围。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到达T6无痛平面时间及术毕阻滞平面范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药物使用量及术中镇痛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注入试验量再置管,在不增加麻药用量的情况下可明显缩短开始手术的时间及扩大阻滞平面的范围,且术中镇痛效果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简道林  张家骏 《河北医药》2002,24(11):898-898
硬膜外麻醉时 ,除非有意行单侧肢体麻醉 ,一般均采用平卧注入试验药量。临床实践中 ,某些情况下采用侧卧位注入试验量有其优越之处。现将右下腹切口阑尾切除时 ,硬膜外麻醉取右侧卧位注入试验量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60例患者 ,男 44例 ,女 16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 (3 6.4±4.5 )岁。随机分成右侧卧位组和平卧组 ,每组 3 0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相似。于T11~ 12 直入法穿刺 ,向头端留管 3cm。开放静脉通路和测定血压后 ,于 15s内注入 2 %利多卡因 5ml试验量后计时 ,右侧卧位组保持右侧卧位 5min后再转成平卧位…  相似文献   

5.
陈建花  刘兴鹏 《海峡药学》2006,18(6):124-125
目的观察椎管内联合穿刺注射布比卡因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常规消毒,经L2~3或L3~4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后孔置腰穿针,刺破蛛网膜后至蛛网膜下腔,流出脑脊液,即刻缓慢匀速注入0.75%布比卡因1~1.5mL。结果椎管内联俣穿刺注射布比卡因麻醉满意率为99%。结论椎管内联合穿刺注射布比卡因麻醉以麻醉作用迅速、完善、布比卡因用量少、麻醉维持时间较长,麻醉范围可调等优点,是一种确定有效、简单易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国产氯普鲁卡因用于骶管麻醉的效应。方法 :60例肛肠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骶管穿刺成功后 ,观察组注入2 %盐酸氯普鲁卡因20ml ,对照组注入1.5 %盐酸利多卡因20ml。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麻醉效果、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 ,观察组痛觉恢复时间较短 ,运动阻滞程度较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痛觉消失时间无差异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氯普鲁卡因用于骶管麻醉具有痛觉恢复快、对运动阻滞较轻的特点 ,单次运用适合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8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预先给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预先给药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入2%利多卡因8~10 ml,置入硬膜外导管,再经硬膜外导管给药.对照组硬膜外穿刺成功置入硬膜外导管经导管分次给药方式.比较两组放置硬膜外导管时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结果 预先给药组置管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置管前预先给药的方法在剖宫产术中起效快、效果好,置管安全性高,在剖宫产手术中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的效果。方法将55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又分为A、B2个亚组:(1)Ⅰ组:ⅠA组在开通静脉通道后,硬膜外腔穿刺前就给“静痛合剂”量的1/3,待消毒时再给余下2/3,余不变;ⅠB组在消毒时才给“静痛合剂”,静脉推注1次加入。评价术中镇静安定程度。(2)Ⅱ组:ⅡA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硬膜外管前先入5ml为试验量,ⅡB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即置硬膜外管,待平卧位时才开始给试验量5ml。评价从平卧到可开始手术时间和平卧后15min时术区患者的疼痛情况。(3)Ⅲ组:ⅢA既分次静脉注射“静痛合剂”,又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注入试验剂量再置硬膜外管;ⅢB组为常规操作,置好管仰卧时开始给药,消毒时开始给“静痛合剂”,评价Ⅰ组和Ⅱ组是否有相加效应。结果3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次静脉注射“静痛合剂”,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注入试验剂量再置硬膜外管,结果患者镇静安定情况较对照组好,可开始手术的时间要短(提前开始手术),一定时间内术区疼痛较常规操作少。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是继LC后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腔镜手术方式之一。我院自2002年10月~2003年5月共施行LA48例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加浅全麻方式 ,安全有效 ,术后苏醒快 ,并发症少 ,效果满意。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急 (慢 )性阑尾炎病例共48例 ,其中男30例 ,女18例 ,年龄18~56岁ASAⅠ~Ⅱ级。1 2麻醉、监测和人造气腹 :术前常规肌注鲁米那钠0 1g,阿托品0 5mg,入室后右侧卧位行T12-L1 或T11 -12 间隙穿刺 ,向头端置管3~4cm ,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 ,硬膜外通道建立后 ,分次硬膜外注入2 %盐酸利多卡因10~15ml ,麻醉平面上界T4~6,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法对老年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9月收治的2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治疗组患者采用硬膜外穿刺直接注药,对照组患者为硬膜外穿刺导管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0%;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2%,治疗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直接注药应用于老年阑尾炎切除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7a来在子宫全切、次全切手术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手术对象 180例发生子宫肌瘤患者,40~49岁80例,50~58岁100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0.5h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一类病人选择L2~3椎间隙,单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4cm,注入试验量局麻药5ml,观察约5min,如果没有蛛网膜下腔阻滞征象,再注入8~14ml,待8~15min后,多数病人可行手术;另一类病人选择L3~4,T12L1椎间隙,置双管,双管法双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4cm,各注入试验量局麻药3ml,观察…  相似文献   

12.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杰  黄忠义  吴艳琴 《安徽医药》2010,14(12):1457-1458
目的讨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腰硬联合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A组选取L3~4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应用腰椎穿刺针刺破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等比重0.75%罗哌卡因1.2 ml,注意注射时间1 min以上,留置硬膜外导管后平卧位;B组选取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后平卧位,给予0.75%罗哌卡因5 ml试验量,确定导管留置在硬膜外腔后每隔5 min追加5 ml,追加两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对两者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 A组麻醉后10 min与胎儿娩出时心率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变,B组胎儿娩出时心率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变,A组胎儿娩出时MAP与术前比较差异明显,B组胎儿娩出时MAP与术前比较差异较明显,恶心呕吐和低血压发生率基本相同,可是内脏牵拉反应方面A组耐受性明显优于B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患者不良反应少,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施行硬膜外麻醉操作过程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常因置管困难而改换穿刺间隙或麻醉方式,既给患者造成痛苦和损伤,又耽误手术进程。采用进退结合置管法,处理硬膜外穿刺置管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采用此法必须找出置管困难最主要的原因,然后采用此法处理。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芝 《江西医药》2005,40(3):163-164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肾移植的效果。方法94例同种肾移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组)。E组行硬膜外T12-L1、L2-L3两点穿刺;E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经硬膜外插入腰麻穿刺针,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2.0ml,拔出腰麻针后硬膜外腔置管。局麻药用2%利多卡因+1.73%碳酸利多卡因。术中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及桡动脉穿刺置管,用HP3046A监护仪监测ECG、ABP、CVP、SPO2。术毕应用PCIA泵术后镇痛。结果(1)血流动力学改变:C组腰麻后短时ABP下降,两组病人麻醉前与移植肾血流开放后SBP改变不明显,DBP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移植肾的血流灌注。(2)局麻药用量:E组明显大与C组,P<0.01。结论CSEA效果确切,肌松好,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但应注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PCIA泵的使用,有利于移植肾的良好灌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何延华 《家庭医药》2016,(7):137-137
目的:分析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以找出小儿麻醉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接受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法110例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并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在患者的麻醉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方面,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方面,虽然这两种麻醉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点,但是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这一麻醉方法操作方法较为简单,麻醉效果相对来说较好,药物用量较小,苏醒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阻滞麻醉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康 《江苏医药》2001,27(4):315-315
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麻 )是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由于产妇对麻醉的耐受性较差 ,心血管系统抑制的发生率较高 ,易引起血压下降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SHS)。为探讨SHS处理措施 ,现将我院硬麻下剖宫产术时发生的 3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我院 1995~ 1997年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72 8例 ,年龄 2 3~ 2 4岁。二、方法与结果穿刺间隙选择L2~ 3 或L1~ 2 间隙 ,局麻药为 1%利多卡因 0 1%~ 0 15%地卡因混合剂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平卧 ,先注入试验剂量混合剂 3~ 5ml,观察无腰麻现象后 ,再注入上述…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加腰麻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01~2000-01,对170例子宫切除患者应用了硬膜外麻醉加腰麻,效果良好,现将操作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术前检查 本组170例患者,年龄35~57岁,体重47~67kg,ASAI—II级。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麻醉前开放静脉,常规吸氧,监测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心电、血氧饱和度。 1.2 方法 令病人侧卧位,进行L2.3硬膜外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部方向置管3cm,再于同一穿刺点,用7号腰穿针穿刺至蛛网膜下腔,有脑脊液溢出时,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5mg/ml,平卧位出现平面后,经硬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效果影响.结果 12例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治疗效果为优;41例妇科手术、下肢骨折、普外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其中优35例,良6例;上肢骨折臂丛、颈丛麻醉患者8例中,麻醉效果优7例,良1例;局部实施麻醉的肛肠患者25例,麻醉效果优15例,良6例,差4例.结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身体组织功能下降,对麻醉药物的吸收及利用较差,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症状,对患者实施治疗,有利于患者麻醉术后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注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剖宫产术2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针尖斜面向尾端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然后针尖斜面转向头端,观察3~5 min无全脊髓麻醉等异常情况再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之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改平卧位后继续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按传统教学方法给药。记录两组产妇阻滞平面、术中疼痛强度及胎儿娩出时间,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平面为(14.43±1.21)、术中疼痛评分(1.61±0.92)分、胎儿娩出时间(1.8±0.6) min,均优于对照组( t=12.76、13.07、12.86,均P<0.05);两组间MAP、HR、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4.32、2.73、3.54、3.06,均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向硬膜外腔两端注药方法用于剖宫产术比传统给药方法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麻醉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方便术后镇痛等优点,已成为基层医院最为常用的麻醉方式;但其起效慢,肌松不满意,失败率和阻滞不全达9.55%,而且被认为首次麻醉后其硬膜外腔局部瘢痕组织形成而影响再次麻醉效果.本文作者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再次麻醉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穿刺点的二次麻醉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比较以T12~L1为穿刺点和以L3~4为穿刺点的二次麻醉效果,以期对需要多次麻醉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式,达到麻醉效果和临床经济的最佳效果提供参考.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穿刺点;二次麻醉分类号:R614.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00(2013)05-0144-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