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31例肝癌患者外周及脾静脉血T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以下简称CD4,CD8,CD4/CD8)的变化,并以1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例Ⅰ期肝癌患者脾静脉血CD4高于肝硬化组,外周血CD8低于肝硬化组(P<0.05),外周及脾静脉血CD4/CD8高于肝硬化组(P<0.01)。12例Ⅱ期、13例Ⅲ期肝癌患者外周及脾静脉血CD4,CD4/CD8低于肝硬化组,CD8高于肝硬化组(P<0.01或P<0.05),且脾静脉血CD4,CD4/CD8低于外周血,CD8高于外周血(P<0.05)。结论 早期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处于良好抗肿瘤免疫状态,脾脏在维持机体T细胞亚群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随肿瘤进展,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受损;中晚期肝癌患者T细胞群紊乱,机体外于免疫抑制状态,尤其以脾脏T细胞亚群紊乱更为明确,出现了负性抗肿瘤免疫作用,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小鼠胃癌模型,检测荷瘤状态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15(IL-15)免疫基因治疗,以检测IL-15对胃癌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小鼠胃癌,同时采用IL-15表达质粒载体进行免疫基因治疗.20周后取胃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并取血及脾细胞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同时进行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胃癌发生率为37.5%.诱癌组小鼠血清IL-15水平(9.20±2.92) ng/L明显降低(P<0.05),且其脾NK细胞杀伤活性(216.91±117.80) U/L明显降低(P<0.05).诱癌组小鼠外周血Treg水平(8.07±6.62)%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小鼠脾细胞Treg水平(4.40±3.34)%明显降低(P<0.05).各组小鼠之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癌组小鼠脾细胞CD3+T细胞水平(78.31±29.79)%明显升高(P<0.05),而CD4+T细胞(19.98±5.77)%及CD8+T细胞水平(10.15±1.72)%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多因素联合攻击法为小鼠胃癌模型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小鼠荷瘤状态下免疫功能下降,通过IL-15免疫基因治疗可提高机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症瘀血肿大的脾脏是否具有免疫功能尚存有分歧。本文通过对保留脾脏的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手术病人和切除脾脏的门奇静脉断流手术病人的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测定,对照分析了脾切除对门脉高压症病人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门脉高压症病人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脾切除后NK细胞活性呈渐进性升高,而保留脾脏的病人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术后两周脾切组显著高于保脾组(P<0.01)。提示门脉高压症病人瘀血肿大的脾脏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睥切除术后早期可改善门脉高压症病人的NK细胞活性。其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动脉缩窄对大鼠肝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仅行开腹术;切脾组开腹行脾脏切除术;脾动脉缩窄组开腹行脾动脉缩窄术,然后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定期处死一定数量的大鼠,动态观察大鼠血常规、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Tuftsin水平变化.结果 术后对照组大鼠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逐渐下降(P<0.05),而切脾组和脾动脉缩窄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切脾组与脾动脉缩窄组的肝功能损伤和肝硬化程度较同期对照组相比轻(P<0.05);脾动脉缩窄组血清Tufts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脾组Tuftsin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脾动脉缩窄术和切脾术均能有效地防止脾功能亢进的发生,从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而脾动脉缩窄术则保留了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吉西他滨化疗对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的作用以及对全身及肿瘤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75 ~ 100 mm3时,将荷瘤小鼠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利用吉西他滨50 mg/kg腹腔内注射化疗,每周2次,共4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最终称量荷瘤小鼠体质量、肿瘤重量及脾脏重量.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10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荷瘤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7种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D34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并计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化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荷瘤小鼠体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21.00±1.88)g比(28.36±1.06)g,P<0.01].化疗组终末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641.67 ±289.92) mg比(1 492.00±462.73)mg,P<0.01].化疗组与对照组脾脏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外周血中CD11c+树突状细胞增多[(22.93±2.26)%比(16.53±2.68)%,P<0.05],CD11b+ 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减少[(3.00±0.10)%比(7.03±0.32)%,P<0.01].化疗后肿瘤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10.70±1.21)%比(21.10±3.54)%,P<0.01]及MDSC[(5.10 ±2.11)%比(10.50±0.72)%,P<0.05]减少,而树突状细胞[(17.13±3.21)%比(10.43±1.60)%,P<0.05]、CD19+B细胞[(17.13±2.68)%比(7.90±1.87)%,P<0.01]、Gr-1+粒细胞[(79.50 ±5.86)%比(46.00±3.75)%,P<0.01]、CD3+NK1.1+自然杀伤T细胞(NKT)[(9.77±1.56)%比(4.90±1.81)%,P<0.05]增多.化疗后脾脏中白细胞介素-4 (IL-4)表达升高(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5)及IL-2(P<0.01)表达下降.化疗后肿瘤组织中IL-4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升高(P<0.05),而IL-6、干扰素(IFN)-γ、TNF-α及IL-2表达均下降(P<0.05或P<0.01).化疗后肿瘤组织中MDSC效应产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肿瘤组织中MVD(18.47±2.61比30.40±3.92,P <0.05)及LVD(6.66±2.77比16.27±2.02,P<0.01)均下降.结论 吉西他滨可以抑制小鼠Panc02胰腺癌生长以及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及血管的生成,但也诱导产生了肿瘤局部和全身的免疫抑制效应,以肿瘤局部免疫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化疗诱导产生的免疫抑制效应以及肿瘤血管生成减少导致的肿瘤组织中血药浓度下降,可能是影响胰腺癌疗效的重要原因,有望成为提高胰腺癌化疗效果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NK细胞和TNF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消化外科》2003,2(2):104-106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 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来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42例大肠癌患血清NK细胞数和TNF水平,并与大肠良性疾病患及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 (1)大肠癌肿组外周血NK细胞数较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显降低(P<0.01),TNF水平显升高(P<0.01),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意义;(2)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两周,外周血N K细胞升高,TNF水平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性差异;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与术前相比无差异;(3)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外周血NK细胞数较非转移显降低(P<0.01),而TNF水平显升高(P<0.01);(4)外周血NK细胞数与TNF水平在大肠癌患中呈显负相关(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和TNF水平可评估大肠癌患细胞免疫功能,对判断术后疗效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血他克莫司(Tac)浓度对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间的60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Tac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术后6个月监测到的血Tac浓度将受者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为30例,术后6个月时血Tac浓度分别为(6.84±1.72)和(11.88±2.59)μg/L],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及其抑制性受体(CD85j和CD158d)和活化性受体( CD94、NKG2D)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免疫耐受分子分泌型HLA-G5( sH LA-G5)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受者外周血NK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NK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NK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术前两组间CD85j、CD158d、CD94、NKG2D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CD85j和CD158d的表达较术前升高,CD94和NKG2D的表达下降,而低浓度组CD85j和CD158d的表达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经Spearman系数统计,CD85j和CD158d与sHLA-G5呈正相关(P<0.01),NKG2D与sHLA-G5呈负相关(P<0.01).结论 肾移植受者血Tac浓度与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受体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低血Tac浓度受者的NK细胞数量及其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升高,仍然能有效保护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注射IL-2后在大鼠肝癌模型体内的分布和存留情况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癌模型,分别经腹腔(IP组),阴茎静脉(IV组),脾动脉(SA组)注射以Iodogen法标记的^131I-IL-2,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分布存留情况;并测定内源性IL-2水平,NK和LA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改变以及sIL-2R,TGF-β,IL-10水平。结果:与腹腔及静脉注射途径相比,脾动脉注射组的^131I-IL-2血药浓度及肝脏,脾脏内的放射性浓聚升高更为迅速,药物高峰维持时间也显著延长。IP和IV组在给药后第4天,IL-2水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第8天接近对照组水平,SA组IL-2峰值出现在第6天,至第8天尚呈较高水平。各组sIL-2R,TGF-β,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为低,其中SA组降低维持时间最长。IP和IV组的NK和LAK细胞活性,CD4^ 亚群,CD4^ /CD8^ 虽有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而在SA组中上述各指标相对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经脾动脉应用IL-2,能迅速升高血液,肝脏及脾脏内IL-2浓度,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浓度。经脾动脉应用免疫治疗对荷瘤大鼠免疫状态的改善显著优于经腹腔和静脉给药,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与患者复发及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生存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19.7%)联合脾或脾、胰体尾切除术(切脾组),102例(80.3%)未行脾切除术(保脾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保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10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仅1例(4%),为肝转移;而保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6例(5.9%),其中腹腔内种植转移致大量腹水3例,肝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1例,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例。2组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患者5年存活率为18.2%,而保脾组为41.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2脾与否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明显影响,但保留脾脏能延长患者术后的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射频消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的近远期疗效以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患者分为射频治疗组(22例)和手术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采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使用t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脾亢症状均得到较好的缓解.射频治疗组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别;手术对照组术后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值均小于0.05),与射频治疗组差异亦非常显著.虽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其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仍与术前水平有显著下降.手术对照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但是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其表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其中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在术后30个月(P=0.078)和术后36个月(P=0.103)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RFA治疗脾亢在较好的缓解患者脾亢症状的同时由于保留了部分脾脏组织从而较好的保留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具有创伤小,易操作,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病人切除前、术后两周、术后半年、术后一年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测IgG,IgA,IgM,C3,C4,TNF,sIL-2R,CD3^ ,CD4^ ,CD8^ ,用F检验作出显著性测定。结果 IgA,IgM,C3,C4,TNF,sIL-2R,CD8^ 切脾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IgG,CD3^ ,CD4^ ,CD4^ /CD8^ 切脾后升高,差异显著(P<0.01-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后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无不良影响,因而治疗性脾切除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中高渗氯化钠羟乙摹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分子CD41影响.方法 将7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输血组(A组)38例、HSS40组(B组)38例.于麻醉前1 h、术后1、3、7 d抽取外周血,细胞检测仪检测CD56和CD41含量;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 组间比较:CD56术后第3、7天B组高于A组,差异显著(25.560±11.026比15.648±6.729;29.040±10.221比15.035±6.758,P<0.01),NK细胞活性术后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39±6.994比15.307±5.107,P<0.05);CD4,术后l d B组明显低于A组(7.740 4-4.101比10.752 4-5.493,P<0.01).组内比较:A组术后第3天NK细胞活性下降(P<0.05),术后第7天下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第7天NK细胞活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术后第3天有所上升(P<0.05),术后第7天上升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41术后1~7 d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 手术和输血可导致术后NK细胞活性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明显升高,术中输注HSS40,术后NK细胞活性及数目不同程度升高,且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术中高渗氯化钠羟乙摹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分子CD41影响.方法 将7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输血组(A组)38例、HSS40组(B组)38例.于麻醉前1 h、术后1、3、7 d抽取外周血,细胞检测仪检测CD56和CD41含量;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 组间比较:CD56术后第3、7天B组高于A组,差异显著(25.560±11.026比15.648±6.729;29.040±10.221比15.035±6.758,P<0.01),NK细胞活性术后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39±6.994比15.307±5.107,P<0.05);CD4,术后l d B组明显低于A组(7.740 4-4.101比10.752 4-5.493,P<0.01).组内比较:A组术后第3天NK细胞活性下降(P<0.05),术后第7天下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第7天NK细胞活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术后第3天有所上升(P<0.05),术后第7天上升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41术后1~7 d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 手术和输血可导致术后NK细胞活性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明显升高,术中输注HSS40,术后NK细胞活性及数目不同程度升高,且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入异体全血和盐水、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处理后红细胞血(SAG-M红细胞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数量和血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 Ⅰ组(n=15)术中输血这异体全血这异体,Ⅱ组(n=15)术中输血为SAG-M红细胞血,术中输血量均为400ml。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将肝癌切除同时行脾脏切除者纳入切脾组(25例),仅行肝癌切除术保留脾脏者纳入保脾组(29例)。临床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肝功能及免疫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脾组手术时间明显较保脾组更长(P=0.003),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切脾组显著高于保脾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保脾组较切脾组更高(P<0.05);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切脾组CD4、CD4/CD8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保脾组(P<0.05)。切脾组及保脾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及1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降低了手术创伤,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干细胞比例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68例.机械-酶法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24-/loe细胞的含量,探讨其含量与肿瘤分期、免疫组织化学、远处转移等的相关性.结果 (1)6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D44+CD24-/low腺癌干细胞比例为0.1%~15.2%.(2)除ER组和远处转移组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年龄、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组别,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与ER阴性表达、癌肿侵袭性和预后等临床指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干细胞比例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68例.机械-酶法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24-/loe细胞的含量,探讨其含量与肿瘤分期、免疫组织化学、远处转移等的相关性.结果 (1)6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D44+CD24-/low腺癌干细胞比例为0.1%~15.2%.(2)除ER组和远处转移组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年龄、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组别,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与ER阴性表达、癌肿侵袭性和预后等临床指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胃癌组织进行MMP-9及TIMP-1的检测。结果:MMP-9,TIMP-1主要表达于癌周基质细胞,癌细胞少量表达,MMP-9,TIMP-1表达与胃癌患淋巴结转移(P<0.01),浆膜浸润相关(P<0.01);TIMP-1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相关(P<0.05),而MMP-9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及TIMP-1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3D/2D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2D组及3D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手术指标与免疫指标等采用( ±s)描述,两组间采用t检验,三组间采用F检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转移、生存情况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D组与3D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3D组的手术时间低于2D组(P<0.05),与开腹组无差异(P>0.05);3D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2D组、开腹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36个月复发、转移与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2D组患者的NK细胞、CD4细胞的百分比以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术前,而CD8细胞百分比则明显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3D组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术中高渗氯化钠羟乙摹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分子CD41影响.方法 将7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输血组(A组)38例、HSS40组(B组)38例.于麻醉前1 h、术后1、3、7 d抽取外周血,细胞检测仪检测CD56和CD41含量;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 组间比较:CD56术后第3、7天B组高于A组,差异显著(25.560±11.026比15.648±6.729;29.040±10.221比15.035±6.758,P<0.01),NK细胞活性术后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39±6.994比15.307±5.107,P<0.05);CD4,术后l d B组明显低于A组(7.740 4-4.101比10.752 4-5.493,P<0.01).组内比较:A组术后第3天NK细胞活性下降(P<0.05),术后第7天下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第7天NK细胞活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术后第3天有所上升(P<0.05),术后第7天上升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41术后1~7 d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 手术和输血可导致术后NK细胞活性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明显升高,术中输注HSS40,术后NK细胞活性及数目不同程度升高,且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