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转移技术,解决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因数量有限无法进行多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辅助检查的问题,为细胞学精准诊断提供可能性。方法:收集2020年1至5月北京医院病理科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34例,将一张涂片上丰富的细胞分割到若干张载玻片上,进行细胞转移。转移片褪染后行EnVision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细胞...  相似文献   

2.
<正>细胞块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是将液体样品离心形成沉淀物,使用或不使用细胞块支架,再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并染色进行诊断。细胞块技术为细胞学标本进一步检查提供良好的媒介。细胞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然而细胞块制作方法少有报道。传统实验中常将贴壁细胞进行爬片以行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FISH等检测,爬片细胞具有浪费试剂、增加耗材、背景不干净等缺点,因此将临床病理的细胞块技术引入科研工作中,我们通过总结实际工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细胞块简捷制备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胞学病理检查已广泛开展,但免疫细胞化学在我国至今没有普及,影响了细胞学检查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主要原因是相关技术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如直接细胞涂片做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效果常不理想。细胞块方法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染色质量。传统细胞块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琼脂和鸡蛋清作为包裹剂,将细胞包裹起来再按照小组织标本处理法进行石蜡包埋切片。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血浆凝血酶包裹法。  相似文献   

4.
细针穿刺微小组织沉淀浸蜡包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吸细胞学是临床病理诊断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体表和深部脏器占位的穿刺 ,获取细胞成分涂片 ,用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或其他炎症类疾病。我们将穿刺获取的微小标本包埋制片 ,应用组织学方法以期提高病理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本院 1999~ 2 0 0 1年部分细针穿刺标本 ,计有乳腺、体表软组织、甲状腺、淋巴结、腮腺及骨肿瘤等 ;另外 ,在B超、CT引导下进行肝脏、肺叶、胰腺肿物的定位穿刺。1.2 使用 2 0ml一次性注射器 ,8~ 9号针头 ,穿刺后将抽吸液状物质推至于载玻片上 ,除保证用以细胞涂片的成分外 ,选择剩余微粒或粘稠样组织…  相似文献   

5.
液基细胞技术在术前检测乳腺癌ER和PR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和预测激素治疗反应的指标.术前检测乳腺癌ER和PR的方法主要是用针吸细胞学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由于制片质量不稳定,常导致检测结果不理想.液基细胞制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实验把液基细胞制片技术引入到乳腺癌ER和PR的术前检测中,尝试对传统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细胞学诊断上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08年有间皮增生、异形细胞、癌细胞的浆膜腔积液99例,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结合临床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综合诊断的阳性率、阴性率和不确定率依次为:涂片,68.7%(68/99)、16.2%(16/99)和15.1%(15/99);细胞块切片HE染色,71.7%(71/99)、16.2%(16/99)和12.1%(12/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76.8%(76/99)、20.2%(20/99)和3.0%(3/99);综合诊断,77.8%(77/99)、17.2%(17/99)、5.0%(5/99).涂片与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或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不确定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1.0%(1/99).结论 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是诊断浆膜腔积液良恶性及判别瘤细胞组织来源的有效方法;结合涂片、切片之HE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临床情况综合分析能提高积液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富含间皮细胞的胸腹腔积液是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常见标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开展,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得以应用.但受标本量等因素限制,一般基层医院常难以购置种类众多的免疫化学标志物.本文选用几种常用的间皮细胞免疫标志物Calretinin、MC、CK5/6、vimentin,行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旨在寻找适用于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经济有效的间皮细胞免疫化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现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7年12月~2011年12月经现场细胞学标本诊断的20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医师先对快速染色的细胞涂片现场评价、标本分流后再经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诊断。结果 20例小细胞肺癌中2例属周围型,支气管镜无法探及,后经CT引导经皮针吸穿刺(percutaneousneedle aspiration,PCNA)完成诊断;9例支气管镜下显示无明显异常,行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从纵隔转移的淋巴结中检出小细胞肺癌特征;8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行常规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并结合临床资料完成诊断;1例为胸水脱落细胞制成细胞块完成诊断。结论现场细胞学将细胞学、免疫组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弥补支气管镜钳夹活检的不足,提高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颈恶性淋巴瘤在子宫颈TCT及细胞蜡块中的细胞病理学表现、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利用巴氏染色制作3例子宫颈TCT涂片并初步阅片,将剩余液基细胞学标本制成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识别肿瘤的性质。结果 子宫颈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影像学通常表现为子宫颈占位。细胞学镜下表现为较单一的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离散分布或松散聚集成团,核深染,核质比高,核膜厚,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可见核分裂象和核仁。免疫细胞化学CD20、CD45阳性。治疗为化疗或手术联合化疗,随访3例患者均存活,平均生存期为20.5个月。结论 子宫颈TCT筛查联合细胞蜡块及免疫标记,可以早期快速准确识别淋巴瘤,使患者避免过度手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甲状腺病变的细胞、组织及分子病理学发展十分迅速, 为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在术前诊断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 编写专家委员会特制定本共识, 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的采集和制片、细胞学诊断、细胞蜡块制备及免疫细胞化学、分子检测等进行规范,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甲状腺肿瘤临床诊治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2例腮腺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细胞学涂片均显示富于细胞,主要呈乳头结构或单个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偏位,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例1 DOG1和Mammaglobin灶性阳性,例2 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DOG1阴性。例2免疫细胞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Mammaglobin,而S-100蛋白仅局部表达,不表达DOG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结论涎腺分泌性癌细胞学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重叠,仅仅根据细胞学形态诊断存在困难。制备细胞蜡块并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和FISH检查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病理学检查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诊断中的作用及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分析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行EBUS-TBNA的连续病例200例,可取得细胞块的部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22例阳性病例还用细胞学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200例中140例有组织学对照.细胞学诊断标本不充足24例(12.0%,24/200).良性病变42例(23.9%,42/176),可疑12例(6.8%,12/176),恶性肿瘤122例(69.3%,122/176).与组织学及临床共同诊断对照,细胞学的敏感度94.4%,特异度100%.细胞块及免疫酶标对准确分型及胸腔外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有帮助.细胞学标本检测EGFR突变率36.4% (8/22).结论 EBUS-TBNA细胞学是一种诊断肺癌及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敏感和特异的方法.EBUS-TBNA细胞学标本是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细胞培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细胞爬片进行蛋白和核酸水平的原位检测则是细胞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是,目前对细胞爬片样本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等原位染色过程中,一般均为单张手控式染色,由于细胞爬片面积小、难固定、易破碎、染色效率低等成为制约细胞爬片快速检测的重要因素。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芯片家族的壮大,特别是抗体芯片(阵列)、组织芯片(阵列)等以高通量、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诊断淋巴结转移癌上, 具有简单、微创、快速等优点。本文报道1例胃食管交界处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 左锁骨上细针穿刺细胞学作出最初诊断的病例。患者男, 65岁。主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2个月余就诊, 体检左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直径1.5 cm, 质硬。随后进行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成团分布, 肿瘤细胞异型性大, 多呈圆形, 胞质量多少不等, 嗜酸性, 核圆形, 空泡状, 核仁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 CDX2、癌胚抗原、CK5/6、villin、突触素、波形蛋白、MART1、HMB45、SMARCA4/BRG1阴性。细胞病理学诊断为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转移。最终胃镜下的病理活检证实了本例的诊断。本文描述了该例的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特点, 着重讨论了细胞病理学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胸腹水等体液细胞学涂片检查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简单,经济快速,对阴性及大部分阳性胸腹水标本都能够明确诊断,而少部分病例单靠细胞学涂片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往往需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及细胞化学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细胞学涂片难以制出合乎免疫细胞化学要求的多张涂片,且细胞较为分散,面积大,浪费昂贵的免疫组化试剂。为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经过摸索将细胞沉渣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并应用于临床几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与预后改变、细胞学特点及分子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液基细胞学制片、常规细胞蜡块HE染色,从癌细胞的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也可以为浸润性小叶癌,分子分型以Lu...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在良恶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及乳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97例浆膜腔积液(胸水185例、腹水94例、心包积液18例),经细胞采集器处理,每例制成4张薄层细胞片,2张细胞片做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检查.另2张经Feulgen染色,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检测.122例乳腺包块住院患者,诊断医师进行针吸穿刺后每例制成2张薄层涂片,1张涂片做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检查.另1张经Feulgen染色,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每例均有病理结果证实.结果 297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常规检测138例(44.5%)异常,而同样的标本中DNA定量检测131例(44.1%)异常.常规细胞学诊断为癌及可疑癌细胞84例中100%出现异倍体细胞,常规诊断为找到异型细胞的54中有47例(87%)出现异倍体细胞.122例乳腺肿物经病理证实,41例为乳腺良性肿瘤,81例为恶性.常规细胞学方法对良恶性乳腺包块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2.7%、91.4%,AICM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90.1%.结论 应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可弥补常规形态学工作的不足,二者协同诊断,可发现早期癌变的细胞,提高诊断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细胞学检查工作更完善、客观.  相似文献   

19.
脱落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随着新的抗体在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和多价性上日益完善,这项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常规的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常因细胞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不够理想而未能充分展示出其应有的优势。因此,建立免疫细胞化学质控标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提高脱落细胞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乳腺针吸细胞学假阴性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72 31例乳腺肿块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获取病理组织学对照有744例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针吸细胞学诊断敏感性 93 6 7% ,特异性 96 43% ,假阳性率 3 5 7% ,假阴性率 6 33% ,符合率 94 0 9%。结论 :针吸细胞学是乳腺肿块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肿瘤实质细胞较少或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是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注意触诊和重复针吸是减少假阴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